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一篇记述明代状元杨升庵游历蒙化(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比较完整的文章。从中我们能进一步了解到杨状元的才学和人品和他对黎民百姓的真诚与挚爱。文笔朴实凝练,生动地反映了杨状元留在民间的真实而鲜活的形象,读来饶有情趣和味道。

杨升庵到过的圆觉寺真如殿

一水抱孤城,烟渺有无,主杖僧归苍莽外;

群峰朝叠阁,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这是悬挂在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东山圆觉寺真如殿廊柱上的一副楹联,描写的是巍山的风情和景致,对联的撰书人就是至今在巍山民间仍家喻户晓的明代著名状元杨升庵。

杨升庵(1488-1559),名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今成都市新都区)。他于明正德辛未年(1511年)进士及第,获廷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因经常评议皇帝的放荡行为,“议大礼”而入大牢,几次惨遭廷杖,九死一生,最后将其充军到云南的永昌卫(今保山地区)流放。

杨升庵被贬谪云南期间,多次游历蒙化(今巍山),且每次寓居很长时间,住过圆觉寺、天摩牙寺和冷泉庵。“宇宙大雄”“讨吉利”“七筒半”等就是这期间流传在民间的关于他的故事。

杨升庵作为明代状元,不仅文采好,书法也极佳,所以想获得他墨宝的人很多。他凡到一地,总会有不少官员、名士、乡绅向他求字。但是他并非有求必应,尤其是对那些在他眼里不屑的权贵,他是不轻易书赠的。

有个姓孟的乡绅一直想得到杨升庵的字迹,却始终没有机会,为了得到他的墨宝,他便费尽心机使了一个计谋。一次,这个乡绅得知杨升庵寓居在巍山县城东山大寺(圆觉寺)读书、著述,孟家便约了几个乡绅和亲友,先在离大寺不远的小寺(玄龙寺)后山放了一阵炮仗,大造声势地准备了丰盛的伙食。闹声惊动了杨状元,他便走出大寺山门,信步来到小寺里面。杨状元向旁人打听,乡绅忙趋前回答,说他家在小寺的后山要翻新八座坟墓,请好了一个城里的名士来为他家写几筒墓碑。“筒”是蒙化地方俗语,即“块”的意思。可是,一直不见那位名士到来。到了太阳偏西名士仍没有到,主人只好把准备好伺候那位名士的酒席请大家吃了,很热情地也邀请杨状元入席。第二天,杨状元又听见一阵炮响,他闲暇之时又来到小寺,是想欣赏一下这位名士的书法。可是,依然落空了,那人未来,到傍晚吃饭时候,主人又只好把酒席招待了客人。如是三次以后,杨状元看见主人这么天天恭候名士,而名士却大摆架子,始终不见人影,就有点发火了,于是自告奋勇替主人家写。这正中了那位乡绅的下怀,忙不迭叫人把石碑抬过来,杨状元挥毫疾书,每写完一筒立即被拿走一筒,一直写到第八筒的一半了,此时杨升庵才发觉是中了主人的计谋了,便停下笔未再继续书写。所以,八筒碑就只写了七筒半,这便是后来流传巍山民间的“七筒半”的故事。

杨升庵虽然不屑于和乡绅土豪交往,但是对百姓却没有架子,他结交了一些普通的平民人家。这些百姓中有一个姓陈的,一次这姓陈的人家建造新房,邀请杨状元在竖柱这天去做客。盖房子这在民间是件大喜事,杨状元如约到场了,主人就把早想好到时要向状元公讨个“吉利”的已经准备好了的喜幛拿出来请求杨状元写几句话,杨状元满口答应。喜幛铺开,杨升庵挥毫疾书,大家在一旁围观。当他写下第一句“屋大好停丧”时,在场的人都很惊愕。接着他又写下“门大好出棺”,大家顿时一片哗然。可是当他写下第三、四句后,哗然立刻变成了一片喝彩声。原来,他写的这第三、四句是:“百年死一个,千年死一双”。人们都恭贺姓陈的主人讨到了最好的吉利。

杨状元结交的百姓中有一人是皮匠,此人姓王。一次,王皮匠也请杨升庵给他写几个字。杨状元也满口答应,就在给他准备好的纸上大大地写了“王皮也”三个子,又在另一张纸上点了七点。王皮匠看了后很不高兴,杨状元却满不在乎,微笑不语。杨状元走后,姓王的将这两张纸揉起来丢到一旁。不久,县里来了个新县官,在县衙里修建了一个大水池,池中建造一座亭子。亭子建好,有人提议取名“玉波池”,还建议请杨状元题写。可是此时杨状元已经离开蒙化到别地游历去了,于是县官就向民间征集杨状元的手迹,想从杨状元在蒙化留下的墨宝中择取这三个字。此时,王皮匠突然想起杨状元给他写的那几个字,忙翻找出来,送进县衙。县官看见,拼接起来正好就是“玉波池”这三个字了。于是县官就重重赏赐了王皮匠本人。

圆觉寺是蒙化著名的寺院,建于明嘉靖年间。据说,当寺院建成的时候,恰逢杨状元到了蒙化,知县和名士就请他和土司左正及一些名流来为里面的各殿题写匾额。明代的任何佛寺中都有一个大雄宝殿,里面供奉释迦牟尼塑像,匾额也就总是“大雄宝殿”四字,全国各地几乎无异。左土司为显示才华,首先提笔在一张纸上写下“大雄”二字,然后请杨状元续写下面的,左土司想,这样他就可以把堂堂的状元公压在自己之下了。人们也以为,下面肯定是“宝殿”二字,却不料杨状元不动声色,接笔过来在另一张纸上写下“宇宙”二字。大家一看,按照词义,“宇宙”当然不能放在“大雄”后面,只有放在前面才文理通顺。于是“大雄宝殿”就变成了“宇宙大雄”,围观者十分佩服杨状元的机敏才智。后来,就把二人的书法连成“宇宙大雄”,镌刻后高悬在蒙化圆觉寺的大殿上,这就形成了蒙化圆觉寺大殿的匾额与其他各地都不同的特色,成为巍山独特的一个宗教文化现象,也成为了杨升庵在蒙化留下的一段佳话。

杨升庵不仅诗词歌赋都精通,所撰对联也极佳。他在等觉寺的冷泉庵居住时曾为冷泉庵题写了一副“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的对联。如今,小院依旧,古井犹存,并已经修复如初,是对杨升庵当年寓居这里的最好纪念。巍宝山文龙亭上悬挂的“明镜无分圆缺相;孤云不系去来心”的对联也是他写的,给巍宝山增色不少。杨升庵还写过一首《中秋寓冷泉庵》的诗,抒发了“远行念当归,何为久他乡”的思乡情绪,描写了他依然放不下对亲人的怀念和希望返回故乡的想法。

杨升庵一直寓居云南直到终老,七十一岁去世。数百年来,关于他的那些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人们就是以这些故事来体现对他的深切怀念的。

云南政协报投稿邮箱

基层政协稿件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检、法、行政司法相关稿件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文史、文学、鉴赏等副刊类稿件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媒体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识别关注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