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仿古铜30多年,对于自己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齐鲁风情迎荷瓶,现任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的赵益民一直怀有深切的感情,不仅因为这是他的扬名之作,更因为其中饱含他的心血。11月27日,时隔近20年,面对记者采访时,赵益民回忆起创作过程中的曲折,仿若就在昨天。

工作室收藏版

一窥原作风采

11月27日,记者来到潍城区十笏园非遗文化中心的潍坊汉金铸就坊青铜器研究中心,61岁的赵益民正在工作间里忙活着。虽有白发爬上双鬓,他仍目光炯炯,散发着艺术家独有的气质。

走进室内,祖辛方鼎、毛公鼎、兽面纹方尊、马踏飞燕……一件件造型逼真、工艺精湛的仿古青铜器,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久远的年代。在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赵益民的扬名之作——齐鲁风情迎荷瓶,这是为迎接澳门回归,他受山东省人民政府委托设计制作,在1999年澳门回归时代表山东省赠送给澳门的回归礼物。这里陈列的是其收藏版,通过它仍可一窥原作的风采。

齐鲁风情迎荷瓶通身由青铜铸成,上为圆瓶下为方座,造型严谨庄重、华美飘逸。“瓶口造型为盛开莲花状,荷花为澳门市花,代表澳门欣欣向荣;瓶体两侧饰以变形凤鸟,作回首飞翔状,寓回归返栖之意;瓶腹浮雕为龙面纹,象征巍巍祖国,庄严神圣;颈部、圈足塑制泰山、孔庙、大明湖、栈桥等齐鲁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代表山东、澳门情同手足,共履盛世。”赵益民介绍。

自1999年去澳门完成安装后,赵益民再也没有见过原作品,这件收藏版成为他对那段历史的纪念。

从44个作品中

脱颖而出夺魁

赵益民自幼喜欢画画,当时在老潍县东关有一家文物商店,柜台上经常摆放着一些青铜器,这些造型古朴而精美的青铜器深深地吸引着他。中学毕业后,他开始学习油画、雕塑。在工作后,开始研究青铜器。通过多方查阅典籍、资料,一遍遍练习,历经无数次失败,赵益民最终掌握了仿古铜的制作工艺。

1993年4月,赵益民被抽调去筹建陈介祺故居陈列馆,后一直担任馆长。在这期间,身为潍城区政协委员的他得知香港回归时各省市均向其赠送了礼物,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而澳门回归在即,各省市还将向澳门赠送代表本省市的礼物。

“当时各省市已经开始着手征集设计方案,我们便参加了山东省的竞标,设计了‘回归之尊’的作品。”赵益民说,为体现山东精神,他又对“回归之尊”进行了修改,便有了后来的齐鲁风情迎荷瓶。

当时参与竞标的多是专业艺术院校专家的作品,最终赵益民的作品在44个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随后,省里成立了专家组,开始着手齐鲁风情迎荷瓶的制作招标。

独创变材处理

设计浇注系统

赵益民凭借精湛的技艺及其独创的“变材处理”(即用青铜铸造完成后经过处理变成紫铜等)让其所在的潍坊金石艺术研究所最终赢得了齐鲁风情迎荷瓶的制作权。

赵益民认为,澳门回归是件喜庆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用紫色、红色等颜色代表喜庆,他决定通过“变材处理”让作品呈现为樱红色。

1999年5月,齐鲁风情迎荷瓶的制作开始了。从设计稿转化成蜡型、细化后再进行模壳制作、焙火制作、浇筑、打磨,赵益民吃住都在制作场地。高达1999毫米、重880千克的巨大体量如何运输和安装都是个问题。赵益民独具匠心,设计出了“伞形浇注系统”,从内往外进行浇注,以免伤害表面纹饰。

距离交付的日期越来越近,齐鲁风情迎荷瓶的制作也进入了最后一步——“着色处理”,没想到在这期间发生了意外。着色处理时需要对大量硝酸钾加热至500℃以上成熔浆,青铜接触到后会变成樱红色。工人在加热时,为实验效果,将一方焊接成型的印章投入其中导致高温的硝酸钾翻滚。赵益民过去查看时,灼热的硝酸钾飞溅到他的脸部和颈部,严重烫伤。

躺在病床上的赵益民一心牵挂着尚未完工的作品,他忍着剧痛用电话调度着现场。担心再发生意外,赵益民将制作工艺调整为栗红色。

原本需要治疗三个月,在医院住了十多天,烫伤还未痊愈,赵益民便出院了,因为第二天齐鲁风情迎荷瓶便将启程送往澳门。这件作品在澳门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专家们的赞扬,该设计也被省工艺美院做为典型案例进行评解。

◎仿古铜业

技艺高更要思想正确

从事仿古铜研制30多年来,赵益民在继承发展我市仿古铜工艺和文博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先后为中国孔子文化出国巡回大展制作了云纹豆、毛公鼎、鹿角鹤、靴形钺等青铜器,并为省博物馆、孔庙及淄博等地博物馆复制了大量青铜器。他在技艺上更加注重作品的设计创新,获得多项国家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

在赵益民看来,“仿古铜”全称应是效仿古代铜器的制作工艺。潍坊仿古铜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全国四大产地之一,从业人员多、仿造技艺高超、仿造种类全且数量大。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指导下,我市成立了仿古铜业合作社等,派艺人到全国各地参观学习,大大提高了潍坊传统的仿制技艺。

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收藏浪潮的推动下,好古之风再度兴起,仿古铜业也有了长足发展,打破了工艺美术研究所独家生产经营的局面,出现了个体生产经营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研究青铜器,不仅需要制作人有高超的技艺,更需要正确的思想为向导。“不造假、不谋暴利、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用物美价廉的产品赢得市场。”赵益民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周晓晴

人物档案

赵益民,1957年生,潍坊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潍坊市杰出文化工作者,高级工艺师,自1993年起担任陈介祺故居陈列馆馆长直至退休。他把绘画、雕塑、仿古铜工艺糅为一体,系潍坊仿古铜界的领军人物。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其设计的大型青铜礼品《齐鲁风情迎荷瓶》代表我省被赠送澳门。现为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