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十一月,梁山军马平定辽国班师回朝;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一月,梁山出兵江南攻打方腊。但这次战争的伤亡是所有梁山将领都没有意料到的。战场上战死59人,战时病死10人,坐化1人,一共108将一共死了70人,这还不算伤残的。要知道,梁军打大辽时的伤亡率是0啊,怎样打一个方腊就损失这么沉重?

打契丹都没损失的梁山108将,为何打方腊却死了一大半?

先来看看战争的性质,从根本上来说,梁山南征方腊之战和先前历次战斗的性质是不同的。南征方腊是实力均衡、旗鼓相当、有你没我、一山不容二虎的生死存亡大决战,而先前的战斗都只是非对称、非致命的一般战争。从三打祝家庄开始,到塞北伐契丹之前,梁山经历的重大战争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地方帮派之间的争斗,第二类是进攻地方官府的战役,第三类是反击官军围剿的战争。这三类战争,前两类都涉及不到生死存亡,所以只要小心就好,最后一类的战争的地方首领尽是童贯,高俅之类的纸老虎,也不足为惧。也就是说梁山军队是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和方腊的战争就是他们第一次体验生死决战的时刻。

打契丹都没损失的梁山108将,为何打方腊却死了一大半?

再来看下方腊这边的实力,梁军征方腊之前,方腊已经占据八州二十五县,都是歙州、睦州、杭州、苏州、常州、湖州、宣州、润州等江南繁华发达地区,并对江北重镇扬州虎视眈眈。

打契丹都没损失的梁山108将,为何打方腊却死了一大半?

人才上,润州有枢密使吕师囊和江南十二神,苏州有八大王方貌和八骠骑,杭州有太子方天定和石宝、厉天闰、邓元觉、司行方四大元帅以及二十四猛将,乌龙岭有太尉郑彪、天师包道乙和浙江四龙,昱岭关有小养由基庞万春,歙州有皇叔方垕和尚书王寅,清溪城有皇侄方杰、太尉杜微,方腊政权的将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丝毫不逊于梁山一百零八将。地利上,方腊军处于守势,更熟悉江南风土人情,能够以逸待劳地抵抗宋军。信仰上,梁山泊有“替天行道“、”顺天护国"等主体思想,但方腊的摩尼教组织更严密、思想更有煽动性。

打契丹都没损失的梁山108将,为何打方腊却死了一大半?

刚刚崛起的方腊政权实力不亚于军阀新星宋江集团,而且二者之间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梁山不灭了方腊就不能洗白上岸,所以不可能与之妥协来避免战争;也不能像以前的战斗一样通过投机取巧的手段轻松地消灭方腊,只能打硬仗、拼血肉。所以巨大的伤亡是不可避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