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是那些真实地记录自己生活的文字,打动了报社的编辑老师,他们在让这些文字变成铅字的同时,潜在地希望我的能力能得到更好的施展。”正是这个看重知识的年代中,通过一本本的书,让我能跟随时代变迁,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后又调至乌鲁木齐,供职于自治区文联。

【文眼聚焦】与书交织的人生之旅

读书能育德、励志

也能启智、明史

关于读书的意义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答及感悟

今天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

【文眼聚焦】带您欣赏

自治区文联李红的

《与书交织的人生之旅》

与书交织的人生之旅

自治区文联 李 红

那年,我十八岁。告别承载梦想的校园,在石河子被服厂流水线冰冷机器哐当哐当的声响中,完成了从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换。

作为一名缝纫工的后代,从小目睹了母亲把一块块不起眼的布料变成衣服的我,对这份工作充满了好奇。在缝纫、裁剪、熨烫等一个个繁琐的工序中,我找寻着自身的存在感。我把和工友们一起连夜赶制过裙子,也和工友们一起走上街头推销自己制作的毛布西装的点滴生活,变成了笔下的文字。

【文眼聚焦】与书交织的人生之旅

忙中偷闲,我迷上了莎士比亚还有勃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属于诗歌的时代,不用费太多功夫就找到了大量的诗集。

一边读着勃朗宁夫人那些滚烫的诗句,一边四处搜来海涅、普希金、济慈的诗作,并一行行地抄录下来。它们成了我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带给我写作的冲动。在布料和诗句的不停转换中,我获得了一种难言的愉悦。记得我曾从书店不为人注意的角落翻出了一本济慈的传记。因为他的诗作《夜莺颂》,济慈被称为“一只歌唱的夜莺”。

“别了!别了!你如泣如诉的歌声逐渐飞逝/越过附近的草地,越过平静的小溪,越过山坡/这个时候它又隐没在另一个山沟……”

我在济慈的诗中醒来,又在诗中睡去,每天的生活充实快乐,深藏在内心的渴望被他的诗一点点地唤醒。有时灵感不期而至,我趴在缝纫机上,写下发自内心的行行诗句,这些诗,有些变成了铅字,发表在报纸上;有些变成了声音,从广播喇叭里传出。工厂里不少工友才知道身边有一个写诗的女孩,对我有赞赏,有嘲笑。对此,我全然不理。倒是要感谢看似平淡的工厂生活,让我积累了不少的写作话题,或曰素材,不停地让我产生写些什么的欲望。

【文眼聚焦】与书交织的人生之旅

母亲不理解我。有一次在街头上,母亲发现我正在报刊零售亭前买书,气愤地向我冲了过来,劈头盖脸地将我一顿臭骂。在母亲眼中,无论读诗还是写诗,都是不务正业。那时,我还没有想到过以读书的方式改变现状,改变命运,更没有思考过“读书改变命运”之类宏大的命题。我只是乐此不彼地在沉浸在工厂生活中,沉浸在书本中。

那一年,我二十二岁。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所在的被服厂像不少国有企业一样,走到了破产倒闭的边缘。大批的服装躺在库房里,不再能变成赖以生存的微薄收入。生存问题,就这样突然摆在了我的面前。彷徨间,乌鲁木齐一家报社向我抛出了橄榄枝,希望我加入到他们的行列。

这个消息来得有些突然,欣喜之余,我庆幸自己告别校园后并没有告别书本,一直在坚持读书。同样值得庆幸的是,工厂生活让我体验了另一种人生,让我进入到一个宽泛的写作领域。正是那些真实地记录自己生活的文字,打动了报社的编辑老师,他们在让这些文字变成铅字的同时,潜在地希望我的能力能得到更好的施展。

之所以用“能力”而不是“才华”,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只是一只小小鸟,读的书有限,腹中是空的,还不具备高飞的能力,还要一点点地积蓄能量。

没有任何犹豫,我以一个打工者的身份开启乌鲁木之旅的同时,仍不忘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正在读的书装进行囊。

虽然我走的不是母亲所希望的“考学之路”,但因为了有了这些书陪伴,心中并无自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我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耳畔回荡着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我以此激励自己,勇敢地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

【文眼聚焦】与书交织的人生之旅

为了省钱,我挤进乌鲁木齐一家餐馆为员工准备的集体宿舍居住。下班后,在嘈杂的环境中唯一能带给我安慰的,还是书。我读路遥、也读尼采、叔本华。我反思走过的人生之路,知道此生最好的陪伴应是书了。在乌鲁木齐市南门书店,我淘到了《复活》《金蔷薇》等经典名著,还有张爱玲的书籍,它们填满了我工作之余大部分时间。

以为我的生活会这样安闲地过下去,却没想到,因为报社人员超编,像我这样的临时聘用人员,只能选择离开。

我又一次被推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文眼聚焦】与书交织的人生之旅

那一年,我二十四岁。

无奈地离开乌鲁木齐,重新回到石河子小城。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曾有过的在报社工作过的经历,让我还算顺利地以临时聘用人员的身份,进入当地一家报社做编辑,也做记者。

处于转型期的国家,处于发展中的新闻单位,希望不拘一格用人才。面对渴望已久的发展平台,我却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曾经读过的那些书都如同吃过的饭一样,在肚子里转悠了一圈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缺少书做支撑的饥饿感,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危机,变得惶恐不安。

我能胜任这份工作吗?如果不能,那么明天我该在何处栖身?我一次次在长夜中自问。最后,我定下心来,再次将目光投向书著,在阅读中寻求答案,努力实现着对自身的超越。

周围那些鼓励的声音让我坚持了下去,我写下的文字获得了一些认同。报社还为我这样的年轻编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习、交流机会,其中包括到外地学习的机会。随着视野的开阔,我不再拘泥于个人得失,开始关注环保、生态建设、工业经济等一些大的主题,融入到滚滚发展的时代洪流中。笔下的文章有了另一种况味。

不知不觉间,我似乎又回到从前那简单而又快乐的心境中:读书,写作。不问耕耘,也不问收获,将所有的得失、苦乐都付与笑谈中。

【文眼聚焦】与书交织的人生之旅

在读书、写作中,机遇再次垂青于我。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石河子文体局因为要创办一本文学刊物,在物色编辑人选时,把目光投向了我。在经过一番考核之后,他们打破当时用人制度中存在的各种壁垒,破格把我被调进了文体局,从事杂志编辑工作。

这份工作与报社工作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的不同。为了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但凡有时间,我依然逡巡在文字的海洋中。尤其是在图书馆,我阅读到了文学、经济、历史等各类书著。这些书著,一点点地滋养着我的心灵,让我获得向上的力量,生长的力量。

时光如水,在翻动的书页中慢慢流淌。姗姗来迟的孩子,让我成为母亲。那一年,我三十岁。

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闲暇时光里最幸福的事依然是捧着书,慢慢悠悠地读下去。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正是这个看重知识的年代中,通过一本本的书,让我能跟随时代变迁,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后又调至乌鲁木齐,供职于自治区文联。读书之“兴味长”,更似写给自己的。

细细品味上面那首诗的后两句“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读书的滋味千般,只有心知。

【文眼聚焦】与书交织的人生之旅

作者简介

【文眼聚焦】与书交织的人生之旅

李红,供职于自治区文联《民族文汇》杂志社。

热爱文学创作,2016年出版散文集《太阳在远方等着我》。报告文学《信仰的力量》获2013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图片/素材公社网络综合

文章/李红

编辑/吴彬 责编/贺孜孜 监制/王志明

【文眼聚焦】与书交织的人生之旅

【也许,你想看看往期?】

【文眼聚焦】忠诚地守望

【文眼聚焦】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文眼聚焦】与书交织的人生之旅

想 看 更 多 精 彩 内 容

请下载☞爱新疆手机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