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有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指的是蜀汉名相诸葛亮,诸葛之谨慎大家不陌生,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亦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之语,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为何许人?人们大都知之不详,他就是深受宋太宗的赏识青睐的名相吕端。

宋太宗时,吕端在朝为官,很少和人发生争执,对别人提出的建议,他也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人们都说他糊涂,吕端也不分辩。有人问他说:“身为朝廷大臣理当为国分忧,敢于进忠言,你怎么什么事都不表态,这是为什么?”

吕端回答说:“小事儿上纠结个什么劲儿啊,为点鸡毛蒜皮就争个不休,我吕端不屑为之,倘若涉及国家大事的话,我自当说话,你们就放心好了。”

有次,宋太宗拿一件国事来征询他的意见,吕端反复诤谏,言辞激烈,把宋太宗吓了一跳,宋太宗跟他说:“之前人人说你糊涂,这次你怎么这么来劲?你平时不这样啊?”

吕端郑重其事地说:“细枝末节,不是作为大臣应该管的事,若是因为小事劳神劳力,肯定要误大事,国事为大,臣的责任在于正确引导,纠正偏离,今天这事儿关乎天下命脉,我岂敢推脱以明哲保身呢?陛下您若是不听臣的谏言,那臣还会再谏。”宋太宗这才了解了真实的吕端,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吕端官升宰相后,权倾天下而不居高临下,当时和他有同样声望的还有一位名臣寇准,也有为相的资格,吕端入相后,担心寇准心中不平,就请太宗颁令下诏,让身居参知政事的寇准与他同到政事堂议事,得到了太宗的批准,后来,太宗有一天亲自下诏:“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可见太宗对吕端的信赖程度。

有一年,朝中大臣李惟清被太宗从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位子上换下来,去当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中丞,虽然是平调,但实际权力发生了变化,他认为是吕端在中间使坏,于是,李惟清趁吕端有病在家休息,没有上朝的机会告了吕端一个恶状。

事情传到吕端耳中后,吕端不以为然,既没有去对皇帝表白,也没有去找李惟清算账,而是淡淡地说:我一辈子行得正;坐得直,没有做什么对不起人的事,又怕什么风言风语呢?这种不与人计较的坦然心态也被人认为是“糊涂”。

在吕端刚刚担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他从文武百官前面经过,一个小官由于平时听多了吕端“糊涂”的传闻,对他很不服气,以很不屑的口吻来了一句:这个人竟也当了副宰相了,吕端的随行人员觉得很不公平,要问那个人的姓名,看看是干什么的。

吕端制止说:不要问,你问了他就得说,他说了我也就知道了,而我一知道,对这种公然侮辱我的人便会终生不能忘,着意地去报复对我来说是肯定不会的,但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涉及他,撞到我手里,想做到公正对待也一定很难,所以,还是不知道的好。

这种君子不念恶,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举动对吕端来说,是一种反映自我修养的高尚境界,但在世人眼中,自然又被看成了“糊涂”。

吕端的“糊涂”,还体现他的不置产业,他不仅为官非常清廉,贪污受贿之事从来没有,就是应得的那份俸禄也常常分出一些周济照顾别人,家乡有个朋友冯道,其儿子因病瘫卧在床,吕端每月将自己的俸银分一部分给他。

由于清廉而又好施,以至于后来吕端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竟因生活困难,没钱结婚,只好把房产抵押给别人,真宗皇帝知道这个事情后,很受感动,从皇宫的开支中支出了五百万钱把房产赎了回来,另外又赏了不少金银和丝绸,替吕家还清了旧账,以宰相之尊,而后人贫困至此,在常人的眼里又是多么“糊涂”。

吕端这种对自身名利淡然处之的“糊涂”,确实难能可贵,他经历了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是个很能干的人,在内政、外交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和卓越的建树;北宋的开国宰相赵普曾这样评价吕端:得到褒奖不曾高兴,遇到挫折不曾害怕,具有宰相的气度,刘继兴认为,真正使吕端光耀史册的,还是由于他的“大事不糊涂”,主要表现在他对当时的两件事的处理上。

一是妥善安置李继迁的母亲,对李继迁实行攻心战,李继迁是党项族人,曾归顺北宋,后来叛宋,在西北部边境上屡次骚扰,一次在与宋军的交战中,他没有保护好他的母亲,其母被宋军俘虏了,这个消息报到朝廷后,太宗就想处死这个老太太,以惩戒那些与朝廷作对的人,当时寇准正担任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副使,太宗单独召见了寇准,跟他商量此事,准备在边境上大张旗鼓地把李继迁的母亲杀掉。

寇准从太宗处回去时,经过宰相的办公地,吕端猜想可能是要与他商议大事,就对寇准说:边境上的日常事务,我没必要知道,如果是军国大事,我位居宰相,你应该告诉我,虽然不是军国大事,但寇准也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吕端说:“这样做好像不太合适,请你暂缓处理,我去找皇帝说说。”

片刻后,吕端来到太宗面前说了一通道理:从前楚汉相争时,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母,想要把他们在阵前用锅煮了,可是刘邦说如果你一定要煮,那么分我一杯肉汤喝吧,做大事的人不会顾虑到他的父母,更何况李继迁这样的蛮夷叛乱之人呢,陛下今天杀了老太太,明天就能捉住李继迁吗。”

宋太宗被他问得一愣一愣的,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吕端接着说道:“刘邦当时笑着说,希望到时候给我一杯羹,由此可知凡成大事者不会顾及他的父亲,李继迁这样的乱臣贼子更不会顾忌什么了,皇上若是杀了李母,只会让李继迁的反叛之心更加坚定,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反添仇恨,以后的事情就不可扭转了。”

宋太宗冷静下来之后,也觉得吕端言之有理,他问吕端应该如何处理此事,吕端建议说:“以臣愚见,可将李母安置在延州,妥善照顾,用以招降李继迁,如果李继迁拒不归顺,他也终有顾忌,不敢胡来。来日方长,不怕没有最终解决的那一天。”

宋太宗拍着大腿连连叫好,高兴喊道:“你提醒的好,如果不是这样,那咱们就铸成大错了。”李继迁因为母亲在宋朝手中,他虽然没有归降,却不敢放肆侵袭了,李母死后,李继迁也在不久后死去,他的儿子向宋朝归降,朝廷终于解除了西部边境的威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