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在时代的焦点

伟大于自身的人格

前不久,刚读完在拾光书社借阅的那本《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在众多书籍中选中了这一本,我当做是一种缘分。这位写出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昨日的世界》这些著名作品的奥地利作家,在冥冥之中吸引着我。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并不知道伊拉斯谟是谁。伊拉斯谟是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杰出的拉丁语大师,他出生于1469年文艺复兴时期的鹿特丹,一生著述卷帙浩繁。伊拉斯谟反对中世纪僵化保守的经院神学,主张学习自然科学,终其一生追求真理和个人自由。他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是《愚人颂》。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所阐发的思想被后世称为“伊拉斯谟精神”。其基本理念是:讴歌人性、弘扬良知,反对暴力、反对动乱,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等等。面对如今的恐怖主义、叙利亚战争、军国主义、霸权主义,这种精神仍然代表着世人的心声。

茨威格借由写伊拉斯谟,将愤怒、不干的情绪,将对自由、和平的渴望寄托于他。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茨威格的挣扎。战争爆发,众多犹太裔科学家、学者被迫流亡海外,失去自由。于茨威格而言,“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财富”。

全书最精彩的部分,也是笔墨最多的部分是第六到第九章,而这正是介绍伊拉莫斯与马丁·路德在关于宗教改革这个问题上的纠缠与斗争。

一位是高雅的精英学者,一位是狂热的实干家。他们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反对罗马教廷。但是伊拉斯谟推崇温和改良,而马丁路德这位旷工的儿子和农民的后代则主张需要用革命来达到目的。茨威格描写着两人论战的同时,也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在最后需要伊拉斯谟表态,是支持马丁路德,还是支持教皇这一关键问题时,茨威格发出了呼唤和内心压抑已久的希冀:伊拉斯谟呀,您的逃避纯属徒劳!表达出了茨威格主张反抗的态度。

但是最终伊拉斯谟选择了沉默,他永远保持中立,不愿属于任何一派。而历史选择了马丁路德,他的宗教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着,彻底改变了欧洲格局,影响了欧洲的发展。伊拉斯谟则最终被世人遗忘。

我们不应该忘记伊拉斯谟,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没有让自己受到时代的左右,这是非常难得的人格的独立。他理性、温和、勤奋,他饱读诗书,他的思想卓越而深远。他的和平博爱精神影响十八世纪乃至十九世纪的一众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康德、席勒直至托尔斯泰、甘地。用一句话来评价他,则是“卑微在时代的焦点,伟大于自身的人格”。

识别二维码关注猇亭检察

文字|彭秋晨  编辑|游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