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这是崇祯皇帝执政的第17年,也是最后一年。大明王朝在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夹击之下,灭亡了。李自成率领大军攻破北京时,崇祯皇帝没有逃亡,也没有投降,而是选择了以身殉国的方式,自缢于煤山的歪脖子树上,临终前他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朕死去任贼分割,无伤百姓一人!"

崇祯帝宁愿死后任人分割,也不愿伤害百姓,对此李自成评价了12字

在中国古代,人们都十分重视身后之事,就算是罪大恶极之人,也希望能在死后留一个全尸。可崇祯皇帝却宁肯自己任人分割,也不希望伤害百姓一人。他就算已经国破家亡,不知身后事如何,可依然记挂着百姓。

崇祯帝宁愿死后任人分割,也不愿伤害百姓,对此李自成评价了12字

对此,李自成曾如此评价崇祯皇帝:"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明朝灭亡了,但并不是崇祯皇帝之过,实是朝中大臣的责任。对于崇祯皇帝的尸首,李自成并没有侮辱,而是将其与皇后葬于昌平田贵妃的墓中。

崇祯帝宁愿死后任人分割,也不愿伤害百姓,对此李自成评价了12字

李自成为何会说明朝的灭亡,责任全在大臣呢?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大军直逼北京城,崇祯皇帝为此殚精竭虑,打算孤注一掷,奋力一搏。可钱却成了崇祯最大的问题,为此他下令让各方积极筹钱以做军队粮饷。

可是,却没有大臣愿意站出来为崇祯皇帝分忧的。为了筹措粮饷,崇祯皇帝要求官员捐款,可却没几人响应。唯有曹化淳等人一同捐了五万两。

崇祯帝宁愿死后任人分割,也不愿伤害百姓,对此李自成评价了12字

当时的阁臣魏藻德仅拿出了区区五百两,陈演更是在崇祯面前哭穷,称自己清廉得很,一两银子也捐不出来。太监上嘉定伯周奎府上催捐,周奎一个铜钱也没出。

这些大臣没并不是真的没钱,只是无视朝廷的危难罢了。后来李自成占领北京城,对这些大臣们"拷掠追赃",在严刑之下,很多大臣被起义军查抄了几十万白银,更有甚者,家产竟达上百万之多。

崇祯帝宁愿死后任人分割,也不愿伤害百姓,对此李自成评价了12字

当李自成的军队快到北京郊区时,崇祯急召大臣商量对策,大家却面面相觑,想不出一个办法来,只是说些废话。崇祯大怒,斥责兵部尚书张缙彦玩忽职守,张缙彦居然当众摘了自己的纱帽,撒手不干了。

崇祯帝宁愿死后任人分割,也不愿伤害百姓,对此李自成评价了12字

次日,昌平陷落,总兵无力抵抗,只好自尽。没过多久,起义军兵临紫禁城下。曾有太监劝崇祯逃命,他只是悲痛地说了句:"文臣人人可杀",接着就怀着悲愤,自缢而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