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金马奖颁奖礼上,新锐导演陈哲艺所执导的《爸妈不在家》,以黑马之姿打败众多大导,拿下最佳剧情长片大奖,在此奖项前其实此片在2014年第六十六届坎城影展,他就以新导演身份夺下了堪称影坛最佳新人奖的金摄影机奖,此奖项成立于一九七八年,而六十七届的得主亦是被选为金马影展影坛新生代单元的《我妈妈是派对女孩》。

电影《我妈妈是派对女孩》:自由根本不存在,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

《我妈妈是派对女孩》为此片三位导演中其一山谬尔泰伊斯以自己母亲做为主角原型进行创作,并找来全家人扮演自己,大量特写镜头的运用都让亲情间的疏离和亲密表露无遗,这样真实情感的表演方式也让本片获得坎城影展一种注目的最佳整体表现奖。记得当中一幕母亲与儿子在婚宴前一天在车内的深谈,那个曾经嗷嗷待哺的孩子,转眼间成为挤身在巴黎城市工作,成熟到足以安抚母亲那颗焦虑的心的大人,那无不是养儿育女所寄托的期望。

电影《我妈妈是派对女孩》:自由根本不存在,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

这部电影像是一封导演送给母亲的情书,也是透过家庭的微观面向去看伴舞女郎面对中老年的生活情境,更洞悉此种特殊职业放入家庭脉络所触碰的撞击和磨合,但此部电影的观点却没有类似题材的电影中多以猎奇的方式去拍摄她们在职场上的光鲜华丽、袒胸露背,也不以自怨自怜的弱势姿态博取同情,而是将母亲、将舞女的生活情境如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电影《我妈妈是派对女孩》:自由根本不存在,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

剧情上,开头将镜头拉到灯红酒绿的酒吧场合,建构出女主角安洁莉的工作场合,女性角色在当中都是被物化,依附在男性身上成为附属,但镜头转向安洁莉,以其成为主体,展开她在公、私两个领域的游移与犹疑。放入家庭的私领域,这个部分的剧情推展可以分成两线:一是中老年的伴舞女郎必须面对现实的职场年龄限制,而电影所设定的时间落在安洁莉准备与熟客米歇共结连离进入新阶段的过渡时期,但我们没有看见婚姻所带来的喜悦和安定感,反而是更多对于抉择的困惑必须面对,不管是婚姻制度所带来的约束、家庭生活所要承担的责任,又或者两人关系在欢爱上的磨合,更残酷地要面对此种行业标签进入家庭后所要面对男性威权带有的歧视;另一条则属于副线,在处理安洁莉与四个儿女的亲子关系,重点放在被送到寄养家庭的么女辛西亚身上,也因为这个角色的加入,也使得亲情这条线更显得动人,尤其在婚礼致词的桥段上。

电影《我妈妈是派对女孩》:自由根本不存在,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

令人惊艳地,此片与《爸妈不在家》同样杰出之处在于,两者都在九十多分钟内就将大尺度的议题,用小角度的方式处理,而且都能将每条延伸出的故事线交代完整。如果说陈哲艺导演上头有台湾新浪潮的导演们作师承对象,那《我》片可以很明显看见阿布戴‧柯西胥导演的影子,不同于法国电影的浪漫情调,同样将镜头转到社会的边缘与底层,而背景同样选在法国边界,此片的背景位于法德边境,但《我》片对于国族议题的处理只是点到为止,在手法上《我》片中对于角色的大量特写、近拍镜头,以及多场圆桌吃饭碎嘴的场景戏,又或者在开放式的结尾选择上,这些也都是阿布戴‧柯西胥导演电影中常出现的元素。

电影《我妈妈是派对女孩》:自由根本不存在,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

电影中点示道:人生是一连串妥协之后的结果,我们一直不断在追寻的自由其实走到尽头会发现根本不存在,就像是最后结尾段无忧无虑的舞,跳完之后还是要回到现实,面对现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