1934年,在那个报纸还十分盛行的年代,人们的阅读方式除了书籍就是报纸,同年的8月14日,盛京时报报道的营口坠龙事件一文跨越了83年。

成为了中国十大灵异事件中最富有神话色彩的一页,人们不禁要问是否真的有龙?这种神秘生物的存在,盛京时报是当地一家非常著名的报纸,版面中间可以看到一篇配有当年黑白照片的报道,标题竟是蛟类涸毙,文中提到"本埠河北苇塘内,日前发现龙骨""旋经第六警察局"载往河北西海关陈列供众观览。

一时引为奇谈,以及肌肉腐烂,仅遗骨骸,究竟是龙骨否, 议论纷纭,莫衷一是。紧接着连续数日登的报纸又发表了相关的连续报道。当时的营口水产专家判定此物为龙的一种蛟类。1934年的夏天营口阴雨连绵,持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辽河水暴涨梁,辽河北岸的芦苇塘变成了一片汪洋,鱼虾漂浮在水面上,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强烈的腥臭的味道,大雨过后当时生活在辽河北岸的人们,都能闻到苇塘内的腐臭气味,但却始终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一天一个看管苇塘的人顺着味道走去,在他扒开芦苇时,惊奇的发现在芦苇塘中竟然有一句大怪物的尸骸,看尾塘的人惶恐不安,慌慌张张地拔腿就往家里跑,据说到家之后他一头扎的炕上,从此一病不起。

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这个怪物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处,当时老百姓认为天降巨龙是吉祥之物。"为了使困龙尽快上天,有的用苇席,有的给困龙搭凉棚,有的挑水往怪兽身上浇,为的是避免怪物身体发干。

据说人们当时都非常积极,即便是平日里比较懒惰的人,也都纷纷去挑水浇水,而在寺庙里许多百姓僧侣,每天都要为其作法超度,此举一直持续到又一次的数日暴雨过后。这只怪物又神秘地消失了为止。然而20多天之后这个怪物第二次又奇异地出现了,这次出现是在距辽河入海口十公里处的芦苇丛中,此时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难闻的尸体,当时的《盛京时报》记者也前来采访,并称其为天龙降巨龙等等,同时还配发照片。

由此1934年那个夏天,东北三省的好奇者,纷纷乘火车到营口观看所谓的龙骨,以一饱眼福。从而造成当年往返营口的火车票异常紧张,票价竟然由此上浮。并且这个动物不但头上长两只角,而且腹部还整四只爪子,在它搁浅的位置自己还挖了一个长17八米宽七八米的一个坑。

而且,在坑边上还有清晰可见他当时用爪子挠的印。在《营口市志》和《营口史话》有着同样类似的文字记载,怪物的尸骸在展览后被做成动物标本,交给营口高级水产中学,进行收藏。因为当时属于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人在营口占统治地位,而且日本人对生物,尤其是像这一类的在历史上都没有发现,非常重视。

所以老百姓有一种传说,当时龙骨的骨骸被拉到长春,当时的新境最后运到日本去了。

央视《走进科学》"70年前营口坠龙事件"以及讲述了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最终认定龙骨实为须鲸的下颔骨,并表示经过科学论证她不过是一个流传的70年的神话。

当潮水退去,迷失方向的巨鲸搁浅在了辽河边的芦苇丛中,成就了这个70年的神话。节目播出后,当年看到巨龙的老人们和广大网友纷纷质疑,科学解释并不圆满,为了科学而得出的解释牵强,且缺乏说服力。但年代久远,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能有力证明。《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龙影遗骨》,截止到2008年时重播过九次。再次探索它,是因为二者的脊骨数量相差一倍多,等几个本质的区别,改变了上次的须鲸的说法,认为是大自然之迷。可以说这种开放式的说法,比以往《走进科学》的乱下断言有了本质的进步。12生肖里为什么有龙?为什么其他属相都有,却唯独少了龙呢?坠龙事件,古已有之,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还有众多记载,不再一一表述。 如您喜欢此类文章,欢迎订阅《曹芙讲奇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