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是不是个暴君,有没有弑父杀兄,这个咱们今天都不讨论,因为那是一笔糊涂账。就连清朝比较好的皇帝雍正,也曾被诬陷“弑父改诏”“改十为于”,但是大家都知道所谓的“传位诏书”最少是要有满汉两种文字的,重要的文件,还要同时用四种文字书写,即使诏书上仅有汉字,雍正年羹尧隆科多也没办法把“十”改成“於”——稍有文化的人都知道五十年前汉字没简化的时候,“于”是要写做“於”的。清朝过去时间不长,已经有很多事情弄不清楚了,比如孝庄太后有没有下嫁多尔衮、顺治有没有出家,这都是谜案。现在讨论隋炀帝是不是暴君也很难有个标准答案,因为隋朝毕竟立国时间短,史书基本都是他的仇人修的,可信度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咱们今天只讨论隋炀帝和他修的大运河,来看看隋朝是不是因为修大运河劳民伤财激起民变而致亡国。

说隋炀帝和大运河,还真离不开魏征主编的《隋书》。从这本史书中我们似乎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隋朝之亡,跟修大运河没有一个铜板的关系,甚至跟他游历江都也没关系——隋炀帝修大运河只是后来的说法,当时是疏浚扩充延长原有水运体系,而且一直是往北修的。

咱们先来看看《隋书炀帝》是怎么记载的吧:“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大业四年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这里的“河”,指的是黄河,在古代,黄河不叫黄河而叫“河水”,长江也不叫长江,而叫“江水”,这样看来,所谓的隋炀帝修大运河,实际是在旧有自然河道之间挖了些沟,把他们连了起来而已,这样在黄河上航行的船只,就可以驶入淮河了,而黄河和涿郡之间也有了水路交通。这个涿郡是哪里呢?这个涿郡可是大有来头:它是轩辕黄帝建都之所,也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老家(轩辕旧都,汉昭烈帝故里)。那么涿郡相当于现在什么地方呢?清朝《涿州志》记载:“涿州(涿郡后改为涿州)距京师百里,而近为门户,汉为涿郡,唐拆郡为州,其涿河亦称涿水,以境内涿水而得名”。

看了《隋书》与《涿州志》,我们就不必要争论隋炀帝修的大运河到底通向哪里了,因为从明朝永乐大帝朱棣开始,我们的京师几乎就没挪过地方,京杭大运河的终点自然就是京城了。

至于修建京杭大运河到底是不是劳民伤财,咱们还是来看隋炀帝的仇人、唐朝魏征主持编修的《隋书》。我们看《隋书》知道,修建或者说疏浚大运河,主要发生在隋炀帝大业三年和大业四年,那么这两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大业三年夏四月,大赦天下,关内给复三年。”所谓“给复”,就是免除全部赋税徭役,也就是说从那一年起,关中百姓种地不用交税,也不用服劳役。那么隋炀帝要想修大运河怎么办呢?很好办:雇工,也就是谁干活给谁钱,因为那三年老百姓是不需要给朝廷白干活的。

也就是大业三年,突厥启民可汗来朝并请求内附(也就是不想当什么可汗了,想把地盘献给朝廷,自己做朝廷任命的地方官),于是隋炀帝北巡,并且颁布诏令:“敕百司不得践暴禾稼,其有须开为路者,有司计地所收,即以近仓酬赐,务从优厚。”既然补偿比秋收还多,当地老百姓可能都恨不得隋炀帝大队人马从自家田地走过了——想想吧,谁不想通过拆迁一夜之间成为千万富翁呢?

大业四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百万人搞水利工程,“赐城内居民米各十石”,“车驾所经郡县,免一年租调”,“诏免长城役者一年租赋”。又是送米又是免租,看来隋炀帝不差钱,隋朝百姓也没有因为修大运河而挨饿。

在宋朝人编纂的《隋炀帝海山记》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大业六年的某一天,隋炀帝正在北海海山殿休息,忽然有人通报:“南陈后主陈叔宝前来拜见。”当时隋炀帝正在迷迷糊糊之间(事实上这个故事讲的就是隋炀帝做梦),也忘了陈叔宝早就死了,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跟陈叔宝有点交情(帝幼年于后主甚善),就请陈叔宝进殿闲聊。陈叔宝先是拍隋炀帝杨广的马屁:“陛下富有四海,令人钦服……陛下已开隋渠,引洪河之水,东游维扬,因作诗来奏。”但是陈叔宝的颂扬诗在赞扬中似乎还夹杂着讽刺的骨头,其中有这样的几句:“隋室开兹水,初心谋太奢。一千里力役,百万民吁嗟……莫言无后利,千古壮京华。”隋炀帝也没细想那句“莫言无后利,千古壮京华”的预言含义(这个故事即使是宋朝人瞎编的,但也不能说他们预言不准确),一听“百万民吁嗟”就火了:“生死有命兴亡在天(死生,命也。兴亡,数也),你咋知道我修建大运河不是为后世谋福利?”站起身来就要揍陈叔宝,结果把自己气醒了。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隋炀帝杨广之所以在梦中怒斥南陈后主陈叔宝,未尝不是一种心理负担沉重的表现。但是不管怎么说,隋朝是亡在隋炀帝手里了,如果他真是一代明君英主,似乎也不会闹得八方烽火遍地狼烟。但如果就此否认他兴修大运河的功绩,似乎也有点不太公平,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修建京杭大运河,实际是一件“泽被后世千古壮京华”的举措,起码比陈叔宝修建大佛寺却又被人(现在也没查出来是谁干的)悄悄放了一把大火烧掉,要有意义得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