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大概说过:如果机器干很多活,岂不是能让人类解放出来。

GeekPwn2018 机器特工挑战赛上,三名中学生组了一个机器人团队,队名不是什么机械男孩,而叫“玖_死_壹_生”——询问之下,竟取自晚清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主人公之名。

好吧,后千禧世代确实有想法。

来自“黄埔蓝翔”

注意这里“黄埔蓝翔”,并非小编调侃。“黄埔蓝翔”跟“黄埔新东方”是三位“00 后”极客参加 2016 RoboCup 青少年世界杯中国赛区上海选拔赛中用的小组名。

那是就读初中的丁闻洲(左)与费菁皓(右)组成的小队名为“黄埔蓝翔”,比他们高一年级的王艺凯(中)和其他小伙伴组成了名为“黄埔新东方”的小队。

跟互联网一同成长的“黑客”

上海市某重点学校高二生的王艺凯,十年前因一字之差没有混入娱乐圈,却不妨碍他在极客圈“C 位出道”。

六年级时,王艺凯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随后他学习了机器人编程与机械设计,也参加了一些国内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并且获奖颇丰。刚升入高二的王艺凯在得知 GeekPwn 机器特工挑战赛时,距离比赛仅有一个多月的时候,他还是拉上了刚刚开始高中生涯的丁闻洲和费菁晧一起“入坑”。

别看两位年纪轻轻,却也是“神一样的战友”。

同样是从六年级开始接触机器人的丁闻洲,还是“摇滚狂热爱好者”与“硬软件高手”。后来他渐渐开始接触到人生中的第一块单片机、第一辆机器车、第一台 3D 打印机,几乎所有的休息时光——除了中考那年——都被机器人占据。

未满十六岁的丁闻洲曾多次参加 RoboCup Junior(简称 RCJ)机器人比赛并获得组别冠军。此次,他们参赛的所有机器人的电路基本都由他完成。奉乔布斯为偶像的他,以 Think Different 为座右铭。

费菁晧与丁闻洲同窗九年,三年级时开始了航模学习,接触了一些乐高机器人,进入初中后开始投身 RCJ 的赛场。热爱学习的费菁晧,还获得过“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荣誉称号。

费菁晧自嘲是个“偏科星人”,理科能超出平均分一二十,文科却可以被人超十几分。被评价为“所遇见过的同龄工程师中最优秀”的他,自然而然地成为这支“不成熟的团队”中一员。

就这样,三位匆忙组队的极客少年开始步入为期一个半月的艰难备赛阶段。

拼过、较量过,所有付出都值得

GeekPwn 机器特工挑战赛是一个控制自制机器人潜入模拟实验室并窃取机密信息任务的创新比赛。

报名选手通过自制的机器人通过门、窗或者通风管潜入模拟的实验室里,通过关闭激光警报开关或者其他方式进入内屋,然后完成放置窃听器、翻开书本得到卡片机密信息、打开密码保险箱获取机密、遮挡干扰摄像头、插入 USB 攻击设备以及放置键盘记录器等特工任务。

与传统机器人竞赛不同,极棒机器特工比赛充分释放选手的创意,不设置规定的实现方法,强调任务的完成度。最终获得第二名的“阿凡达团队”,就是通过气球遮挡摄像头的方式完成了“干扰躲避摄像头”的任务。传送门:极棒机器特工回忆录(阿凡达篇)

“玖_死_壹_生”赛前想到了类似的方式遮挡摄像头,通过吹风机车(一个机器人)吹塑料袋干扰摄像头,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遇上“炸机”,而且还是两台机器。

每天都在优化,直到最后

“计划和做梦一样简单,拿满分回家”,赛后作为主力成员的丁闻洲这样回忆。

团队选择的是让机器人通过伪装成快递包裹直接进入房间,而如何完成通过激光通道的任务,他们前后改了三次方案。

在比赛中,由于计划进行开门、关闭开关任务的机器人受到场地电磁干扰而失控,在第二轮比赛时,他们舍弃了激光通道的分数而让肩负窃密任务的机器人直接闯过去。

机器人通过时,似乎“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机器人使用镀镍铬的滑轨和丝杆,使得传感器发射出的波被折射,从而欺骗过传感器以实现躲避激光网,而没有触发警报。他们也是现场八组选手中唯一一组通过激光通道,而非采用了关闭开关的方式。

团队中即便有遥控技术一流的技术大神丁闻洲、简单粗暴地三天就能做出一辆功能复杂的车的王艺凯以及最优秀的同龄工程师费菁晧,他们在九月末的场地实地测试中,竟然无法完成任何任务,机器人遭遇全面溃败。

测试失利的结果让所有成员感到意外,勉强能够实现的插入 USB 却带给他们一丝希望。

总结之下,他们发现机器人暴露出来的问题包括:1、机械臂精度不如理想,无法打开保险柜。2、机械臂抖动严重,结构不稳定。3、无法安插键盘记录器。4、控制延时大。

焦躁十月,放手一搏

一边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三位小工程师还要一边想着修复方案。

好在他们很快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升降台加固、机械臂删减自由度以及更换通讯协议,使用高效的 sbus 代替 pwm......

10 月 24 日赛前,他们继续连轴转了好几天,几台机器人也完工了,但是直到上场前他们还一刻不停地调整机器人、变更策略。在比赛中,他们被告知第二出场后心中有些焦燥,甚至直接放弃一台机器人的出场。

在第二轮挑战前,他们的另一台机器人由于技术问题严重损坏了。所有的“另谋出路”最后都变成了“孤注一掷”。

自认为是“交好运”的他们,顽强地完成了向电脑主机箱插入 U 盘的规定任务,最终总积分排在第三。

面对来自高校、企业 以及国外的机器人团队,他们直言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是来自哈工大的队伍:“不仅仅因为他是上一届比赛的唯一胜者,他的机械设计复杂程度远超在场的所有参赛队伍,那是当天最精致的机器人”。

正如他们团队的名字“九死一生”,比赛是残酷的,赛场多变的环境因素与机械设计本身的复杂实现给选手带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但是他们始终没有退出这场挑战,同时也为所有认真备赛、经历了无数次崩溃的考验的参赛选手们点赞!

GeekPwn2018 机器特工挑战赛

第一名 OP-USA 团队比赛现场实况

更多精彩的比赛视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