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昭绝对可以算得上一位出自名门的才女,她一生“事业”辉煌,《汉书》《女诫》一直是为人津津乐道的经典。然而不是所有才女的爱情都是多姿多彩的,班昭的爱情就属于乏味的那一种。

她的爱情故事既不像蔡文姬那样一波三折,也不像卓文君那样浪漫迷人。就是同样丈夫早逝的李清照,夫妇还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更不用说夫妻两人还有那么多相同的志趣爱好。她的丈夫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后汉书》中有一篇《曹世叔妻传》,不是为了说她丈夫,而是要介绍她,如果换现在就是把他介绍成班昭的先生,所有提到他的地方,都是以某某才女的丈夫的形式,就好比现在人家指着赵薇的先生说这是赵薇的爱人。

一个大男人生活在一个大才女的盛名之下,多多少少会有些压抑吧?虽然《汉书》里没提。《汉书》为班家兄妹所著,家丑肯定不会外扬,不是吗?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故事大致如此:班昭14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坊间关于他们的爱情几乎没有可供羡慕的爆料,就是一个未婚少女按门当户对的标准,嫁给了一个条件相当的男人。

总之一句话,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后来有了一个儿子。但好景不长,不久曹相公就病故了,她便早早开始守寡,以后也不曾再嫁,在感情上一直孤独着。

由于早早开始守寡,后来班昭去宫廷给皇后和嫔妃们讲课的时候,就出现一个麻烦:穿得艳一点怕人家说自己春心荡漾,穿着古板一点又怕街坊笑话,于是在保守和前卫之间摇摆不定。

当班昭清心寡欲地生活到七十多岁时,她写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女诫》一书。班昭的一生几乎是《女诫》最好的注解,严守妇道,夫比天大,逆来顺受,三从四德一大堆。身为女人却还要往女人身上再套枷锁,是有点为自己的贞洁立牌坊的嫌疑。

所以班昭的私生活几乎不值得一提,也没什么可八卦。早早过世的丈夫她会思念。但守节更重要的是为名节,这样的守节完全可以理解成是一个有着“三从四德”美德的古代女子对婚姻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她可能永远也理解不了什么是温暖在侧,什么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带给人们的感动。

但也许,唯有耐得住清苦与寂寞的女子,才能有耐心与毅力来完成续写《汉书》的使命,毕竟班昭守寡50年,这是怎样的孤寂;一辈子修书,这是了不起的恒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