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当我们寻找一件东西,急寻良久而不得,忽然发现原来东西就在身边时,常常感叹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两句我们经常用到,也经常听到,干脆把他当成俗语,殊不知它来自一首宋诗:

绝 句

宋·夏元鼎

崆峒访道至湘湖,

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

简析

@古诗词赏析

在《全宋诗》中,诗题为“题壁二首·其二”(其一无从得知),可见它大概属于有感而发的一首题壁诗,内容与以上也有出入:

崆峒访道屈尊乎,

万卷丹书看转愚。

着破铁鞋无觅处,

得师全不费工夫。

可能因为第二个版本内容狭隘(得师),而第一个版本可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句更加脍炙人口,广为人知。

作者夏元鼎,南宋宁宗时人,能作词,不以词名。年轻时,夏元鼎也热衷仕途,但仕宦生涯并不顺利。据说,他后来受一位修道的高人指点,开始信奉道教,最后索性弃官从道,潜心研习道教经典,还有不少著述。南宋有位著名的理学家真德秀和夏元鼎相交甚好,并为其书撰序,称其著作“读之使人焕然无疑”。

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对道教真法的不懈追求。

首句“崆峒访道至湘湖”点出此行目的——访道。为此,他来到素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的崆峒山,又不远千里辗转至杭州的湘湖,一路访道,一路思悟,本以为能有所收获,谁知却感到越来越迷茫了。

“道”是什么?他藏在书本里吗?非也!

作者说“万卷诗书看转愚”,虽然读破了万卷诗书,但心智反而变得愚钝起来,言外之意,他在远离道,而不是在接近道。

如此说来,他前面的工夫岂不是白费了?

当他踏破了铁鞋都没有寻到“道”,有点心灰意冷的时候,忽然间发现道已在眼前。

如果没有“崆峒访道至湘湖”行万里路,没有“万卷诗书看转愚”的读万卷书,恐怕就没有“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轻易之结果吧。

当我们处理一件事时,刚开始毫无头绪,无处下手,思索了万千,还是束手无策,最后怎么办呢?暂且不去管它,让大脑稍作休息,待得此时,忽然脑海灵光一闪,事情就完美解决了。

诗义大致如此,望方家补充和指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