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涛声依旧

清明节时,有些地方流行二次葬,这种风俗从何而来?

我们都知道清明节的时候是返乡祭祖的日子,即便在城里面生活多久的人们都会回到农村里开始祭拜自己的祖先,这是一个对于农村人十分重要的日子,对于所有的农村人来说,祖先的墓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墓的不尊敬就是大不敬。

不过今年过清明节的时候,看到了很多疑似“被挖开”的坟墓,里面的棺材被放在了地上,难道是有人干挖坟绝户这样的缺德事吗?小编在这里告诉大家,其实并非如此,这是一种流传已久的古代习俗,被称之为“二次葬”。

二次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葬俗,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其主要的表现就是讲逝者的尸骨进行二次甚至是更多次的埋葬,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先来具体的了解一下这个听起来比较奇怪的丧葬习俗吧。

二次葬也被称为迁葬或者是复葬,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普遍存在,这是一种因为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乃至于社会组织状况所影响的风俗,其形成原因十分的复杂,而即便是如今,也有着不少的地方存在着这样的风俗,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考古学家对这种丧葬习俗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认为很有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一种是人们居住地的迁徙,所以有必要迁坟,另一种就是合葬,为了追求家族团聚的这种思想,还有一种就是出于一种消除祸灾的思想了。

这是一种传统的丧葬习俗,我们也没有必要感到太过的惊讶,毕竟挖坟绝户这样的事情是非常少见的,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说些什么,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于这种事情就非常的慎重,也不能说这是一种迷信的风俗,更像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对于祖先的尊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