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登录 渐行渐远的城市记忆 街头报刊亭成街角杂货店

□ 记者 徐嘉欣

曾经,有人将街头报亭形容为城市“衣襟”上的“鲜花”,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在互联网大潮中,如今这几平方米的报刊亭已从信息亭转变成了杂货便利店,不仅售卖报纸、杂志,还卖起了饮料、香烟、玩具等百货,有些报刊亭内杂志摆放面积还不足店面面积的三分之一,报刊亭已不是原来的模样。

现状

小商品占位大过报纸杂志

过时杂志白菜价捆绑销售

10月26日,记者走进建设北路雁江区人民医院旁一家报刊亭,老板正在用手机看视频,几平方米的店面利用到了极致,店门前的热狗机上烤着热狗肠,热狗机旁边的架子上摆着饮料,门口的几个箱子内装着各式小零食,橱柜内是一箱箱的饮料、牛奶和矿泉水,店内展架三分之一的位置都摆放着香烟。

在报刊亭里一个不显眼的位置,记者随手拿起一本最厚的杂志,崭新的杂志落款日期竟是2016年8月。“好久都没进这些杂志了,这本你给3块就是了。”老板指着原本售价为8元一本的过期杂志说,没人买就只能当废纸处理。

随后,记者在家乐福步行街路口附近一家报刊亭看到,这家报刊亭的橱柜和大部分货架上也是摆放着香烟、饮料、零食等,不时有顾客前来购买这些商品。

西门桥附近的一家报刊亭内,货架子上零零散散摆放了几本杂志,其余杂志都摞在一堆,店内货架上都摆着饮料和零食等商品,报刊亭旁边还安装了儿童摇摇椅设备。

记者走访多家报刊亭发现,报刊杂志反成了报刊亭的副业,生意主要靠经营各类小商品维持,例如玩具、香烟、饮料、零食等,有的甚至还售卖内裤、袜子等日用品。

报刊亭老板

杂志需提前预定

收入主要来源是小商品

采访中,记者发现报刊亭大都分布在雁城小街小巷的角落,而在以前,报刊亭一般都伫立在主要街道显眼的位置。并且,报刊亭的杂志种类和数量也大幅减少,《意林》《青年文摘》《看天下》等薄本杂志偶有市场,厚本杂志几乎已经没在报刊亭售卖了。

“现在网络这么方便,手机上都能看了,哪还有人看书嘛,而且书店看书也方便。”家乐福附近一家报刊亭的老板告诉记者,她的报刊亭几年前就不再订厚本杂志了,价格贵,卖不出去就自己赔了,除非有人提前预订,而且要订是按季度订。

综合几家报刊亭老板的反映,近几年报刊杂志销售量日趋下降,需求量小了,报刊亭订货也就少了,单靠卖报纸杂志根本赚不了钱,甚至不够支付报刊亭租金,所以几乎所有的报刊亭都在发展“副业”。

“报纸杂志可能几天都不开张,主要还是靠卖饮料和烟,现在天冷了饮料也不好卖了。”城区一报刊亭老板透露,报刊亭是从邮政部门租的,每月租金五六百元,自从报刊亭搬到街道角落位置后生意一日不如一日。

市民

没了报刊亭

城市少了一番味道

不少市民表示,以前报刊亭所处位置的确有些阻碍大家通行,有些拆除搬迁后,虽然道路通畅了不少,但没了报刊亭的街道少了一番味道。“主要街道上的报刊亭全都拆了,还是有点可惜。”市民周女士学生时代也是杂志爱好者,她眼中的报刊亭是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认为虽然现在是网络时代,但是报刊亭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志。

“学生时代很喜欢篮球,中学时期也常买体育类报刊关注球坛近况。”市民张先生表示,上大学后有了手机、电脑等,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很方便,也就很少再光顾报刊亭了,“网上阅读虽然方便,但好像又少了一份阅读的仪式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