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时期,因贫困、饥饿、灾荒充斥着各省份众多农民,起义军拔地而起。

1860年,即咸丰十年,农民们因连年灾荒,连吃糖咽菜都十分困难。于是,山东堂邑人宋景诗带领了万余人对当地官府进行反抗。次年3月,宋所带领的民众打进了冠县县城,焚烧了衙署,开仓取粟,救济灾民,并打起了大旗,正式组成起义军,名为“黑旗军”。

黑旗军一方面提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主张,一方面配合红、白、绿、黄四大起义旗军进行起义,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各起义军先后攻占了山东西北部十几个县城,一时轰动。

由于声势浩大,京城统治阶层开始害怕起来,调集了数万大军势灭起义军力量。同治元年十二月末,宋景诗带领的黑旗军在家乡附近的临清遭到清政府官军和当地痛恨农民的地主所组织的“团练”包围。黑旗军采取了从“白天打,黑夜打,见天机打”的策略,将这些阻挠起义的军队打得七零八落,不敢伸头。

黑旗军所到之处,奉行不敲诈民财,不占领民宅,不奸盗邪淫,不跺庄家,只野外扎营,不进村庄,对沿途困苦农民尤为重视。也因为如此,黑旗军妇孺尽知,深受民众拥护爱戴,打仗的时候,还得到农民的呐喊助威,多次以少胜多。后来,黑旗军汇合捻军,继续进行起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