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书香,是人间四月天里最美的味道。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的益处人人皆知,读书也应是一种日常、一种习惯,这种精神需求,就跟一日三餐物质需求一样,应是自发自然的。

书香作伴,天天都是“4·23”。

扬州人网购图书数据亮眼!听《百家讲坛》主讲人胡阿祥谈读书境界

品味书香,享受时光

京东2018全年网购图书数据传“捷报”,扬州人网购图书增幅超南京

在当今整天刷手机的时代,你是否还保持着看书阅读的习惯?在“世界读书日”之际,京东大数据通过分析过去2018年全年的图书数据,发掘并整理了当前人们的阅读习惯与变化。

扬州人网购图书数据依然亮眼。数据显示,扬州市2018年图书销量同比增长29%,超省会南京。

扬州人网购图书数据亮眼!听《百家讲坛》主讲人胡阿祥谈读书境界

品味书香,享受时光

数据:扬州人网购图书增幅超南京

京东大数据显示,2018年纸质书销量保持平稳,电子书销量翻倍。2018年在全国的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的图书销量全国排名前四,人均花费购书金额在100元以上。南京的图书销量全国排名第12。购书销量同比增长达24%,人均花费购书金额在117元以上,人均购书4本。

京东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扬州人在京东上购买图书的热情似乎还要超过南京。扬州市2018年图书销量同比增长29%,超过了省会南京24%的同比增幅。

解读:扬州人都爱买什么书?

据悉,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在2018年的购书品类集中在教辅书、工具书、管理、历史等书籍,而非一线城市对励志与成功类书籍的购买需求增长更为明显,比一线城市销量增幅高出83%。

京东大数据还显示,东部及沿海地区的城市人均购书量超北上广,更偏爱阅读。记者了解到,在此前京东发布的2019女性阅读报告中指出,女性用户购书销量增速已超过男性。

数据显示,扬州地区人均购书最多的品类集中在法律、军事、童书、文学、中小学教辅类的书籍上。从用户画像数据来看,扬州男性喜欢购买小说、励志与成功、历史等书籍,而女性则喜欢购买童书、中小学教辅、小说,看来男性更多还是倾向于自身的阅读需求进行购买,而女性更多为孩子进行购买。而从具体年龄段来看,扬州地区,90后喜欢购买小说;80后购买集中在考试书籍;70后集中在中小学教辅;60后集中在文学。

专家观点:最好的“学区房”是“书房”

“社会发展迅速的当下,人们更希望自己的心能静一静,有更好的生活积淀。而读书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林斌表示,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自古以来扬州人便爱读书。近年来,扬州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兴建了一批24小时城市书房。越来越多的扬州人开始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全民读书的氛围也更加浓厚。因此,在扬州拥有这么多城市书房的情况下,扬州人网购书籍数量的同比涨幅超过省会,是难能可贵的。吴林斌同时表示,现在很多的家长会花费重金为孩子购买“学区房”,但其实最好的“学区房”是“书房”。

扬州人网购图书数据亮眼!听《百家讲坛》主讲人胡阿祥谈读书境界

胡阿祥

《百家讲坛》主讲人胡阿祥谈读书境界:眼读 耳读 脚读 心读

昨天,世界读书日,“扬图讲堂”请来了《百家讲坛》主讲人胡阿祥,为读者们解读《外国人眼中的中华文明》。

胡阿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空间距离在缩小,时间距离则近乎消失,所以今天的地球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那么,在交通相对艰难、信息交流不畅的古代,各个国家或地域的人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了解的呢?讲座就以有关“中国”的称谓为例,看看古代外国人眼里的中华文明究竟是怎样的。

从中国称谓看中华文明

现在中国被称为“China”,也被指瓷器。“瓷器”的说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首先,中国瓷器的出现时代最早,近2000年前已经出现成熟青瓷;其次,中国的瓷器最多,唐宋以来输出商品就以瓷器为大宗;再次,中国古代的瓷器最好,它薄如纸、润如玉、声如磬、明如镜,引得外国人惊叹不已。

中国还被称为过“Serice”等,同样与中国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有关。出于获取利润的目的,古代中国政府对桑、蚕种子与植桑、养蚕、缫丝技术严格保密。由于地理距离遥远、中间环节加价严重,丝绸贸易又极为艰难。昂贵的才是追求的,稀有的才是向往的,正是在这样的追求、向往与疑惑中,希腊、罗马等欧洲文明古国既把丝绸的来源地、那遥远的东方国家称为Serice,也就是丝国,又极尽想象地探寻着丝与丝国的秘密。

一方面反映出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广泛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亚欧非大陆以及东亚、东南亚海邻诸国;另一方面,在中外交通并不充分、了解途径仍较狭窄的古代,这些域外称谓能够形象或准确地抓住中国的各方面特征,实在难能可贵。

扬州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扬州自古就是一座风雅的城市,城里的风景本身就蕴含着独特的味道。在这座城市待久了你会发现,这座城市就是一本值得读的书,一本读不完的书。”胡阿祥毫不吝啬对扬州的赞美。

胡阿祥以诗歌为例,在中国这个诗歌的国度,很多城市的魅力都凝聚在千古传颂的诗词里,诗词中的扬州更是美不胜收。“如果理解两首半诗,扬州这座城市的味道就出来了。”在胡阿祥看来,一首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首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还有半首则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读懂了诗词中的扬州,读懂了书中的扬州,也能读懂这座城市,我想这就是读书和理解一座城市的关系。”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作为书香江苏形象大使,胡阿祥有着自己的见解。“我想,看书是用眼睛读,这只是读书一个阶段,听讲座是用耳朵读书,这两种方式都是浅读书,我们更应该开动自己的双脚去读书,即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胡阿祥说,眼读、耳读、脚读,然后才能让自己的心读,写作出属于自己的文字,这样读书和自己就融为一体,“我们现在在读前人的书,后人也会来读我们的书”。

扬州人网购图书数据亮眼!听《百家讲坛》主讲人胡阿祥谈读书境界

品味书香,享受时光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推荐:12本好书,一起读!

书籍浩如烟海。今年,江苏省全民阅读办公室推荐了这12本好书。

《习近平在正定》

作者/主编: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中国新贡献》

作者/主编:项久雨

《赢得未来: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作者/主编:迟福林

《哲学与人生》

作者/主编:陈先达

《家园:生态多样性的中国》

作者/主编:刘娜等

《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作者/主编:王宁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主编:彼得·布朗等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主编:琳达·格拉顿等

《应物兄》

作者/主编:李洱

《给孩子的科幻》

作者/主编:刘慈欣、韩松

《野蜂飞舞》

作者/主编:黄蓓佳

《深度营养》

作者/主编:凯瑟琳·沙纳汉

新数据:全年借阅100多万次城市书房占90多万次

最新数据显示,一年时间里,共有130多万人次走进图书馆,包括位于西区文化艺术中心的市图书馆,以及分散在各地的30家城市书房。而从借阅的地点来看,因为城市书房可以实现通借通还,已经成为市民们借阅图书的主要场所。

在全年的100多万借阅次数中,有90多万次来自城市书房。其中,小说《醉玲珑》最受读者追捧,借阅次数达到389次。

哲学类

《人生十二讲:欢喜心过生活》 67次

《好的孤独》 64次

《于丹〈论语〉心得》63次

社科总论类

《人性的弱点》60次

《生活需要仪式感》58次

《极简人类史》52次

军事类

《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56次

《三十六计:拓展阅读版》38次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37次

经济类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67次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 41次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39次

文化科学教育类

《古堡大冒险》155次

《脑力挑战赛》142次

《谁是聪明人》 132次

语言文字类

《米小圈上学记:一箩筐的快乐》115次

《米小圈上学记:如果我有时光机》114次

《米小圈上学记:瞧这一家人》107次

文学类

《醉玲珑》389次

《“影帝”的公主》387次

《十年一品温如言》327次

历史地理类

《扬州古巷风情》261次

《明朝那些事儿》136次

《人类简史》130次

自然科学总论类

《大自然的启示》75次

《喜怒无常的大自然》46次

《超级跑跑科学王》42次

天文学类

《潜入海洋》49次

《原来星空这样子啊》38次

《宇宙探秘》38次

记者 金鑫 王鑫

摄影 徐毅 孟德龙

编辑 张婷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