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国求助 口罩出口订单激增 有企业有意向订单无产能)

随着国外疫情局势的紧张,口罩物资的短缺开始成为难题,意大利、伊朗等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已经频频表示存在大量口罩缺口。

3月17日晚间,上市公司巨星科技宣布收到欧盟CE符合性声明文件,公司的防护口罩已在欧盟完成了医疗器械备案注册。同日,上市公司格力地产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表示,孙公司高格医疗陆续接到来自欧盟国家、北美客户的求购信息,尚无具体出口订单和出口行为。

这时,大家的目光开始集中在疫情已经缓解的国内。根据3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公开的数据,通过复工复产、扩能增产,我国医用物资生产能力快速提升,目前防护服的日产量达到了50万件、N95口罩达到了160万只,普通口罩达到了1亿只。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口罩生产商也频频表示,出口订单激增。此外,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奥佳华、九安医疗、巨星科技等上市公司也频频公布布局口罩出口的相关进展。

【国内日产能超1亿只  部分产能由政府统一调配 】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普通口罩的日产能已经达到了1亿只。

记者连续多日在各大电商平台检索N95口罩和一次性口罩发现,除去一些电商平台少数涨价幅度较低或较疫情前无涨价的口罩需要限量抢购或提前预约抢购外,大部分一次性口罩及N95口罩价格相对疫情前上涨,但货源并不像春节时一样稀缺。

3月16日,一位口罩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口罩的货源已经相对好找,除部分有灭菌标准的医用消毒口罩外,普通的一次性口罩的零售价格有的已经低于3元/个。

“还没有出口”,上述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自己接触的口罩生产商也都尚未有出口业务,仍在主要满足国内需求中。

事实上,目前国内的一些口罩生厂商所生产的口罩仍需服从国家整体调配。

3月15日上市公司搜于特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在疫情发生后以自有资金2亿元投资设立了东莞市搜于特医疗用品公司,该公司获得营业执照后就开始各项生产筹备工作,自2月16日以来先后与多个厂家签订了《销售合同》,共订购了27台口罩制造机。目前已向搜于特医疗用品公司交付15台,其中4台已投入医用口罩生产;其余口罩制造机正在调试逐步投入生产。

搜于特提示称,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目前生产出来的医用口罩优先服从国家统一调配,尚未向市场销售。

此前早在2月,北化股份也曾表示,旗下全资子公司新华化工生产的防护口罩等产品均由国家统一调配、平价销售。

龙头股份3月16日在投资者问答平台也表示,目前生产的民用一次性口罩,由上海政府统一调配。均胜科技在3月10日回复投资者时表示,旗下子公司均胜科技的口罩产能约为70万片/日,生产的一次性医用口罩由宁波市政府有关部门统一调配,部分口罩还将用于保障企业自身防疫工作。

上市公司振德医疗与洁特生物也公开表示,优先保障国内需求。振德医疗3月16日表示,新冠疫情发生后,公司加班加点生产,保障国内应急供应。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公司生产的口罩产品未向国外出口。

3月17日上午,洁特生物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口罩产量受相关材料供应保障程度影响较大,目前为止仍优先保障国内防疫需求。洁特生物3月12日还曾表示,目前为止公司暂无口罩出口业务。

【近80%口罩概念股此前有境外业务 部分企业已接出口订单】

Choice数据显示,目前的A股上市公司中,被纳入“口罩概念股”的有29家。根据2018年年度业务数据,其中有23家上市公司本身有港澳台及境外业务,其中包括奥佳华、蓝帆医疗、奥美医疗、振德医疗、鱼跃医疗、新纶科技、洁特生物等上市公司。

以蓝帆医疗为例,该公司2018年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26.5亿元,其中按照产品分类,健康防护手套占比60.27%,按照地区来看,其中只有22.73%为境内收入,有77.27%是境外收入。

疫情发生后,蓝帆医疗决定新增投资、建设医疗及防护产品新项目,包括“2亿只/年医用口罩项目”。根据公司3月16日公告,目前该项目由蓝帆医疗投资1160万元和青岛海诺生物共同成立公司,并由蓝帆医疗控股,在海诺生物已有厂房基础上进行项目建设,采购专用生产设备,迅速推出产品,目前公司2亿只/年医用口罩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

此前在3月6日蓝帆医疗也曾表示,国内疫情稳定后,公司将增加已有产品的海外订单,后续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代理防护服和口罩产品出口。

奥美医疗同样为医用防护物资出口企业。3月16日,奥美医疗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表示,目前公司N95医用防护口罩日供应能力21万只,医用外科口罩日供应能力140万只,本周已经开始执行口罩等防护用品的海外订单。

根据公司2018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奥美医疗营业总收入20.27亿元,境外业务收入18.09亿元,毛利率33.40%。

此外,尚荣医疗在3月16日回复投资者关于口罩出口的业务时表示,公司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前提下已经陆续恢复出口订单生产。上市公司奥佳华近日也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口罩、消毒包、额温枪、净化器等相关的防疫产品已陆续接受海外订单,并相继安排生产与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口罩的直接出口,口罩的关键原材料熔喷材料的出口提上日程。3月5日,上市公司普利特表示,公司熔喷pp材料目前有少量韩国、越南等地的订单。

3月16日,国恩股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具备口罩专用料出口资质,截至目前熔喷料无境外销售,公司国际业务部正在对接洽谈中。

【仍有多家上市公司布局口罩出口  有的尚未正式生产】

对于一些此前尚未有口罩出口的公司来说,也开始申请口罩出口资质,布局海外市场。

3月17日晚间,上市公司巨星科技宣布,公司收到欧盟CE符合性声明文件,根据欧盟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的规定,公司的防护口罩已在欧盟完成了医疗器械备案注册。

巨星科技表示,本次公司防护口罩产品通过欧盟CE符合性声明后,公司将可以在欧盟市场全面销售上述产品,公司正积极推动该产品在欧盟市场的销售,并依据订单情况配套相应产能。

除欧盟市场外,巨星科技还在3月16日晚间宣布,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FDA)的通知,公司向美国FDA申请的防护口罩产品备案申请获得批准,公司将可以在美国市场全面销售上述产品。公司正积极推动该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并依据订单情况配套相应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巨星科技尚没有防护口罩产能。巨星科技称,公司目前的防护口罩均来自外协生产;公司虽已收到欧盟客户的意向订单,但尚未与欧盟地区客户签订正式的防护口罩合同,“尚无法预测其对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

同样在筹备口罩出口资质的还有上市公司三夫户外。三夫户外在3月16日表示,目前口罩岀口需求量较大,旗下江苏三夫平面防护口罩已经在生产,新的机器设备陆续到位,月底前平面口罩和KN95口罩会达到每天几十万片的生产能力。岀口资质近日办理完成,医疗资质和CE认证在办理过程中。

此外,上市公司比亚迪3月17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口罩产量已经达到500万片/日,如果海外有需求,也不排除口罩出口的可能。柏堡龙3月16日表示,公司口罩防护服已实现量产,目前防护用品以供应国内防疫为主,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改善,将会根据情况发展进行海外出口的商议。

3月17日晚间,上市公司格力地产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表示,近日,孙公司高格医疗陆续接到来自欧盟国家、北美客户的求购信息,考虑到高格医疗产能及国际需求,高格医疗拟定了口罩出口计划。

格力地产称,目前高格医疗已建成口罩生产线四条,满负荷日产能为35万-40万片,实际日产量为20万片;生产线六条在建。 高格医疗口罩的计划出口目的地为欧盟国家,目前求购信息为非正式订单,无具体出口订单和出口行为。

延伸阅读
  • 武汉特价冻猪肉不好买?商超:冷库容量有限逐步出货
  • 往返3趟跑了万里 夫妻卡车司机免费送蔬菜支援武汉
  • 商务部:湖北蔬菜套餐包平均每公斤价格9元左右
王灏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李云琦 责任编辑:王灏_NA318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