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的,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父母真正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培养孩子独立,放手让孩子成长起来。

这个大道理哪个父母都懂,但是大多数父母在育儿时往往背道而驰,在不知不觉中阻碍着孩子走向独立。因为很多父母都不允许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而这正是孩子成长及走向独立的重要一部分,也是父母们最常犯的育儿第一大禁忌。

“孩子,你怎么不高兴啊?快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嘟着嘴巴,不愿意说,可妈妈却不肯善罢甘休,非要问出个所以然来。

“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干嘛?这么小,你锁门干什么,以后你的房间不能锁门!”父亲严厉地要求道。

“你不应该在这个时间看书,这个时候看书记不牢。”妈妈对孩子看书的时间做了严格的规定,因为她认为她规定的时间,更有利于孩子记忆。

这样的场景,在你的育儿过程中是否经常发生呢?

母鸡护小鸡似的爱是伤害,不是保护

很多父母总是在不知不觉地将孩子“圈”起来,就像母鸡护小鸡一样,表面上是为了保护孩子,不受到伤害,实则才是真正的伤害。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一个男孩和其他同学闹了矛盾,这个男孩哭着跑回家,叫来了他的爸爸,他的爸爸气冲冲地跑进办公室找到老师,因为老师不清楚学生发生矛盾的事情,被家长搞得一头雾水。

当时,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需劳烦家长,同学之间沟通一下,或者请老师帮忙,都能很好地解决,可这个男孩的举动实在令我们不解,多大点事啊!有必要那么兴师动众吗?

现在回过头来看,实际上就是这个男孩的依赖性太强,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不够独立。倘若有一天,参加工作了,结婚了,在职场、家庭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要找父亲来解决吗?由此可见,父母过度地插手,不给孩子留下成长的空间,其伤害将是深远的。

真正的爱孩子,不是将孩子“圈”起来保护,而是给他的成长留出空间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不能给孩子画一个圈,让孩子老老实实地呆在圈子里,要知道,早晚有一天,孩子是需要自己独立去面对社会,独当一面的。

如果孩子从小就在被父母圈定的范围内生活,就像从小被绳子拴住的小象,即使有一天长大了,也离不开那根细细的绳子。到那时我们再去责备孩子依赖性强、啃老、不独立,于事无补。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给孩子留出一定的隐私空间,并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地扩大隐私空间的范围。

该怎样给孩子留出隐私空间?我认为给孩子留出隐私空间,并不是指给他准备一个单独房间这么简单,它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不侵犯孩子的隐私之地

所谓的隐私之地,不单指他的房间,任何孩子不愿意别人触碰的地方都应该算是隐私之地,也可以是他的抽屉,他放玩具的某个地方等。

就拿我儿子来说吧,他的隐私之地就是放置魔方的书桌,在他的书桌上摆放着三四个魔方,有一次,我觉得书桌上摆上魔方,会影响他看书,就自作主张给他放进了抽屉里,结果惹儿子不高兴了。于是,我就和他约定,以后你自己整理书桌上的魔方,一定要摆放整齐,我就不再碰他的魔方了。

尊重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没有向父母寻求帮助的时候,就不要去干涉孩子,让他自己去处理。

我儿子脾气比较急,出去和小伙伴玩的时候,常常会发生一些小摩擦,每次他不高兴了,就会跑到阳台,阳台上有一把椅子,他会坐在那里,看着楼下的车来车往,过一会儿,他自己将情绪消化掉了,就会走出来。

我觉得应该让儿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让他自己冷静一会儿,就能将事情想清楚了,我去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就相当于又将他不良的情绪又重复了一遍,还是任由他去的好。

不打听孩子的小秘密

每个人心里都有不愿意让人知道的小秘密,哪怕是最亲近的人,也不愿意告诉,孩子也是如此。有的父母看到孩子从幼儿园出来,一脸的不高兴,就会很紧张,非要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觉得这是不妥的。

可能在孩子看来他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不想让任何人再提起,也不想让爸爸妈妈知道,那么,这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去打听,如果孩子愿意说,我们就做一个倾听者,在孩子需要安慰、同情时,再给予就可以了。

不要试图了解孩子所有的想法

有些父母总觉得只有把握了孩子的一切思想动态,就能掌控孩子了,心里就踏实了。那么,我们反过来想一想,你愿意做一个透明人吗?让你的一切想法都被别人了如指掌,哪怕他是我们最亲的人,你都不愿意吧?

孩子也是一样,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和成人一样,他的一些想法不想让人知道,比如,他对老师的看法,他可能觉得老师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但是他的这个想法不会说出来,也不想让人知道,因为他觉得不会得到别人的支持。那么,我们就不要去揣摩他的想法了,这也是对孩子的尊重。

总之,做一个好父母,就应该在保护好孩子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给他足够的私密空间,让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去成长,这才是自由的成长,健康的成长,快乐的成长,更是孩子将来能够独立、独当一面的最好的锻炼。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