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认为,商代时期出现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就是现在我们表示天干用的字,其实很可能当年是10个不同部落的工具图腾符号,他们的酋长就用这个字来标志自己,比如说上甲王、帝乙。姜子牙很可能是姜姓部族的酋长,文王是姬姓部族的酋长,然后他们的部族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他们轮流执政。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中国文化,最早是从殷商时期,或者更早的三皇五帝开始。其实尧舜禹,包括黄帝炎帝,都只是传说,因为现在确实没有资料能够证明。

商代的时候,它的王是用天干的方式来命名的,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在这之前的历史,我们没有文字记载,都是传说,但是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分析出一些蛛丝马迹。我们看一个字“黄帝”的“帝”。“帝”这个字,从最初的形象看,它画的是一个倒三角,女阴符号,然后画一个穿通符号横向的穿通符号,然后再画一个纵向的穿通符号。显然,它指的是一个女主,她垂直朝下的子子孙孙都是她的后代,然后横向七大姑八大姨,都是她的血缘,这样一个人才是帝。

天下真正最早的帝一定是女主,那么黄帝和炎帝只是当时比较大的部落联盟,而这些部落联盟当时比较有影响。尧舜禹也是传说。

顾颉刚说,禹不过是一条虫,他这个话在甲骨文上是有根据的。我们看甲骨文,“尧”是画两个土坷垃,然后底下画一个把头埋了的人,所以在人上面又画了一横,这就是繁体字的“尧”,这个字显然是指一个被土埋了的人。“舜”呢,是指上面一个手爪,这是一只手伸出来的样子,底下一个穿通符号,这个人要有一个穿通行为,底下两只脚,画两个脚印。联合“尧”字来看,这个被埋的人上面有人把他往上拉,他的脚往下蹬,把自己从土里刨出来。在早期甲骨文中,“禹”就是画一个虫,意思就是刚才那个人头探出来了,把人拉出来了。尧舜禹这三个字,就是画的把一个人从土里拉上来的全过程。我们现在说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但是顾颉刚当年根据甲骨文,说禹只不过是一条虫,这句话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的。

再看当时的古书,比如《尧典》就记载“天下万国”,说尧的时代是天下万国,说舜是“班瑞于群后”,也就是说当时天下是成千上万个氏族社会或者是部落社会。直到《战国策》,甚至一直到荀子的书里还在讲天下万国,也就是说大禹的时代,也还是以氏族社会为主的。尧舜禹很可能是当时影响力比较大的一些部落的酋长。轮流执政的酋长国

到商代的时候,政权应该是一个酋邦国,或者酋长国。那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集权,还是大家轮流坐庄,轮流执政。唐汉先生根据甲骨文研究提出一个推测。他认为,商代时期出现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就是现在我们表示天干用的字,其实很可能当年是10个不同部落的工具图腾符号,他们的酋长就用这个字来标志自己,比如说上甲王、帝乙。

甲是盾牌

“甲”这个字实际上就是当年最早的盾牌,就是原始人拿两个树枝一绑,抓在手里,它就能抵挡东西。后来在上边覆盖一层兽皮,这就是现在的“甲”。后来金文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演变。再比如“乙”,在甲骨文中就画了一个符号,表示一条绳索的意思。古代制绳索是很不容易的,要找到长纤维,然后要揉搓。这个字就代表了这个部族主要生产这个工具。再比如像“丙”,它指的是钻木取火的那个工具。“丁”呢,就是铜锭,这个部族特别适合于冶炼青铜。

乙是条绳索

他们这10个部族都是两合部族,也就是说这两个部族之间是要有基因交换的。一个氏族的孩子性成熟了,他一定要到另一个部族去;另一个部族的人要到这个部族来,男女之间相交,然后生下孩子。两个部族之间是郎舅关系,同时又是父子关系。甲乙是一个两合,丙丁两合,戊己两合、庚辛两合、壬癸两合,这样就有五大部族轮流执政。我们在甲骨文里研究商代的时候能看到这个痕迹。在这个轮流执政的过程中,最后就轮替不协。到了帝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纣王,他把部族中心迁到自己部族的所在地朝歌,然后不再给大家轮替了,于是其他的部族就开始反对,就发生内讧了。传说中被商纣王剖了心的比干、微子、箕子可能就是其他部族的人,由于大家内部不协,于是和远在中原以外的另一个部族联合起来,把商纣王给灭掉了。

历史其实也就是这个样子。并不是说他一定有多么残忍、残暴,只是胜者诬,胜者就要为当时我为什么把你推翻找个理由,所以给商纣王加上很多罪名。商纣王到底有多坏我们现在搞不清楚,反正他败了,任由胜者说。封建八百载

到了西周,早期仍然是这样的制度。武王打下江山以后分封,最主要的宗主国,一个是姬姓国,一个是姜姓国。姬姓国包括鲁国、晋国,这都是大国;齐国就是姜姓国。大国都是这些宗主国,然后才是其他小国。比如说把商灭了,给他立一个国,这是宋国,给他命一个姓,子姓。

那么,为什么姬姜两姓构成了周王朝的宗主国呢?关于周文王请姜子牙一事,《诗经》里有明确记载,周文王的祖父叫古公亶父,说他当年是“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就是说他的部落当年很落后,都是挖的地穴、窑洞住的,没有房子,甚至都没有家室的概念。后来他“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爰及姜女”(《诗经·大雅·绵》),就是说他后来过了渭河,然后和渭河边上的岐山这个地方的姜姓部族两合,然后才形成了他们这个部族,所以姜姓和姬姓是两合部族。姜子牙很可能是姜姓部族的酋长,文王是姬姓部族的酋长,然后他们的部族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他们轮流执政。

轮流执政到了周幽王的时候,周幽王这个部族拢住权力不放,另一个部族不满,于是引来了西戎,把它消灭掉了。于是西周灭亡,平王东迁,东周开始,仍然保留了这个制度。

我们怎么知道它可能还是这个制度呢?因为他们的埋葬制度是按照西周早期的昭穆制度埋葬的。即早期原始氏族社会和氏族部落的族王死了,他要埋在自己的氏族公墓。所以东周的历史后,还留有这个痕迹,我们不能肯定它一定是昭穆制度轮流更替,但至少这个痕迹存在。所以天下共主的这个情况,要直到商以后才开始。当时的天下共主还不是中央集权制,而是典型的封建制。实际上中国的封建制,仅指周代这800多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就已不是封建时代,而是君主专制体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