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雷彬等

摄影:段玮、窦富森、王蕊、陈壮、许成宇、

曲隽仪、 胡正等

统筹:姚冰、云利孝等

资料来源:陆军工程大学

联合作战、智能军队、国际合作、和平建设……

上一次你听到这些词,可能是在电视的某档军事类节目。

但是这一周,在中国军校的校园里,处处都是这样的声音、这样的话题,以及讨论这些的人。

于是,这一周,世界的维度似乎变大了。

这一周,就是正在陆军工程大学举办的第六届陆军国际学员周。从10月28日开始,来自巴西、加拿大、埃及、法国、印度、日本、荷兰、巴基斯坦、南非、泰国、土耳其等11个国家的陆军生长军官学员齐聚南京,与中国11所陆军院校学员共同参加该项活动。中外百余名军校生在中国军校共同学习、训练、生活,展开了深入交流。

精英荟萃,文化交融,智慧碰撞。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舞台上,各国学员都有着怎样的表现?让我们展开胶片,一帧一帧地看——

中外学员参加国际交流论坛

两名外军学员正在研究电子设备

外军学员代表参观陆军工程大学科技创新俱乐部

“我们的大学时光可能不会那么美好舒适,但是我们会比同龄人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价值。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珍惜时光,天天向上!”

这是前两天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一幕,当时教员正组织口语练习,让学员们回顾自己过去的大学时光并给学弟学妹们提出建议。发言的这位“学姐”叫酒井瑠花,来自日本。

与酒井一样,当天,所有的外军学员都亲身走进了中国军校的课堂。电子电路、爆炸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年级,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听课学习,并向教员请教相关专业问题。

中国军校到底是什么样的?可能从踏上南京的土地开始,各国学员就开始探寻问题的答案了。

这几天,他们相继对陆军工程大学综合训练中心、国际人道主义扫雷培训中心、网络工程实验室、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重点单位进行了参观,了解了中国军校的训练模式、承担任务和研究方向。

读懂中国军校,还是要从认识中国学员开始。为此,全体外军学员都参加了中方学员的俱乐部活动,兵棋、机器人、机械创新、智能软件……这些由学员们自主创办、自主管理、自主运行的俱乐部平时是中国学员的兴趣“部落”,如今却成了各国学员聚焦军事前沿的一扇窗。

在兵棋俱乐部,学员们进行了一场战役的模拟推演,巴西学员曼索深受震动,整个过程中,他紧盯屏幕,认真记录作战进程,随后又与俱乐部成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兵棋推演的原理方法、模拟条件和实施流程,走的时候还特地与中国学员史路荣握手,不停地说:“谢谢,你是我的老师!”

来自巴基斯坦的学员进行专题研讨交流发言

国际论坛现场,巴西学员进行主旨演讲

麦克风前,各国学员侃侃而谈。

台下,一双双挑剔的眼睛考量着他的发言,等待他的可能是热烈的掌声、赞赏的笑容,也可能是言辞犀利的提问。

这是国际论坛的现场。本届学员周利用两个半天时间,组织中外学员围绕“21世纪适应未来需要的青年军官学员”主题开展主旨发言和专题论坛。各国学员分入不同小组,分别对“智能化陆军发展与军官指挥决策能力”“信息时代陆军作战环境变化对军官能力的挑战”“陆军军官如何出色完成联合行动任务”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信息时代,各国军队都要聚力发展智能化水平。”

“我认为军队的建设应该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符,如果连基础建设都不牢固,谈智能化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

走进现场,你会发现,当各国军事精英聚在一起,交流论坛也有了“硝烟味儿”。所有学员,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接受过怎样的教育,针对某一问题,只要你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和论证思路,你就是当仁不让的“leader”。

所以在现场,我们看到,不同肤色的学员可以聊得热火朝天,国家有过冲突的学员之间可以相互称赞,同一国家的学员之间也可能争得面红耳赤……

理论、思想、智慧,是不分国界的。当各国青年军官有了同一个视角,看向同样的目标,世界的和平发展也就多了一些正能量。

各国学员进行队列展示

各国学员被混合编为一个模拟连,按照我军一日生活制度进行管理

外军学员学习95式自动步枪的使用方法

外军学员代表进行95式自动步枪的实弹射击

中外学员奔赴陌生地域,开展实弹射击班组竞赛

埃及学员整理个人战靴

实弹射击

研究战术

“硝烟味儿”,可不止在唇枪舌剑的辩论中,军事训练也是如此。

10月31日,“国际模拟连”全体学员全副武装奔赴西村靶场,开展实弹射击训练和领导能力训练。

实弹射击均采用中国95式自动步枪,各国学员按中国训练模式组织练习,熟悉枪械使用,并随即开展班组竞赛,按各班学员总环数进行排名,考验学员现场学习能力和基础军事技能。

领导能力训练中,中方教员在特定军事背景下设置了临机情况和突发事件,各国学员现场决策并采取行动,共同完成相关情况处理,由此来锻炼学员们作为指挥官的指挥领导和沟通协作能力。

分析战术

团结协作

橄榄枝、工作帽、背景墙,走进下午的军体馆,和平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进行着一场模拟联合国分队行动推演,各国学员以联合国维和步兵营营长的身份,针对某国出现的武装冲突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和小组讨论,并根据联合国维和行动基本原则思考处置,提出具体方案。

中国学员刘金睿的表现颇为亮眼。在学校时,他曾多次参加各级模拟联合国大会,经过长期学习研究,对冲突双方心理行为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讨论过程中,他从事件爆发原因开始,对此次冲突进行了全面分析,带领小组快速完成方案拟制,赢得多方学员点赞。

活动现场,各组针对议题展开激烈讨论,学员们结合自身所思所学,积极分析,各抒己见,国际责任、和平使命成为会议的焦点。

模拟联合国维和分队行动推演现场

巴基斯坦学员飞跃障碍

外军学员进行攀岩

协作,是本届学员周的热词。

球类友谊赛中,各国学员混编组队,展开激烈争夺,球场上的一个微笑、一次击掌、一声“nice”,便是友好协作的“通用语言”;心理行为训练现场,部分项目要在近十米高的悬空横栏和跳板上进行,绑在学员身上的安全绳由其他队友把握,不仅考验了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加深了各国学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支持。

“我有点恐高,但是我的队友一直在鼓励我,看着他们,我觉得很安心。” 挑战完高空钩锁项目后,巴基斯坦学员海德与队友一一握手,“战场上也是这样,只有把身后交给战友,你才放心。”

篮球赛

加拿大学员学写毛笔字

中国学员正在为外军学员介绍中国结

外军带队干部正在破解中国灯谜

中外学员共同制作的冰糖葫芦

军官家做客

“汉字像画出来的一样!”这是加拿大女学员克劳迪娅学习书法之后,对同伴说的话。那天晚上,她第一次接触书法,学会了用毛笔写自己的中文名字。

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让这些平时严肃端庄的军校生激动不已。南非女学员玛丽对中国的饺子情有独钟,不仅包饺子的速度在所有外军中最快,她还自创了好几种新奇的形状;埃及学员莫斯塔法喜欢中国的脸谱,他在中国学员的帮助下制作了一个脸谱香包,放进了军装的口袋;法国学员皮安拿到剪纸、九连环、中国结,又露出了标志性的大白牙……

文化的魅力跨越国界,超越语言,可能不需要过多的讲解,人们便能领会其中的内涵。交流活动中,外军学员还来到中国军官家做客,进一步感受了中国的家庭生活,并对中国陆军第179旅进行参观探访,零距离感受了中国军队的风采面貌。

这几天,各国学员近距离感受着来自中国军校的生活点滴、知识理论以及视野格局,也许,他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END——

编辑:桁冈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