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大城市,有无数机会、有各种诱惑,有太多让人向往的东西。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逃离”北上广深。

而南京早已经成为“逃离”北上广深的主要流向地之一,是现在年轻人前来打拼的最好选择地之一。

而且并不单单只是现在,南京自古就在接纳包容着四方来客,接受着来自北方以及周边各地的外来人的融入。

那么,这群包容性极强的南京“大萝卜”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先秦时期的南京最早住进南京城的是士兵和工匠

在比先秦时期还要久远的时候,南京就已经有人类生活了。当时生活在南京这片土地上的人被称作南京猿人(南京直立人)。

南京猿人是全球唯一一处同一个化石地点出现两个人种的发现,一下子就给人类多地起源打了个强心针。直到现在,南京的汤山还有南京直立人化石博物馆。

南京当时土地肥沃,这群生活在南京土地上的古人类,创造了北阴阳营文化出来,在当时他们挖土做陶器不算,还养起了狗!直到现在,南京还有北阴阳营这个地方。

看得出现在生活在南京的小伙伴们,不是所有人都是后来迁徙而来的,一定有一部分是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南京这片土地上。

即使对于辽阔的中华大地来说

南京也是少数几个存在类人猿的地区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到了先秦时代,南京还是蛮夷之地,但因为地形的关系,南京开始建立起军事设施,这些军事设施后来就成为了南京早期城邑的雏形。

当时,南京西南铜井一带矿产十分丰富,吴王夫差就在南京的一个小山坡(今朝天宫附近)上搞了个金属冶炼所【见《金陵古今图考》】,里面住的都是些军人、工匠。

冶城所在的地方一直被称为冶山,直到今天南京还有个地方叫做“冶山道院”,冶城就是南京城市发展的一个雏形。

后来越王勾践过来把吴国灭掉,就让范蠡在今天南京中华门外修了越城,城周“二里八十步”,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越城就是南京城池的起点。

(古代越城地图)

现在武定门南2处的南唐遗址厅还可以看到关于越城的遗址展示!

再后来,楚国出了个楚威王,他想统一天下,看中了南京有长江天堑这个好处,于是“因山立号,置金陵邑。”【见《建康实录》】

楚威王是谁?

看过《芈月传》嘛?

对,赵文瑄演的就是他!

从这个时候起,南京才算是正式有了官方的名字,那个时候叫“金陵邑”,金陵金陵就叫到今天了。

所以从冶城到越城再到金陵邑,其实都是为了打仗在南京搞起来的。可以说南京有了城池以后,住进来的第一批居民,就是当时的士兵和搞挖矿、铸造的匠人。

稳定发展的江南重镇

“衣冠南渡”和数次建都造就的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的人口后来慢慢多了起来,而且变成文人特别多的文化名城,这要归功于几次中国历史上的南迁以及在南京建都的几位牛人。

北方世家大族的到来,不但发展了南京,也让南方成为了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来看一下

古代宋朝时的南京

东汉末年,东吴孙权在武昌称帝,不久就迁都到了南京,改名建业,这是南京第一次作为都城出现在历史中。

当时,居住在今天皖南、苏南、浙江一带的江东大族随着孙吴政权跑来了南京,虽然不是举族搬迁,但也是人数颇多的。

到了西晋末年,因为当时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实在太多了,再加上经营不善,搞出个八王之乱,内迁的游牧民族趁势造反,西晋彻底歇伙。于是北方中原大量士族开始南迁,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衣冠南渡”。

当时的南京经历了汉朝时期大一统的社会环境,以及作为东吴都城的发展,已经很发达了,大量士族都选择留在了南京。

衣冠南渡中的衣冠是什么?

简单点告诉你,就是文化人!

司马睿顺理成章的在南京建立了东晋政权,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自此以后,宋、齐、梁、陈等等政权相继定都在建康,史称“六代豪华”,南京由此有了“六朝古都”的美称。

随着六代京师设在南京,南京周边以及北方各族的百姓也开始迁往南京附近,南京逐渐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成为当时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据统计,当时南京人口最多的时候达到过两百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京,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故事,一些遗迹今天还能看到,可以让我们怀想古代南京“六朝金粉地”的辉煌。

桃叶复桃叶

渡江不用楫

这是南京的桃叶渡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南京的乌衣巷

可惜到了隋唐时期,两朝就都推行了打压金陵的方案。

隋朝将建康、秣陵等均并入了江宁,设置了蒋州治理江宁和溧水等县,而且还把当时南京的宫殿都给推掉了。(真是浪费!)

唐朝一度取消了蒋州的建制,把金陵的上元县(近江宁区附近)改属润州(今镇江),将金陵居民迁往了江都,当时定居南京的人口最多时才4万左右,跟魏晋南北朝时期,简直没法比!

隋唐两朝与南京这样的抵制,造成隋唐时代的南京地区长期衰落,最后只剩下六朝遗迹,给隋唐的诗人提供灵感。

凤凰台上凤凰台,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就曾经借凤凰台和吴晋宫殿怀古

直到现在南京还沿用着很多与凤凰台相关的地名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人韦庄也曾借台城抒发感慨

南京仍然把鸡鸣寺外的那段城墙称作台城

搞了这么多事情的唐朝,最终在搞出了安史之乱后开始衰弱。当时大量中原人口被迫向南迁移,这是历史上第二次的“衣冠南渡”。南京成为了重要落脚点,人口再次增多。

经历了安史之乱,唐朝开始走下坡路,命不久矣。跑到南边的李昪搞了个南唐政权,南京成了首都,称为应天府。在六朝建康都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调整。成为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

当时的南唐政权虽然偏安一隅,但是南唐初期实行的保境安民的政策,在国内兴利除弊,奖励农桑,使得国力较为强盛。这一时期的南京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到了宋朝,随着北宋的不断战败,北方的金国不断往南边打,宋朝的士族就不断地往南边跑,开始了第三次的“衣冠南渡”,北宋变成了南宋。

来认识一下

南渡江南的宋高宗

当时的南京作为行都,最初南宋选择建都建康府,后来因为朝中大臣的反对迁都临安(今杭州)。

但还是有大批的北方士族来到南京定居。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南京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入。

可以说南京的文化这么深远,和三次衣冠南渡是离不开关系的。北方不断地打仗,南边相对稳定,再加上大家都偏爱南京的“虎踞龙盘”,于是北方的士族全都跑来了南京,当时的南京就是古代中国的文青聚集地。

来见识一下

明清的玄武湖两岸

结束了历史上的三次“衣冠南渡”,南京再一次成为中国的焦点就到了明朝,一个叫朱重八的人定都南京,建立了明朝。

来认识一下

创立明朝的朱重八

很难想象,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精确的人口统计,当时创立了“黄册制度”,今天的南京玄武湖,明代黄册库的遗址还在那里,里面展出了部分保存下来的明代黄册。

根据当时的统计,到了洪武26年,应天府(今南京)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70万。【见《明太祖实录·卷140》】

(明朝户帖)

等到明朝迁都北京,大量的匠人、公务员及他们的家人迁往了北京,“户口减过半”【见《客座赘语》】,这次人口的损失大概是除了战乱以及抵制政策外,南京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失。

而即便当时的明朝迁都北京,作为明朝两京之一的南京,仍旧保留了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办公机构,南京仍旧被重视并且发展,到了万历年间人口就又恢复到了70万

(明·南都繁会图)

自此以后,南京的人口基本稳定。即便是后来清朝入关,发生了“扬州十日”这样的惨案,也没怎么影响到南京。并且,南京作为中国古代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

来见识一下

清朝的秦淮河两岸

清朝时期的南京校场

画中的校场很长时间被用作军用机场

“大校场机场”

清朝时的南京,叫江宁府。除了是两江经济的中心,还在这里设置了江宁织造府。康熙皇帝六次南下江南,五次下榻在江宁织造府,足以说明他对于南京的重视。

江宁织造府所在地大行宫

就是因康熙六下江南五次驻跸此处

这是今天的江宁织造博物馆

康乾盛世后,清嘉庆年间,江宁府七县的人口已经达到了74.3万人。【见《清史稿.地理志五》】

南京经历了三次“衣冠南渡”、“六代京师”、明清时期的江南重镇发展,奠定了她的文化内核以及地位。

近现代的南京历经磨难后仍旧包容接纳着四方来客

直到清末,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南京的人口才发生大的改变。当时的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南京的易守难攻,与清朝缠斗了十年之久。

太平天国初入南京的时候,大家都以为献上物资就可以保平安,可是太平军依然强抢入室。【见《金陵兵事会略》】当时太平军进城时,南京的人口“城中男妇几九十万,巡抚杨文定复禁人外徙”【见《金陵通纪》】

从天王府的复原模型还能想象到

曾经天王府的宏大

(陈列于南京天王府遗址内)

直到1864年曾国荃攻陷天京(今南京),“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其实这中间大部分只是平民百姓,而并非“太平发贼”。【见《能静居日记》】

当时湘军的统帅

曾国荃

经历了这一大劫的南京,已经千疮百孔,太平天国前南京城最多时人口近百万,可惜到了光绪年间,人口还不到50万,后来李鸿章署理两江,认为南京城需要百年方可恢复。

(李鸿章开办的金陵制造局旧址)

可惜,恢复了不到百年,1937年的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展开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根据日军的档案显示,南京大屠杀前后两个半月内,南京地区人口从113万减少到34.5万,减少了78.5万。

这份档案中还显示了“事变前后的人口对比”:“事变前”,南京人口是100万人(不含下关),到本旬(2月28日),共计归还(返回)人口33.5万人;下关人口是13万,后归还1万人。

而根据到1948年9月为止的南京户籍统计中,我们看到当时南京共有人口133万,而其中的本籍516914人,外地籍815933人,外地人的占比达到了61.2%【见《南京档案》2011年第1期,《南京市各区现有人口统计(1948年)》】

可见经过了南京大屠杀这场浩劫之后,除了部分当年逃难的南京人返回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外地人来到南京,这其中主要是来自安徽、河南以及苏北的民众。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人口第一次普查,我们看到南京的人口很快恢复,达到了241万人。这些人,基本就是现在南京人的祖辈。

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的有外地人来到南京工作,学习。目前南京外来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170万,他们成为了新南京人。

他们为南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让南京更加包容。

而这些人有很多是原本在北上广深生活的人们,他们逃离了北上广深。

根据今年艾普大数据的调查,离开了这些一线城市的人们,主要流向了重庆、杭州、成都、厦门、苏州等地,而南京位居第七位。

逃离北上广深的人群中,26-35岁、36-45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最多,占到总人群的66.01%~77.21%。

他们正值年富力强、为事业打拼的年纪,他们的到来,给南京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南京人的包容精神,全国闻名。而她的包容性精神,是经历了历史上数次的大变迁造就的。

数次迁移而来的北方士族,在南京本身的江东文化基础上,带来了北方文化和豪爽的性格,这大概也是南京人如此豁达的原因。

如今的南京,依旧迎接四方来客,在南京这片土地上互相交融,让金陵更加的美好。

参考资料:

1.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1982年10月1日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2.陈沂,《金陵古今图考》。明朝图志,明正德年间制。

3.许嵩,《建康实录》。六朝史料集,具体写作时间不明,不早于唐肃宗时代。

4.董伦、姚广孝、解缙等,《明太祖实录》卷140.

5.顾起元,《客座赘语》。明万历四十五年制。

6.赵尔巽主编,《清史稿·地理志五》。1927年成书。

7.李圭撰,《金陵兵事会略》。清光绪13年成书。

8.陈作霖,《金陵通纪》。清光绪33年成书。

9.赵烈文,《能静居日记》。

10.张杰,南京市人口与社会研究(1945——1949)战后南京户籍调查及口卡资料为中心。

11.葛剑雄,《中国移民史·卷二》。

12.南京地方志办公室,《南京通史》。

▌素材:网络及参考文献

▌编辑:阿晨|授权(waylong06)

▌文章:由南京全接触综合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