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此之外, 梨状肌综合征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臀部疼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向大腿后侧或小腿后外侧放射。我们今天主要是来对比一下同为臀部疼痛元凶,却又比较难区分的 梨状肌综合征和臀中肌综合征。

臀部一疼,我们就会首先想到坐骨神经痛

但是

坐骨神经痛只是一个症状,而非是一种疾病

椎间盘突出及腰椎退行性疾病、坐骨神经损伤、妇产科疾病……包括今天的主角之一梨状肌综合征都会引起坐骨神经痛。

我们今天主要是来对比一下同为臀部疼痛元凶,却又比较难区分的 梨状肌综合征和臀中肌综合征 。

为什么说难以区分?

先来看一下两者的解剖位置

臀区的结构除皮肤及浅筋膜外,共分为4层:第1层为臀大肌和皮神经; 第2层为臀中肌和梨状肌 ;第3层为血管神经束;第4层为臀小肌、上孖肌、闭孔内肌腱、下孖肌及股方肌。

梨状肌 是臀中深层的一块小肌肉,起于第2~4骶椎前面骶孔外侧缘,沿骨盆壁向外下行, 穿过坐骨大孔将该孔分成梨状肌上孔与下孔,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缘和内侧面。

臀中肌 是位于臀部后外侧的扇形肌肉,起于髂骨外侧面的前臀线和后臀线之间以及覆盖于其上的筋膜,肌束斜下向前,止于大转子后部和中部侧面。

区分难点在哪儿?

臀中肌与梨状肌同为维持髋关节稳定的重要肌肉。两者同在第2层,臀中肌前方是阔筋膜张肌,后下方就是梨状肌,两块肌肉紧密相邻,且梨状肌有小部分被臀中肌所覆盖。

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臀中肌综合征经常与梨状肌综合征伴发,臀中肌综合征可能会挤压牵拉梨状肌,从而间接挤压梨状肌上下孔的神经血管,出现类似于梨状肌综合征的症状,所以不仔细鉴别,确实很难区分。

两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解剖变异或因外伤、劳损等原因引起充血、水肿、痉挛、肥厚, 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 以及解剖变异,引起以一侧、双侧臀部酸胀、疼痛,伴大腿后侧或小腿后外侧放射性疼痛,甚至活动受限等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查体在梨状肌的解剖部位可以触到梭形、腊肠状的块状物。

臀中肌综合征

臀中肌综合征,也称为臀中肌劳损,是发生于臀中肌的肌筋膜痛。是指在 日常生活中如行走、下蹲、弯腰等动作或突然改变体位引起臀中肌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 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臀部疼痛,深夜、晨起、活动之初疼痛,劳累、寒冷、潮湿时加重;局部可触及激痛点或痛性筋束,按压激痛点或痛性筋束时可复制与平时相似局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

位置相近,症状也相近,这要如何区分呢?

臀中肌综合征 无根性刺激症状,所以没有真正的放射痛。 直腿抬高实验局限 于臀部痛,小腿的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在臀中肌附着区域,可触及臀中肌呈条索状痉挛。

而梨状肌综合征在屈髋位抗阻力主动外旋可诱发疼痛。压痛位置也较臀中肌位置低,且梨状肌可触及条索状块物。在咳嗽、解便、喷嚏等腹内压增高时下肢放射性痛麻会加剧。 除此之外, 梨状肌综合征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臀部疼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向大腿后侧或小腿后外侧放射。且患侧下肢直腿抬高在60°以下疼痛明显,超过60°时疼痛却反而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对于臀中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患 病时间短,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采用推拿手法(常配合中药熏洗), 但是推拿手法对于情况严重的患者效果有限; 而局部封闭简便易行、痛苦少,是治疗臀中肌综合征的临床常用方法; 除此之外治疗臀中肌综合征的还有针灸、小针刀疗法、牵引等,各个方法各有利弊,需要灵活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