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校坚持“承华夏传统 展国际视野 育创新人才”的办学理念,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资源优势,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调动教师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为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该校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校成为传承优秀文化的阵地、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河南经济报记者 许金瑞 通讯员 崔易娜

走进郑州市上街实验初级中学,一种和谐、温馨、浓郁、幽雅的育人之风扑面而来。该校始建于1986年,是一所全封闭的寄宿式初级中学。现有150名教职工,34个教学班,近1500名学生在这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该校教学环境优良、设施齐全,拥有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阅览室、多功能厅、智能录播室、少年宫、标准塑胶操场及多媒体教学系统,标准化实验楼能同时满足物理、化学、生物专项演示实验及操作实验。

建校三十年来,该校以严格的管理、优良的校风、优异的成绩著称,先后获得“郑州市普通初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标准化初中”“郑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200多个荣誉称号,连年被评为“上街区中招工作先进单位”。

郑州市上街实验初级中学 春华秋实三十载 砥砺奋进育人才

许松坡校长

打造“最美校园” 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成为教师美、学生美、生态环境美、文化内涵美、人际关系美、办学理念美的郑州西部“最美校园”是该校最高理想。2015年秋季,借助参加郑州市“最美校园”评比活动的东风,该校领导班子从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入手,进行整体策划,以“和谐 温馨 美丽 向上”为主题,开始了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活动。

整合学校软资源。该校在办公楼一楼大厅南侧建设文化墙,展示校徽、校旗、校歌;北侧墙建成荣誉墙,将该校近3年获得的各类奖牌、奖杯等展示出来,提升师生荣誉感和归属感。

修整小广场,扩建校园主干道——怀德路上的文化长廊。该校在小广场上铺上朴素大方的灰色广场砖,显得典雅而庄重。怀德路向南扩展两米,使道路南北对称,15块宣传板面全方位展示学校的精神风貌。

全方位改造校园绿地,让鲜花与绿草交相辉映。该校绿化面积较大,有23981平方米之多。偌大的校园,要想进一步美化,没有资金怎么办?那就合理再分配校园内自有的资源,把茂密的花草树木进行分栽。没有人工怎么办?发动教师、党员开展义务劳动。于是,周末和课外时间,该校领导班子成员便带领教师平整地面、移花种草。

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校园里的杂草不见了,砂石等建筑余料也不见了。目之所及,校园内花草芬芳、树木繁茂,充满着勃勃生机。

当然,校园的美并不仅仅体现在外观上,还体现在师生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上。为此,该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让校园的美得到进一步升华。

首先,实施校园“美育1234”工程。该校每学年从文化氛围、团队精神、文明礼仪、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等方面评出10个最美班级;从知识渊博、举止得体、言语文明、平易近人、敬业爱岗等方面评出20个最美教师;从整洁美观、相处和谐、互帮互助等方面评出30个最美寝室;从追求进步、助人为乐、善解人意、多才多艺、文明礼貌、注重仪表等方面评出40个最美学生。

其次,该校成立学校礼仪小组,负责日常颁奖和学生离校、返校礼仪迎宾工作,提升学校品位。

第三,该校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参与校园纪律、卫生、团队活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这些学生干部头戴小红帽,身披美丽的绶带,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广大师生的努力下,2015年12月,该校以明显优势荣获“郑州最美校园”荣誉称号。2016年3月,该校又荣获郑州市“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郑州市上街实验初级中学 春华秋实三十载 砥砺奋进育人才

3D打印社团成员交流设计作品

营造浓郁阅读氛围 创建书香校园

李克强总理说:“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阅读量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毫无疑问,学校是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阵地。为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该校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校成为传承优秀文化的阵地、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在教室统一制作精美书柜,开辟教室图书角,购置精美图书。有给老师的,如《好教师的10堂必修课》《做最好的中层 管理者要有正能量》《不做教书匠》等;也有给学生的,如《初中那些事》《北大清华不是梦》《等你在清华》《等你在北大》等。同时配备了图书管理员,全天候开放学校阅览室,为师生多读书、读好书提供了充分条件。

开展师生读书分享活动,激发阅读热情。该校在每学期开学之初举办的师生同台读书分享会上,师生的智慧被充分激发,有的将经典名著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得活灵活现;有的将读书感悟写成美丽的诗篇,纵情吟唱;有的以传统的三句半粉墨登场;有的以高大上的话剧表达阅读的重要性。活动现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每一个人都从中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其中,家庭剧《新星》还被特邀参加上街区“我爱阅读”活动公演,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开展了读书“311工程”,激发广大师生甚至更多家庭加入到热爱阅读的队伍中来。所谓读书“311工程”,即评选出30名“书香教师”、10个“书香班级”和100个“书香家庭”。“311工程”的实施,正激励着更多的师生、家庭投身到读书活动中来。

此外,该校还大力倡导师生立足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坚持写随笔,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自我超越。该校官方网站上开设了“师生随笔”栏目,随时发布师生优秀随笔作品。同时组织教师审定、结集出版师生优秀随笔和教育故事集,促进师生快速成长。

郑州市上街实验初级中学 春华秋实三十载 砥砺奋进育人才

该校家庭剧《新星》参加公演

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为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今年,该校组织召开了别开生面的青年教师座谈会。11位校领导和17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围坐在一起推心置腹,畅谈成长历程,探讨职业困惑,畅想新年愿景。

座谈会上,该校校长许松坡鼓励青年教师要善于向书本学习、向身边的老师学生学习,不断反思工作中的得失,促进自我成长;要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多听课,多请别人听自己的课;要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心态,坚守教育岗位,扎根教育事业。同时要求大家苦练基本功,做到“十个一”,即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身得体的穿着、一个原创的优秀课件、一堂自录的反思课、一篇诊断性教学反思、一个有创意的教案、一堂精彩的课、一场成长报告、一个好的人际关系。

为给青年教师提供成长机会,该校积极开展赛课活动,评选“教改之星”,多给青年教师展露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

成立名师工作室,聘请郑州市上街区第二届名师崔延萍担任该校名师主持人,聘请卢颖颖、王玉霞、赵瑞、虎振霞、李卿、马瑞芳、高丽平七位教师为名师工作室研究员。同时聘请2015年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段琪为名师工作室的荣誉研究员。名师工作室成员分工合作,以点带面、结队联动、辐射引领、互惠双赢,有序开展学科示范引领活动,引领课堂改革,带出优秀学科团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成立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该校聘请郑州市上街区首届名班主任张瑞仙担任主持人,聘请范惠霞、张志慧、王建慧、张瑞仙、苏银萍、张弘强、许卫国为名班主任工作室研究员。名班主任工作室本着“探究、合作、创新、发展”的理念,通过学习、讨论、研究、探索当前班主任有效的德育途径,优化德育管理过程,切实有效地提高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打造名班主任品牌工程,带动学校班主任队伍整体和谐、快速成长。

同时,对成长快、有成效的教师,该校本着“得荣誉、受尊重、享实惠、促成长”的原则,除给予相应荣誉称号外,还在校园网站、学校文化长廊、学校围墙橱窗进行宣传,并给予更多的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本年度,该校组织青年教师到北京、重庆等地参加培训达200余人次。

视野开阔了,理念更新了,老师们的干劲就更足了。大家纷纷将学到的新方法、新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来,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已经成为该校教学的新常态。

大力促进教学改革 打造高效课堂

该校坚持“承华夏传统 展国际视野 育创新人才”的办学理念,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资源优势,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调动教师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据介绍,该校以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积极建设一支有活力的科研骨干队伍,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问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重点,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实现教师的智慧能力,并落实多元培训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

同时,课堂教学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为目的,积极探索“四多两少一转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课前花功夫多,课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教学机会多,学生辅导针对性多;课中讲课少而精,课后布置作业少而精。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创造学生参与途径,变教师单向输出为双向交互式信息交流。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全体教师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贯彻与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专业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也得到和谐、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开展社团活动 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重要舞台。该校的社团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弱到盛的有序开展过程,众多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在校园内破土而出,今年更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社团数量达到50多个。有文艺类的,如音乐、舞蹈、演讲、绘画、写字等;有体育类的,如足球、篮球、乒乓球、毽球、花样跳绳等;有手工制作类的,如编织社、刺绣社;有科技创新类的,如机器人、3D打印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团,在发展社团方面下足了功夫。该校利用学校标准的足球场地和充足的体育教师资源,积极申报足球传统项目学校,邀请两名郑州“赢未来”足球俱乐部专业教练每周为七年级学生上一节足球课;开展学生班级足球、篮球对抗赛,举办首届“校长杯”足球篮球擂台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为了引进机器人和3D打印项目,许松坡校长曾多次带队到郑州五十八中、河南龙光三维公司Teach创新学园项目参观学习,规划建成上街区首家创客空间,内设四个功能室:一个教育部授牌的河南省首家3D打印创新实验室,一个上街区首家机器人科技创新工作室,一个上街区首家翻转电脑室,一个上街区首家手工创新工作室。目前3D打印创新实验室和机器人科技创新工作室已经投入使用,上百名学生参加了这两个社团。在这里,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都将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此外,该校还计划在新的学年里将3D打印创作逐步课程化。

师生花样跳绳是学校的体育特色项目。每天上午大课间,全体师生都会进行20分钟的花样跳绳训练活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增加了运动的趣味性。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社会意识大大提高,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郑州市上街实验初级中学 春华秋实三十载 砥砺奋进育人才

教师赛课

借助“互联网+” 实施信息化提升工程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方式早就被强大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取代,利用网络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势在必行。2016年,该校借助“互联网+”,全面实施了信息化提升工程。

据介绍,该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建设了上街实验初中校园网站,设有“校园新闻”“办学特色”“德育时空”“招生之窗”“师生随笔”“创客空间”等栏目,随时展示校园的最新动态。同时,向上街教育信息网、上街时讯、上街电视台、上街广播电台、郑州教育信息网等多种媒体发布学校最新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了上街区教体局刘玉贞局长在教育体育工作会议上要求的“报纸有文章、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网络有栏目”。

同时,该校完成了学校智能录播室建设,并有效利用,在全校推进一师一优课活动。同时深化“互联网+”形势下教学改革,完成百兆进校园引入工程,全面实施试卷网评,尝试试行周末“一起作业”项目为利用平板教学积累经验,为创建智慧校园做好基础准备。筹建智慧校园工程。目前,上街区首个智慧教室即将建成,也将在七年级开展试点教学。通过安装的大屏幕交互式教学一体机和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实践最前沿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试点成功后,有望在全校普及。

搏击长空振翅飞,勇立潮头写风流。大鹏展翅,志在千里,从丰硕成果里,我们看到了郑州市上街实验初级中学的未来,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新形势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校全体师生将以海的心胸、山的信念,高瞻远瞩,和谐共进,必将实现新的发展、新的跨越,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