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颗初心,严嵩也不例外,年轻时的严嵩是一个十分正直的读书人。正德三年(1508)的时候,严嵩的祖父去世,严嵩少年时期都是祖父对其进行指导,因此严嵩对祖父的感情很深,听闻祖父去世急忙回家奔丧。第二年严嵩的母亲也不幸病逝了,严嵩随即继续在家守制,一般只需要守制三年,而严嵩在家一呆就是八年。

在此期间严嵩在家苦读诗书,在当地颇有清誉,而重返朝廷后,严嵩就渐渐变了。被朝廷升为侍讲的严嵩非常善于撰写青词,这个青词就是当时举行斋醮仪式时献给天神用的,要求十分严格。其他人写的都不符合皇帝的心意,只有严嵩在这方面十分擅长,因此也得到了皇帝的重视。严嵩尝到甜头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一路靠吹吹捧捧往上升,因此严嵩也被称为"青词宰相"。

嘉靖七年(1528),担任礼部右侍郎的严嵩受世宗的指派,去祭拜了一次显陵。这个显陵的位置比较远,在今天的湖北省境内,从显陵返回的严嵩在世宗面前开启了拍马屁模式。他在向世宗奏报的时候,称这一路上到处都出现祥瑞,大肆渲染上苍对当今皇帝的眷爱。还建议世宗专门为此刻个石碑,留作纪念,世宗不知道怎么回事,自然就听了严嵩的。顺便一高兴,就升严嵩为礼部左侍郎,虽然只升了一点,但随后严嵩先后担任了南京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正式进入了皇帝的身边。

升官之后,严嵩更是处处想方设法取悦皇帝,在当时的朝堂上,有这样一个大矛盾,世宗希望在明堂祭祀父亲,并给亲生父亲上宗号,列入太庙。这种小宗入大宗的事情本身就是一团浆糊,从现在的角度看谁都有点道理,当时朝中几乎所有大臣都反对皇帝的这个想法。严嵩起初也是持反对意见的,但后来严嵩一想,和皇帝作对,不如帮皇帝一把,有了皇帝这个大靠山,也不怕别人报复。

于是严嵩临阵倒戈,为世宗规划礼仪的细节,一味地顺从世宗的意思。同时又故技重施,在全国各地制造祥瑞,声称皇帝此举是顺应天意的。不仅如此,他还专门写了《庆云赋》和《大礼告成颂》,朱厚熜看后龙颜大悦,当即封严嵩为太子太保。 【联嘉】细说大明大全集 ¥48.8 购买

拍完马屁,严嵩也没闲着。官越做越大,对于来给他送礼的人,严嵩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在历朝历代的贪官中,严嵩这样胆大的还真是少见,严嵩不仅收比他官位低的官员的礼品,连各宗室藩王的贿赂都收。当时的御史大夫只要弹劾贪官,都要先把严嵩写在前面,可每次被弹劾,严嵩只要跑到世宗跟前表一表忠心,就能蒙混过关。

在严嵩的晋升之路上,有一个人被严嵩视为绊脚石,他就是当时的阁臣夏言。夏言和严嵩是同乡,严嵩称夏言为前辈,而且在夏言面前一直很有礼貌。夏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严嵩所迷惑,认为严嵩是真正尊敬自己,还打算收他为门客。随后,夏言在见识到严嵩为讨皇上欢心所做的事情后,逐渐开始疏远严嵩,并且指示谏官开始一次次的弹劾严嵩。

这些弹劾虽然没有起到作用,但却使严嵩和夏言逐渐走到了对立面,有一次,世宗同时赏赐给严嵩和夏言束发用的香叶巾,夏言认为这不符合礼制规定的大臣服装,就没有接受。再看严嵩,不仅高高兴兴戴在头上,还专门在上面又罩了一副轻纱,来保护皇上赐的香叶巾。这样一对比下来,两人在世宗心中的位置就出现了松动,这种小事积累起来,也给了严嵩发动最后一击的条件。

嘉靖二十一年(1542)六月,严嵩在皇帝的宴请当中,找到机会向皇帝哭诉夏言如何欺负自己,并在皇帝面前历数夏言的罪状。世宗听后十分恼火,但也没有直接处置夏言,夏言知道消息后十分害怕,干脆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世宗接到夏言的奏章后,也十分犹豫,但好像老天在帮严嵩一样,在此后的几天突然发生了一场日食。世宗认为这是天意,就同意了夏言的请求,放他回了老家。

几年之后,世宗察觉到严嵩过于贪婪和放纵,于是又把夏言找了回来,但在此期间严嵩如愿进入了内阁。靠着拍马屁一路升到内阁首辅,严嵩的功力也是登峰造极了,《明史》也将严嵩列为了明代六大奸臣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