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11月29日讯沾化区创新机制抓造林,推进造林投入多元化,迅速在全区掀起“创森”造林绿化新高潮。入冬以来,该区已完成合格造林5800亩,干线公路绿化10公里,水系绿化5公里,村庄绿化6个村。

在该区富国街道办事处黑龙林场,记者看到,造林大户秦方勇的林地里三辆运苗车正在同时作业,植树工人忙碌着卸苗、栽植。秦方勇已有从事30多年的造林和苗木经营经验,他介绍,自己今年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目前已栽植胸径8-10公分的白腊、国槐900多亩,计划用3-5年的时间培育工程用大规格苗木。

富国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张国东介绍,企业、大户等造林优势明显,他们大都经营理念新,有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解苗木行情,掌握销路,极大地提高了苗木的种植效率和成活率,在自己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

为有效解决造林用地和资金问题,沾化区彻底打破以往“政府出钱,群众出地”的造林模式,按照“谁投入谁收益、谁经营谁得利”原则,全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为主体、金融部门积极支持、全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实现了造林主体由政府向企业、专业合作社和造林大户等多元化造林主体转变。2016年至今,全区已吸引社会资金1.32亿元,有52家合作社、65家造林大户参与造林。同时,该区以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建设为契机,实现了造林绿化由生态林业向民生林业转变。

为确保植树造林质量,沾化区改变过去“撒芝麻盐”的做法,集中资金、集中力量,重点攻坚,逐年打造,确保干一段、绿一片。该区规定,凡是绿化规划建设的土地一律确定为林业用地,对高速公路、国省道绿色通道两侧50米范围内的土地及思源湖林场用地全部永久性租赁。该区在造林中严把苗木质量、栽植标准、路沟规划、路域治理、苗木管护“五关”,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挖坑、统一打点、统一栽植、统一涂白、统一定干、统一浇水、统一管理“八统一”,实现成活率均达到85%以上。

该区变林上“取财”为林下“生金”,按照“以林为主、多种经营,远近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充分利用全区73万亩林地资源优势,探索推广林养、林禽、林苗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破解群众增收渠道单一难题。目前全区已发展林下经济面积3万亩,预计今年林下经济总产值超过6400万元。

今冬明春,沾化区计划投资0.8亿元,完成合格造林3.15万亩,新建农田林网2万亩,完成经济林0.2万亩、道路绿化220公里、水系生态绿化40公里,发展林下经济0.4万亩,争取创建省级森林乡镇1个、省级森林村居3个,创建市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10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