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9月26日,泸定大渡河大桥第一块钢桁梁进行吊装,侯朝银亲自担任现场指挥。接手泸定大渡河大桥项目,和父亲一样建设川藏公路,让侯朝银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情感。

感动交通 | 侯朝银:从“桥二代”到“工匠标杆”

他是“桥二代”,看着父辈筑路搭桥,用毅力和恒心修建起世界公路修筑史上前所未有的川藏公路,于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他是修桥人,初中毕业后进入建设一线,执著苦练、精益求精,从“生手”磨炼成“能手”,成为世界级桥梁工程建设的“工匠标杆”。

二十三载从业路,匠心精神永不负。传承、历练、坚守,四川路桥华东公司首席技师侯朝银,用自己的从业经历,诠释了千千万万交通工匠人,精于工、匠于心,不畏难、敢创新,突破世界级难题,追梦交通强国的动人故事。

感动交通 | 侯朝银:从“桥二代”到“工匠标杆”

精准对接“川藏第一桥”

2018年2月6日,四川省甘孜州境内,在皑皑雪山的注目下,在大渡河上空200多米高处,新建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大桥(简称泸定大渡河大桥)最后一段钢桁梁成功吊装,实现合龙。手持对讲机的侯朝银,在凌冽寒风中肃然站立,沉着指挥吊装。这一幕,随着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在亿万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进藏大通道,雅康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藏区经济繁荣、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其建设被业内称作“攀登公路界的珠穆朗玛峰”。泸定大渡河大桥全长1411米,主跨1100米,桥面至大渡河水面239米,是一座建设在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带、复杂风场及温度场环境下的超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具备“地形极为险要、地质极为复杂、气象极为多变、吊装极为困难、运输极为困难”的“五极”特征,被誉为“川藏第一桥”。

桥梁建设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起重吊装阶段。侯朝银被委以重任,担任大桥起重吊装的主设计和负责人。摆在他面前的,是高海拔、高垂直作业,大体积、大重量构件吊装,偏位控制、高强螺栓安装标准要求高、桥位风流风速最大可达12级、桥面可供操作和行走空间极其狭小等一个个“堪称世界级的难题”。

越是难,越要克服!侯朝银来到项目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调查,制定施工方案并反复研讨,梳理出起重吊装的难点和风险点,再“对症下药”,组织机械、人员,安排工期进度。2017年9月26日,泸定大渡河大桥第一块钢桁梁进行吊装,侯朝银亲自担任现场指挥。在他的调度下,重达200多吨的钢桁梁好像一块积木,在200多米的高空上缓缓移动,稳稳固定在大桥中间部位。

泸定大渡河大桥全桥共57节钢桁梁,单节段最大吊重200.5吨,每一块从起吊准备到完成吊装,约需4至5小时。钢桁梁结构合龙后用高强度螺栓进行固定和连接,全桥使用了58万余套高强度螺栓,全部严丝合缝,无一颗存在误差。“庞然大物”能实现超高精度,与吊装的精准密不可分。

感动交通 | 侯朝银:从“桥二代”到“工匠标杆”

侯朝银(中)在施工现场指导起重吊装设备安装。图片由 四川路桥华东公司 提供

一家三代 匠心传承

虽然为泸定大渡河大桥建设付出颇多,但2018年12月31日大桥正式通车时,侯朝银却没能亲眼见证。此时的他,已奔赴江习古高速公路赤水河特大桥,开始了新的征程。

修了一辈子路和桥,却难得有机会再次踏上自己曾参与建设的路,对侯朝银来说,这已是常态。

难得有机会踏上的,还有回家的路。路桥人修路架桥,从来都是在无路的时候进入、在有路的时候离开。项目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再加上工期紧张,侯朝银每年最多在春节的时候回家一次。随着年岁渐长,他对父亲的理解也愈来愈深。

父亲侯帮清是新中国第一代筑路人,也是川藏公路的建设者之一,1964年加入四川路桥,在土工班工作了30多年,从青壮年拼到沧桑老人,先后参加过川藏公路、南充嘉陵江大桥、宜宾岷江大桥等工程建设。在侯朝银小的时候,父亲一年才回家一次,难得一见,他一度以为父亲不爱自己。直到6岁那年,他跟随母亲到川藏路项目探亲,差点失去右眼,父亲的惊慌失措与懊悔,才让他感受到了无言的父爱。

1995年,侯朝银子承父业,进入四川路桥工作,开始走父亲走过的“路”。接手泸定大渡河大桥项目,和父亲一样建设川藏公路,让侯朝银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情感。从进入项目那天起,他就一心扑在工程上,与家庭几乎“失联”,父亲病重、妻子摔伤、女儿出嫁、外孙出生,他都没能陪在身边。长期劳累,让不到50岁的侯朝银已满头白发。

2018年,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电影《大路朝天》正式上映,首次聚焦路桥人这个群体,生动呈现了一群“路一代”“路二代”。这些“路N代”的原型之一,就是侯朝银。在他的影响下,女儿侯雪松也进入路桥工作,成了“桥三代”。“父辈们修川藏公路时,肩挑背扛,用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劈山开路、架桥渡江,克服种种困难,建成世界奇迹。”侯朝银告诉记者,这些年修路架桥,他体会到了父辈们的追求与坚持,以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我希望能把这种路桥精神传承下去。”

钻研炼就能工巧匠

从业23年来,侯超银一直从事路桥起重作业和现场管理,几乎参与了四川路桥集团所有的大型桥梁施工,参与了诸多世界级桥梁工程建设,并在起重施工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桥梁起重安装主要集中在高空及水域施工,须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及过硬的专业技能。入职时,侯朝银仅有初中文化水平,多年来,他坚持自学起重专业知识,刻苦钻研,虚心求教,逐渐掌握了技师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工作中,他踏实肯干,刻苦钻研新技术,善于总结与实践,逐渐积累起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对各种高难度起重吊装难题更是驾轻就熟。

2009年建成通车的浙江舟山连岛工程西堠门跨海特大桥主桥为两跨连续半漂浮钢箱梁悬索桥,主跨1650米,当时位居悬索桥世界第二、国内第一,其中钢箱梁全长位居世界第一。大桥建设过程中,侯朝银担任起重总工长。大桥跨海而建,主梁建设是用船将钢箱梁运到桥位下进行吊装,但运输船在海中,如何实现相对稳定的动力定位、确保建设精度是个难题。凭借多年的经验,侯朝银反复思考,并和领导班子一起多次研究,首次采用“钟摆效应”方案,解决了这一难题。这样既不影响水域上过往船只安全通航,也解决了海域上动力定位难的问题,为如期安全地完成箱梁安装提供了充分保障。

侯朝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西堠门大桥建设中,他还多次为大桥施工方案优化提出建设性意见,特别是将北塔无索区钢箱梁安装采用两台缆载吊机挡移方案变更为卷扬机临时吊点安装,不仅给箱梁后期的安装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施工条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安全风险,节约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创造了极高的经济效益。他参与编写的“悬索桥卷扬机式吊装系统钢箱梁安装施工工法”“悬索桥钢箱梁运输船海上动力定位施工工法”获国家专利。

这些年,侯朝银参与了多座特大型桥梁的起重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刻苦钻研有关起重安装、设计及安全生产方面的相关书籍,独立完成了西堠门大桥、广南高速公路昭化嘉陵江特大桥、宁波外滩大桥等多座大桥的起重安装组织施工。他也从一名既没有理论知识又没有实践经验的普通农家子弟,逐步成长为一名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老师傅。2017年10月,侯朝银入选首届“四川国企十大工匠”。

抱着沉甸甸的荣誉,已近知天命之年的侯朝银并没有满足现状,停步不前。2017年11月,以侯朝银命名的“侯朝银创新工作室”在仁沐新高速公路LJ9标项目部挂牌成立。作为创新工作室的灵魂人物,侯朝银不仅分享、传授自己的经验,还带领一大批起重工人和年轻技术员展开了系列技术攻关和创新创效活动,为“拿下”更多的世界级桥梁积累、储备技术能量。

推荐阅读

投票!谁是你心中的2018年感动交通年度人物

今天起,四川省实行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

湖南推广治超“望城模式”

交通扶贫那些事 | 走!跟着记者去湖北和宁夏看交通扶贫

交通扶贫那些事 | 电影《村路弯弯》里的愚公路,说的就是这里

责编/郭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