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定八年二月,真德秀到江东任转运史(掌一地或多地财赋税收,后监领地方的行政、治安等,一度成为地方的实际长官),适逢旱灾蝗灾肆虐,民不聊生,他躬身调查,走遍江东43县。嘉定十年,真德秀调任泉州知州。

真德秀,真的秀!

真德秀,字景元,后改为希元,号西山,福建浦城人,宋代淳熙五年(1178年)生。

真德秀自幼聪颖,4岁开始读书,能过目成诵。他学习非常勤奋,常书置枕头旁读到深夜。他读得最多的是儒家经典,孔子、程颢、朱子的论著等。

南宋绍兴年间,浦城名人杨圭慧眼识贤才,见真德秀是个可造之才,便在真德秀15岁丧父、家境贫寒之时,与真德秀母亲吴夫人协商后,将真德秀带回家中供养读书,后来又将女儿许配给他。真德秀得到良好的学习机会,又有岳父的悉心栽培,21岁中进士,任南剑州(今南平)判官(辅佐主官的州属官)。28岁那年,他考中博学宏词科(选拔能文之士的考试),朝野轰动。开禧元年(1205年),又成为福州知州萧逵的幕僚。不久,被朝廷召为太子正(掌典籍点校订正的文官)。嘉定元年(1208年),升任博士。

嘉定二年,他借当时的自然灾害,劝说宁宗皇帝:亲正人,抑近幸,去贪残,“以收人心而符天意”。嘉定三年,改任秘书郎(掌图书收藏及校订),他上殿奏请皇帝扩大言路,倾听正人端士的意见,制止邪说歪道。嘉定四年至嘉定六年,先后任著作郎(掌撰写史书、碑志、祝文、祭文等)、军器少监(掌兵器等制造的副长官)、起居舍人(掌记录皇帝日常言行及国家大事)等职。此间,朝中大臣常因上书言事而遭罢斥,对此,真德秀奏请皇帝“勤访问”“广谋议”“明黜陟(公正废、提官员)”,并详细陈述当时推行纸币中所有的弊端,请悉数去除。

嘉定八年,真德秀因得罪权相史弥远而被排挤出朝廷。到了地方,他深入田园,了解民情,获知嘉定六年春夏以来,暴雨过度,各县山裂水涌,溺死者不可胜计,但赋税掠夺比北宋时期还繁重。后来回到朝廷复职,便向宁宗皇帝进言务必以德养民。嘉定八年二月,真德秀到江东任转运史(掌一地或多地财赋税收,后监领地方的行政、治安等,一度成为地方的实际长官),适逢旱灾蝗灾肆虐,民不聊生,他躬身调查,走遍江东43县。为救民于水火,他开仓放粮,并争取到朝廷拨米20万石,让江东百姓度过灾荒。

真德秀的母亲吴氏深知儿子任职的江东旱灾、虫灾并发,“万民饥饿往岁死,一片凄惨苦悲凉。”她把真德秀叫到身边说:“儿为官拿朝廷俸禄,要知民众之苦海,救万民之火热也。”说罢,便将当初娘家陪嫁的首饰细软和自己一生的积蓄拿出交给真德秀,让他统筹赈灾。江东百姓得知后,无不感动深谢。江东赈灾事毕后,百姓数千人送真德秀出城,他们指着郊外路边的荒冢,流着眼泪对真德秀说:“往年饿死的人都葬在这里,今年如果没有大人您,我们也都埋在这里了”。


真德秀,真的秀!

嘉定十年,真德秀调任泉州知州。泉州当时为东方第一大港,但由于地方官严苛地收刮海商的舶货,使入港帆船从原来的30多艘减为三四艘,舶税收入骤降。真德秀到任后,就着手革除积弊,严惩侵吞外商财物的官吏,打击武装劫舶的海盗,疏通海上货运通道,很快就使入港商船骤增至36艘,港口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嘉定十二年,真德秀调任隆兴(今南昌)知府。

次年,因母亲去世归乡守丧。嘉定十六年,真德秀任湖南安抚使(负责军务治安的长官)、潭州(今长沙)知府,上任后,他就集中潭州的12个县令进行训导,告诫他们为官要以“廉、仁、公、勤”4字自勉,要为民除害。他还提出平赋税,禁苛扰,严禁官员科罚取财,要求人人循理,家家守法。为民生大计,他还在潭州各县设立惠民仓、社仓和慈幼仓,制定了拯救饥民、振兴教育等一系列措施,使潭州辖区大治,一时惠政良多。嘉定十七年,理宗皇帝召真德秀为中书舍人(掌起草皇帝诏令)兼侍读(陪帝王读书或为皇子教书讲课),不久,擢拔为礼部侍郎(礼部副长官)。他数次上疏,均得到理宗嘉纳,引起了史弥远的忧惧,后遭史弥远等人的攻击陷害,终于落职返乡。

真德秀返乡后,他继承朱子理学的文脉,先后写下了《文章正宗》《四书集编》《正山文集》等论著。此间,他还将《大学》章句提点出来,引录程颐、朱熹的理学论述,再附上他自己的观点,撰成《大学衍义》四十三卷。绍定四年(1231年),真德秀复职还朝。翌年,他再度出任泉州知州,泉州士民欢欣鼓舞,迎之于洛阳桥。入城后他看到的是公私凋敝,民生困苦,吏治腐败,商舶罕至,过去的繁华景象已荡然无存。他先用“崇风教、清刑狱、平赋税、禁苛扰”4条要求下属,接着禁止财政因入不敷出而预借公款,要求各级自行创收。同时严厉惩处了欺凌百姓的豪强,依法惩治了各级贪官污吏。他还与福州府联手搜捕和肃清海盗,振兴泉州的港口贸易。一年间,泉州辖区又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端平元年(1234年)九月,真德秀再次被召入京,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同月即向理宗上奏了他编撰的《大学衍义》,他将此书列纲分目,呈献理宗御览。理宗看后非常高兴,次年春,连续数月请真德秀给予讲读,对此书深为赞赏。自此,原来被朝廷视为“伪学”而遭严禁的程朱理学,被确立为正学,真德秀也升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二品官)之职。端平二年,劳心劳力一生的真德秀得病,在生命垂危之时,他还在担心自己所奏呈的治国方略能否施行,在《大学衍义》中阐述的理学思想能否付诸实践……在忧心忡忡中,这颗巨星陨落了,此时京城悲恸,理宗悲悼辍朝,朝臣们相继前去吊丧。真德秀逝后获赠银青光禄大夫(文散官荣誉称号),赐谥号“文忠”。其儿子真志道将灵柩运回浦城,将其安葬于孝梯里珠林山(今莲塘镇颜处村真处山)。

真德秀一生立朝有直声,他为国计民生向皇帝所上的奏疏不下数十万言,其所著的《大学衍义》倍受后世帝王推崇,元朝武宗皇帝说:“治天下,此一书足矣”。明太祖朱元璋则命人将书中内容书写于宫殿两壁,以便朝夕御览。真德秀既是南宋卓越的政治家,又是南宋著名的学者,《宋史》称真德秀“四方之士诵其文,想见其风釆”。故在闽北有“真子不亚于孟子,真母不亚于孟母,浦城不亚于邹城”之说。


出自《故事林》杂志

2019年04月上半月刊

栏目|八闽名人故事

原标题|忠国爱民的真德秀

作者|俞杰

图|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