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事实上,篮下依然是篮球场上性价比最高的出手区域,福建队和上海队多使用这种策略,可以使得己方中锋多镇守篮下起到护框的作用——理论上说,这会降低对方的篮下出手频率和效率,进而达到限制对方有效命中率的目的。但与之相对的是,一般中锋在执行这种策略的时候,往往会以漏掉篮下为代价的(中锋延误之后回到篮下还是不够快),所以会导致球队在限制对方有效命中率方面出现纰漏。

当时间临近11月份时,新赛季的CBA联赛将正式拉开大幕。在经历了中国男篮世界杯的失利之后,外界都在期待着CBA赛场可以为中国男篮培养出更好的球员——按照现在篮球发展的趋势,场上的进攻任务是向着后卫倾斜的,而场上的防守任务是向着内线球员倾斜的。那么,在目前的一个环境之中,CBA赛场的内线是如何防守的呢?蹲坑大队:福建队和上海队

由于两支球队都有一名脚步移动很慢的中锋(王哲林和张兆旭),因此球队一般会让他们在防守挡拆时【缩在】篮下。其实具体到这两支球队身上,他们还会在场上频繁使用2-3联防,其实在本质上和这种防守策略并无差别。

从理论上说,中锋执行这种策略的时候,很难把自己的防区扩大到中间区域(尤其是距离篮下更远的长两分区域),因而更容易被对方的小外援用持球投(包括持球投三分和中距离)回应。在部分人的眼里,这种防守策略是非常失败的。

但事实上,篮下依然是篮球场上性价比最高的出手区域,福建队和上海队多使用这种策略,可以使得己方中锋多镇守篮下起到护框的作用——理论上说,这会降低对方的篮下出手频率和效率,进而达到限制对方有效命中率的目的。但实际效果是如何呢?

张兆旭执行这种策略的时候,确实能够起到巨大的护框作用,他上个每36分钟要送出2.87次盖帽。但是,上个赛季的上海队根本没有合适的第二护框手——年老的斯科拉很难在这方面带来巨大的正面效果,董瀚麟又因为伤病早早告别了CBA赛场。

且不论张兆旭在场时基本是一一己之力撑起护框的任务,一旦他下场,上海队的护框就只能用【糟糕】来形容了——考虑到张兆旭场均【只打】32.6分钟,上海队在这方面的延续性就很差了。结果整季下来,上海队在限制对方有效命中率方面只能做到CBA第9。

至于王哲林,他即便总是收缩在篮下,也很难起到巨大的护框作用,他每36分钟只能送出1.3次盖帽——还不到张兆旭的一半。结果整季下来,福建在限制对方有效命中率方面只能做到CBA第14。考虑到福建整体体型不吃亏(王哲林的替补孙喆也很高)、王哲林场均要比张兆旭多打近6分钟,福建队在这方面的表现是比较让人失望的。两个护框手:辽宁队和新疆队

与以上两支球队相比,上个赛季的辽宁队和新疆队在多数时间里走的是两个护框手路线。

辽宁队的五号位在防守挡拆时,一般也不会轻易扩大自己的防区(即便是巴斯出现在这个位置上时)。韩德君虽然臂展较短、脚下移动不够快,但他有着较强的护框热情,会起到比部分人想象中更好的护框作用。另外,辽宁队的四号位一般也有较强的机动性(只要不是贺天举向上摇摆去打这个位置),能够及时到篮下参与护框。

整季下来,辽宁队在限制对方的有效命中率方面可以做到CBA第五。

新疆队走的也是和辽宁队类似的路线:他们上赛季的第一个大外援杰弗森和第三个大外援外援哈达迪,都是走蹲坑路线的。杰弗森虽然正面护框效果不佳(每36分钟盖帽次数还不到1次),但是有大中锋在篮下对于球队的护框还是有一定正面效果的(至少可以降低对方的攻框频率);哈达迪则是正面护框大神,他每36分钟可以送出2.41次盖帽。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新疆队在4号位还有优质的护框手:和杰弗森搭档的阿不都是一个很聪明的协防者,他一般会选取一个护框和扑防外线的中间位置,进而尽可能兼顾两件事情;和哈达迪搭档的俞长栋,则会优先放掉中间的对外人站在护框位置——虽然他的盖帽数据平平,但其实能够对球队的护框起到巨大的正面效应。

季后赛期间,俞长栋无论对位胡金秋还是李晓旭,都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球队也得以时隔两年之后再次闯入总决赛,最后输给实力自成一档的广东队,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

整季下来,他们在限制对方有效命中率方面可以做到CBA第6,和辽宁队相近。移动型护框手:北京队和广东队

和以上球队的中锋相比,北京队中锋汉密尔顿会被频繁地要求去上线延误挡拆手。通常而言,这种激进型的防守策略,会给球队的造失误表现带来积极的正面效应。汉密尔顿,是符合这个标准的,他每36分钟可以送出1.46次抢断。

但与之相对的是,一般中锋在执行这种策略的时候,往往会以漏掉篮下为代价的(中锋延误之后回到篮下还是不够快),所以会导致球队在限制对方有效命中率方面出现纰漏。但在汉密尔顿身上,这种现象是完全不存在的。他在上线延误之后,会立刻回到篮下护框,每36分钟送出2.24次盖帽——没错,他的盖帽数据比某些蹲坑的中锋还要高得多。

受到汉密尔顿场均出场时间较多且出勤率较高等正面因素的影响,北京队整个赛季在限制对方有效命中率方面非但不落后,还在CBA自成一档。毫无疑问,汉密尔顿是CBA赛场当之无愧的顶级护框手之一。

如果非要给汉密尔顿挑一个竞争对手,那就只能是易建联了。

相比于汉密尔顿,易建联在防守挡拆的时候没有那么激进,他会根据对手的情况来选择更好的防守挡拆位置。当然,这并不妨碍易建联的抢断数据,他每36分钟可以送出1.54次抢断。而且,易建联在执行完延误之后也能够及时回归篮下护框,他每36分钟可以送出1.79次盖帽。虽然他在这方面的数据会不如汉密尔顿,但这并不能完全反应易建联在场时的护框效果——因为我们根本看不到他在场时对方在篮下的出手比重,在比较这二人的护框效果时,这是一份很有参考价值的数据,然而CBA目前根本没有这样的数据……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广东队在限制对方有效命中率方面仅次于北京队。要知道,易建联场均要比汉密尔顿少打近8分钟,而且易建联整个赛季的出场次数还明显少于汉密尔顿。

因此,单论单位时间内的防守影响力,易建联应该是不在汉密尔顿之下的。CBA官方在赛季结束之后把最佳防守球员的荣誉授予易建联,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