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袋是手工时代的伟大创举

自从人类有战争开始,“修筑军用工事”就一直是很重要的行动。毕竟即使面对原始丛林部落的弓箭、投石器,躲在一堵矮墙或者栅栏后面也能减少不少威胁。中国古代军队非常善于修筑各种防御设施,最出色的当然是功能完善的古代城墙以及万里长城,而西方军队也修筑有各种堡垒。这些都是永久性的军事设施。

当军队外出作战时,往往还需要临时性的防御设施。中外军队都会砍伐木头,做成木墙、栅栏、拒马、鹿角,或者修筑木质的望楼、箭塔。但木头并非随处可以大量得到。因此应用更为普遍的,则是随处可得的泥土。古罗马时代的西方军队,有一套很完备的营寨修建手法。他们一旦扎下营寨,就先沿着营寨周围挖掘一圈壕沟,然后把挖出来的泥土在壕沟内侧堆积成为土墙。这样壕沟越挖越深,土墙越堆越高,形成坚固的防御工事,令敌人难以攻入。此后,这类似的工事构筑法就一直流传下来,从中世纪的封建军队,到拿破仑的军团,再到一战时期。

金汤铁壁,拔地而起——快速军用工事发展史

泥土修筑工事有很多优点。除了随处可得、数量巨大外,还可以很方便地堆积成各种形状,即使遭到强力冲击,也能吸收大部分动能,保护土墙后面的士兵。但泥土也有它的不足。首先是泥土较为细碎,挖掘起来就地堆积还可以,搬运却不那么方便,一旦修筑成,要加以改建,只能推倒重来;其次还容易坍塌,通常要形成一定高度的土墙,其底部需要很宽,这样耗费的泥土量极为巨大。

后来,军队采用沙袋装满泥土,堆积工事掩体。从泥土到沙袋,似乎只是简单地加了个“皮”,却使得工事构筑取得了很大的改进。首先,沙袋对泥土增加了一层约束,使得其更容易成型,便于堆积成较陡峭的墙体,或填塞各种缝隙。其次,有了沙袋的装载,泥土的搬运、调整都更方便。再者,沙袋本身可以采用更为坚韧的材料,大大改善泥土的松散弱点,而沙袋中除了装泥土,也可装入卵石或碎石,“软硬结合”地提高整体防御力。简言之,沙袋装土,形成了某种程度的“模块化”,使得工事的建造更加方便,适应性也更广。

艾斯科防爆墙:加强版的沙袋

传统沙袋依然被现代军队采用。在海湾战争时期,美军部署在沙特阿拉伯的“老鹰二号”营地,便动用了300多名工程士兵修建,其中围墙用了几百万个沙袋修筑而成。然而,这种一人能搬动的沙袋,最大的问题是填装和堆积效率不高,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军队机械化的威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艾斯科防爆墙应运而生。

艾斯科防爆墙(HESCO),最早出现在80年代,由艾斯科公司发明。这种新鲜玩意一开始被用于沙滩和湿地的防侵蚀防洪涝。显然,这也是传统沙袋的重要工作领域。后来美军发现了艾斯科的价值,将其引入战争之中。

金汤铁壁,拔地而起——快速军用工事发展史

艾斯科的结构并不复杂,有点像可折叠的大型整理箱。整理箱的“骨架”用的是网状镀锌钢的笼子,内部则是聚丙烯(重型塑料)做的里衬。由于材料选择适当,这种“整理箱”分量不重。一个好几立方米的箱子,重量不过几公斤、几十公斤,可以很方便地存储和运输。

金汤铁壁,拔地而起——快速军用工事发展史

当需要修筑工事时,则可以把艾斯科的“箱笼”用人工展开,固定住,然后采用大型机械往箱子中装在沙土、碎石等填充,填满之后,便形成厚厚的一堵土墙,可以作为阵地、营房、哨所、机场的掩体工事。

显然,艾斯科防爆墙这一类的设备,其本质和传统的沙袋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往可折叠的“封皮”中填充入沙土,从而形成体积较大的工事材料。不同之处,仅仅在于用金属骨架和塑料里衬替换了麻布,以及用机械装载替换了士兵用铲子的装填而已。

金汤铁壁,拔地而起——快速军用工事发展史

然而这种替换,却起到了革命性的效果。相比传统沙袋,艾斯科首先在装填速度上大为提高。传统的沙袋依靠士兵用铁锹装沙袋,速度很慢。一名军人1小时大概可以只能填20个沙袋,还要累得半死。庞大的工程机械可以帮助士兵挖出泥土,但却没法装填。而艾斯科防爆装置本身体积较大,可以使用工程机械直接装填,或者用专门的前端装载机填充,其速度超过徒手装填的十倍以上,而且能为士兵节省大量体力。在战场上,能够早一分钟修筑好堡垒,就能让士兵多一分安全。

金汤铁壁,拔地而起——快速军用工事发展史

除此之外,艾斯科类设备本身就是模块化的产物。根据修筑不同设备的需要,厂家可以直接生产形状、高度、宽度、厚度不同的“网箱”,然后在战场上,军人也可以根据地形、假想敌和工事的规划,用多个不同的网箱,像玩乐高积木一样拼凑出不同的工事,再一一灌注沙土和碎石。这显然也比沙袋要方便许多。

艾斯科威力:软硬兼施,刀枪不入

艾斯科类工事设备技术本身并不复杂,在新世纪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其中最重要的用途,就是伊拉克和阿富汗。在这两个地区,美军为首的北约部队面临的是基地组织、塔利班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民间武装。这些武装力量的装备并不强,缺乏重武器和远程打击手段。他们对抗美军,主要依靠神出鬼没的轻武器突袭。AK突击步枪、轻机枪、RPG火箭筒,乃至人肉炸弹和自爆卡车等,就是这些武装分子的主力装备。而这种偷袭,也让美军为首的北约部队相当头疼。毕竟就算是轻武器,打在身上也是非死即伤。

金汤铁壁,拔地而起——快速军用工事发展史

而依靠艾斯科类防爆装置,再加上配属的轻重型军用机械,乃至大型运输机、运输直升机,北约部队可以很迅速地在任何地点,搭建起一座壁垒森严的工事、要塞,保障士兵的安全。

在实战中,艾斯科类装置构成的工事展现了很不错的防护力。

首先,一个或一组艾斯科单元框架,尽管折叠时只有几十公斤,但当它展开并填充满沙土碎石后,则重达数吨乃至数十吨。而且这是一个笃实的墩子,在地上非常稳固,甚至还可能通过链接装置与前后左右的其他墩子相联。如此庞然大物,想要撼动谈何容易?自然能够抵挡住大部分的冲击。据报道,在伊拉克,武装分子驾驶的自爆卡车冲上艾斯科防爆墙,也只落得自取灭亡的下场。

金汤铁壁,拔地而起——快速军用工事发展史

其次,艾斯科单元的骨架,是金属丝构成的网状结构。当武装分子朝着工事扫射,或采用炸弹、火箭弹等设备在工事前面爆炸时,网状结构能够避开大部分的弹片、弹头,让它们穿入网孔之中。这些弹片、弹头自然能够轻易戳穿塑料组成的衬里,但接下来,它们将面对数十厘米乃至超过1米厚的沙土、碎石。毫无疑问,弹片的冲量将在这厚厚的土墙中被消耗殆尽,最终不可能穿透土墙,伤及另一边的士兵。即使武装分子以大量的枪弹、炮弹向工事倾泻,艾斯科组成的土墙依然坚不可摧。

金汤铁壁,拔地而起——快速军用工事发展史

据报道,十年以来,艾斯科单元组成的工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已经避免了北约部队数以千计的伤亡。不仅如此,当己方的直升机和工程设备迅速在战区搭建起完备工事时,还能让士兵们感到安全,大大提升他们的士气,并使他们可以将主要精力用于战斗。

金汤铁壁,拔地而起——快速军用工事发展史

由于这种设备本身技术门槛并不高,中国也在近期装备了此类设备,且在某些地方有“青出于蓝”的亮点。2006年以后,在中国参加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用类似设备搭建营房已经非常普遍了。

金汤铁壁,拔地而起——快速军用工事发展史

装甲集装箱:真正的活动堡垒

除了艾斯科设备外,依托先进的军事科技,当代军队还配备了一系列神器。例如集装箱就被广泛应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最初,北约部队采用用重型卡车或直升机,运来空的货物集装箱,然后将这些庞然大物作为“框架”,添加艾斯科防爆装置或沙袋,组成工事、营房、哨所。2005年以后,他们逐渐开发出专门的装甲货运集装箱,即定制具备装甲防护,并具备一定功能接口的集装箱,将其运送到战区所需要的地方。

金汤铁壁,拔地而起——快速军用工事发展史

其中,装甲集装箱的野战医院非常受欢迎,这种医院可以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是一个集装箱,外部设有装甲保护层,内部配备空调及各种医疗设施。这些集装箱医院可以被运输到战区,然后根据需要,组合成不同规模的医院。医护人员在其中可以很安全地进行医疗救护工作,伤病员也可在其中安心休养。除此之外,装甲集装箱被用于生活、后勤、通讯等。

显然,装甲集装箱的最大优势是结实,且在拥有重型车辆、直升飞机的情况下,也便于运输。一旦安置好便可立刻使用,这方面比艾斯科还要便捷。而不足之处则在于集装箱毕竟块头太大了,在没有重型车辆、飞机的情况下是难以挪动的,要部署集装箱也对空间有一定需求。整体来说,北约军队的工事部署,已经形成了装甲集装箱、艾斯科设备和沙袋三位一体、机动灵活的大小搭配。

战斗工程车:钢铁大力神

艾斯科设备之所以能比传统沙袋快捷数十倍,主要依靠的是装填速度。而这个装填,就离不开现代化的军用车辆——战斗工程车。战斗工程车又称装甲工程车或工兵坦克,主要用于伴随坦克、机械化部队行动,在敌火下实施工程支援与保障。挖土修工事仅仅是它们的一种用途。这些钢铁巨兽在在战斗工程保障、维和工程建设及抢险救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金汤铁壁,拔地而起——快速军用工事发展史

一般而言,战斗工程车相对于民用工程车,具备更强劲的底盘(往往是坦克底盘),更好的装甲防护能力和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才能保证它们在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建功立业。

金汤铁壁,拔地而起——快速军用工事发展史

美军M9战斗工程车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伴随地面作战部队开辟通路,清除障碍,构筑工事,立下了汗马功劳。俄罗斯的障碍清除车在车臣战争中为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军装备了以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底盘为基础车的ABV突击破障车。这是一种新型的战斗工程车,可装载在美国海军登陆气垫船上。

金汤铁壁,拔地而起——快速军用工事发展史

英军新研制的“特洛伊”清障车采用“挑战者”-2主战坦克底盘,融合了最新的坦克高技术。它可以在战场上构筑防御阵地,克服多种障碍物,其中包括防坦克壕和地雷,车上装有挖斗、抓斗和抓钩作业装置,还可加装击锤/土钻以及全宽或车辙式扫雷犁,可清除树木和其它爆炸性障碍物,甚至还可以跨越8米宽的沟壑。据称,该车是目前外军作业功能最全的装甲战斗工程车之一。

金汤铁壁,拔地而起——快速军用工事发展史

前苏联的战斗工程车皮糙肉厚,最大举重能力达10吨以上,最高公路时速可达60公里。而我军近来亮相的战斗工程车,也令网友非常兴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