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注定孤独


《小偷家族》

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


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注定孤独


首先说一下本电影的一些拓展小细节。

电影于豆瓣的评分8.8,属于难得的高分电影,并且荣得日本真人电影国内票房冠军。或许有人会问,那银魂真人版呢?

不好意思,银魂真人版的票房是8100万,这部是9500万,并且因为成绩的火爆,上映延期至10月2日,成为内地最卖座的日本真人电影。

并且导演是枝裕和靠《小偷家族》入围71届戛纳电影节最终斩获金棕榈大奖。

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注定孤独


影片将视点聚焦于一个日本社会底层的 “小偷之家” ,沉静的讲述着日本一户“非原生”小偷家庭的生活、家族的羁绊温暖以及他们背后隐瞒的秘密。

由于他早期从事纪录片工作,所以在剧情片创作上也往往采用记录与呈现的镜头语言,少了很多直抒胸臆和议论的成分。

这样的电影很难拍,因为很容易在节奏把控或者故事情节选择上出现披露而削弱电影的作品感。

同时如何通过这种克制的表达手段吸引观众并且引发观众思考,甚至呈现一些自己的观点也是需要导演极强的功力才能做到的。

所以说,小偷家族是一部大师作品。

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注定孤独


本文将从叙事手段、影像风格、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四个方面展开,谈谈《小偷家族》到底是怎么的一部电影。

以下内容含有剧透,前方预警!!!

真实的生活本就是由点点滴滴构成的,载叙事手法上我真的很惊讶于他对生活真实细节的捕捉,通过对家族里生活细枝末节的细腻表达,去全方位立体的描绘人物,构建了一个无比真实的生活环境。

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注定孤独


整体的故事是围绕一家人捡回受到虐待的幼女百合而展开的,但叙事线却是以每个人为独立的一条线来推动发展的。

影片在前半段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在通过一些细节与对话一点一点的交代每个人物的背景故事以及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形成家庭的。

例如开头的征地员到访、信代与百合身上相同的伤疤、百合在“买”新衣服时询问会不会挨打、亚纪在风俗店使用妹妹的名字、初支在前夫儿子家的一些列谈话、在废弃车内治希望翔太叫自己爸爸……这些线索使故事像树枝一般伸展开来,牵扯出主线故事背后更庞大更完整的小小“家族史” 。

影片整体节奏缓慢,但是每一个情节却做到非常的饱满,电影叙事感觉上自由散漫,但却没有一处闲笔,每一个画面都能直接投射到你的心里,大师的叙事从来不是浓墨重笔,而是浸润渗透。

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注定孤独


影像风格上,这次出现了很多构图精巧且光线幽暗的场景,小男孩翔太和父亲治也往往穿着深色的服装穿梭于夜晚的小巷。整体色调呈现人为的黑暗寒冷。其实是枝裕和这次并没有用到自己电视纪录片的影像风格,并没有用到太多的自然光,没有之前的去“电影化”的风格。

相对于之前的作品,这部也许更像一部真正的电影,电影的时间相对于电视纪录片太短,视觉上的电影化处理更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将观众带到电影的里面。这种影像风格上的改变,我觉的是一种升级。

人本身就是综合矛盾的生物,亦正亦邪。枝裕和理性与客观的去描绘人物形象比一般的演绎多了真实的维度。小偷家族里的人物在枝裕和的镜头下既是有爱的、温馨的,同时也是丑陋的、自私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小偷家族》中这一家六口大多数都是十分 “不正面” 的,他们之间既靠羁绊和利益连接在一起但同时心理上又是彼此鄙视、彼此嫌弃的。

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注定孤独


其实他们彼此都有爱,都有感情,他们却从来都不愿意将心底的那份爱直接表达出来。他们互相之间心照不宣地形成了一种默契,这种默契是为了生存下去而维系的情感,可能也害怕投入真心吧,毕竟只是为了“利益”而住在同一屋檐下,谈情说爱反而显得矫情了。

《小偷家族》完成了枝裕和自己对于这个家庭复杂的情感的充沛表达,影片中的镜头冷静、克制,却也饱含温情,恰如这个家庭里隐忍克制的爱。

或许我们的内心都是孤独的,至少喜欢这部电影的一定是。


(资料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