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是并仅是迄今为止唯一捧起这座奥斯卡小金人的华语导演。

1座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拿奖的《卧虎藏龙》还成为了首部在北美市场的突破1亿美金票房的华语电影;

2座柏林金熊奖,分别是导演生涯的第二部电影《喜宴》,以及踏足好莱坞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理智与情感》;

2座威尼斯金狮奖,关键这两次得奖发生在三年之内,若不是一部叫《断背山》一部叫《色|戒》,大概要觉得有黑幕存在了。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李安是迄今为止唯一捧起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华人导演

至于其他各类电影奖项,基本属于拿到手软,数不过来的状况。

所以,把“华语影坛成就最高的导演”前缀于李安之前,相信应该没有太多人想“杠”一下。

大概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光环在上,李安的新片总不免要面对“公开处刑”的状况。比如《双子杀手》北美影评解禁,烂番茄指数直接指向烂片级别……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新片北美口碑票房不理想,李安在北京活动时曾担心之后是否还有电影拍

这让看过电影的我有点恍惚,灵魂拷问是自己审美出了问题?还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太大?亦或是对李安的粉丝心态影响了判断?

又或者,李安的电影,必须自己看,自己品,听别人说,那都是不准的。

01

你以为的李安,从来不是你以为的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那一年捧起奥斯卡之后,放飞吃汉堡的李安

公众印象里的李安,一直保持着温良恭俭让的形象。所以,看李安电影前,难免会放松神经,总觉得会是如沐春风的画风。

然而,印象里为数不多影院被吓到失态,都与李安有关。

一次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第一次挑战3D,用数字技术还原了一只陪伴全程,随时给人威胁感的老虎。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这只老虎吓坏了不少观众

然后,老虎的登场,伴随着影院的惊呼,我把手中的爆米花抛了一下,给自己下了一场爆米花雨。(画风大概就是《鬼怪》里孔侑演绎看《釜山行》电影时,爆米花洒出去的反向操作)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另一次,印象更深刻。

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色|戒》媒体场。因为是晚间,加上时差,着实有些困意的。加之看过张爱玲小说,想象了下电影估计会文艺气息浓郁,更是放松了神经。然后,是的,毫无预警的,大银幕上出现了船戏,还是一浪高过一浪的那种。与此呼应的,是影院里莫名紧张氛围在环绕,因为画面的冲击带来的对电影的专注与沉浸。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色|戒》当年引发很多人组队前往别处看完整版

威尼斯看片后当晚,所有人都在讨论李安的大胆,也都在琢磨他的用意。憋了一肚子问题的媒体,第二天在现场(大概因为在国外,比较没顾忌),赤果果提问了李安——为什么片中会有那么多直接而赤裸的情爱场面?而李安的回答,玩笑中带着玩味:“也许因为我有中年危机吧,过去没做的事情,现在想用既有的权力和资源去完成它。”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色|戒》剧组在威尼斯

看完《双子杀手》,威尼斯这段回忆特别清晰地浮现了出来。

是的,又一次被李安吓到了。

看之前,想的是关于克隆杀手自我对决,李安会有何种深度的探讨?不曾想,李安这一次走的是技术流。

这也直接导致了影评的两极分化,冲着故事去看的北美影评人说出了“从一个怪诞的创意中产生的令人困惑的作品”,而看到技术革新的法国影评人则感叹“这部电影是革命性的”,并认为“《双子杀手》太了不起了,一定要看3D+120/60 FPS,这是影片最大的看点。其调度方式和电影语法完全是按照这个技术规格来设计和创作的。”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看李安的电影,不要别人觉得,要你自己觉得

被《少年派》打开了3D电影探索欲,又因《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撬动了对120帧,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高帧电影探究的兴趣。

李安,在《双子杀手》上交出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报告。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你看的是60帧3D版《双子杀手》,其中的动作戏、枪战戏、飞车戏,給你的感觉是仿佛从未看过此类电影一样。

曾经对于电影紧张度的至高评价是“全程无尿点”,于我而言,《双子杀手》的观影过程别说尿点、困点,有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连喝口水的点都没找到。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这个电影能不能冷静一点,我想喝口水

早年动作片的拍摄,通常需要通过降格拍摄加快速剪辑的手法,呈现诸如“无影脚”这样快得看不见的华丽招式。甚至有些飞上树的镜头,需要先拍跳下来,然后倒放,才能表达“武林绝学”。

动作电影一直在进步,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都是从演员动作的本体上在促进动作片发展;而袁和平、徐克,则是从动作片呈现的角度在撬动更绚丽、更让人过瘾的方式。而到了李安,他的方法是用最新的技术,让观众真正实现了在现场“围观”。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再靠近一点点,你会觉得更刺激

高帧技术结合3D,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电影体验——参与感。简单来说,看别的动作片,你买的是决战华山之巅的看台票,而看《双子杀手》,你基本上算是买了内场VVIP的票,对决的双方都近在你触手可及之处。近距离围观增加的紧张感,以及高帧拍摄降低了画面的延迟感,让打斗、飞车戏都提速了,有一种眼睛追不上事态发生的自带紧迫性。

可以说,《双子杀手》为喜欢看动作片的观众,带来了更为刺激的感官享受。

“看得更清楚了,过去能够糊弄过去,现在都糊弄不过去了。”——李安

有人说,追求120帧,是李安沉迷技术,也有人说,因为120帧票价更贵。

幸好,李安不是“听别人怎么说”的人。

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让电影进入3D元年。在李安看来,既然电影多了“一面”,自然就需要能够匹配的电影语言。百年电影发展让2D电影已经很完善,那么3D呢?

转制3D让人愤怒,假3D让人不爽,而李安做的,就是让3D电影的存在并非只是抬高票价的理由,而是令观众真正多一种看电影的乐趣和享受。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近期3D电影里,让我想挡一下飞来物的唯有《双子杀手》

02

《双子杀手》骨子里可能还是一部华语电影?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1990年,李安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推手》。自此启动了他一路开挂的导演生涯。

从《推手》《喜宴》再到《饮食男女》,几乎一气呵成的三部曲,构成了李安电影的开端。这三部曲,被称为“家庭三部曲”或者“父亲三部曲”。

父亲的期待,因电影梦而与父亲长年的“抗争”,父亲从不理解再到支持,这些情感伴随着李安的导演生涯一步步走来。曾经采访时,李安提过,《断背山》是父亲第一次鼓励他做导演。不曾想,电影还未拍完,父亲就已故去,赢得威尼斯金狮奖后,李安说,他想把这个奖献给父亲。

对比“父亲三部曲”来看,感觉《双子杀手》是李安的另一个阶段。

从与父亲的关系,变成与自己的关系。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双子杀手》是李安回望自己人生的一部电影

电影里,当被克隆的年轻版威尔·史密斯,绝望而讽刺地大声质问:“不做杀手,难道让我去做医生,律师?”

老年版威尔·史密斯却坚定地回应说:“不。是去做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去做因为杀手这个职业,我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事情。”

这是我的一个情绪点。

人的终极命题,大概就是与自己妥协。

我们曾经错过的人生,如果有机会重来一遍,你最希望哪一部分改写?

“这部电影是对我生命的回顾。年轻的克隆人,他保持着纯真心态,他有对未来的想象。而走过这段人生的你,想告诉年轻的自己什么?” ——李安

很多人说《双子杀手》故事简单,主题不深刻。从剧本文本来讲,的确,这是一个完全不复杂,也基本没有反转的故事。

甚至,本质上,这是一个很文艺的故事。一个老年的自己,因为看到自己人生重来一次的机会,实现了跟自己人生和解的故事。

但主题,并不浅薄。

克隆人技术的发明,是奔着让人类可以治愈疾病,甚至可以复制精华的人生。

但,当人生真的可以克隆,带着你20岁时DNA的那个你站在你面前,他是你的谁?你最希望他做什么?

这些问题,李安思考了,也抛出了他的答案,接下来,轮到看电影的你了。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双子杀手》是一部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藏了很多话的电影

写到此处不免觉得,《双子杀手》北美遇差评,或许因为这部电影骨子里,还保持着一种东方文化色彩。尤其是影片的结尾,在自我成长与自我救赎的命题面前,李安选择的是东方哲学里“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之逻辑,顺其自然,归于平淡,才能过好这一生。

就这一点来说,西方观众(也许很多习惯了好莱坞大片的观众)应该很不满足,如此大的计划,最终竟然不了了之?不可理解!

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据说李安的结局也曾让北美观众很不解,一个逃脱了海难的人,抵达彼岸时,难道不应该振臂高呼:I made it!可对于东方观众来说,当少年上岸,老虎离开,仿佛神迹消失,因而,在李安的片尾,少年哭了。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这一幕,曾让多少人一同落泪

03

天秤座的李安,终于不再纠结

曾经,电影对于李安是一个心结。他想做导演,却没有机会,因而有了六年在家做煮夫的著名经历。

曾经,他在乎世人眼光,《绿巨人》北美市场滑铁卢,李安差一点要退休,幸而父亲第一次鼓励他:“你还是去拍电影吧!”

曾经,他也计较奥斯卡的不公平,《断背山》没能捧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小金人,李安直言:“奥斯卡是美国人的奖项,作为一个华人导演能得奖,我当然很骄傲。但奥斯卡是不是至高荣誉,就要见仁见智了。”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站在奥斯卡领奖台上的李安依然儒雅谦逊

可如今,拍电影对于李安来说,像是开启了新的学习阶段。

他说,2D电影已有了百年发展,已经有了很高的成就。而如今的3D电影,让他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胶片电影有自己的语言,数码电影、3D电影也应该有自己的电影语言体系。”

“120帧技术,会让导演在摄影机后,把演员的脸看得更通透,当你看得那么清楚的时候,很多过去的技术不能用了。”

“120帧技术,让电影欣赏的参与感增强了,观众需要有新的兴奋感,去替代原来的电影感知。”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摄影机后的李安一直不满足,希望探更多

关于这一切的未知探索,是李安继续拍电影的源动力。

对于一个最不喜欢做决定的天秤座而言,或许因为有了这样的中心思想,才能无所顾虑地好好拍电影吧。

其实,看完《双子杀手》,有个问题很想问李安——

如果说“精英”的人生才值得被克隆,那,李安觉得他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又或者,有个带着20岁DNA的自己来到面前,李安会希望他选择过怎样的人生?

我猜,如果能重来,他还是会选择做李安,那个永远担心自己有没有下一部电影拍的李安。

看完《双子杀手》很想问李安:你的人生值得被克隆吗?

《双子杀手》不纠结不复杂不沉重,但依然很李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