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您的出行计划有哪些?

扫墓?踏青?访友?

想想哪里人都多,

不如来南博逛逛

共享现代艺术的精美大餐~

插画家JohnAtkinson 通过一幅简单的插画,一头普通的驴(也或者是鹿)在不同现代艺术画派的笔下,变成n种不同的画风。

看起来复杂多变的现代艺术

在南博的特展馆展厅

将变得真实、易感,

这里

以展览为课堂

以展品为老师

无声的讲课

让您领略现代艺术的磅礴魅力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从毕加索到基弗一一路德维希的艺术课”

第一课

表达现实艺术

与其他人一样,艺术家无法回避所面对的现实生活,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将生活呈现在画面之上。通过这里的作品,观众能够感受到艺术家生活中的温情、苦难、忧伤、狂欢、宁静,也能捕捉到他们对生活与现实境遇的不同理解。尽管技法有别,但现实生活始终是表现的焦点。

阿克街一角

Ackerstraße/ Ecke Gerresheimer Straße

贝尔特莱姆•耶斯丁斯基

BertramJesdinsky 1960-1992 德国

1987年布面油画 150cm×250cm

此画从高处俯瞰杜塞尔多夫城内的铁轨和画家工作室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这明显是一个交通繁忙的地区,但艺术家既没有画火车、汽车,也没有画行人,画面所营造的氛围显得不太真实。耶斯丁斯基创作过一系列反映第二故乡杜塞尔多夫的城市风景画。他从不把真实的地形画在 上,而是侧重于展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Vögel

娜塔丽亚•内斯特洛娃

NataliaNesterowa 1944- 俄罗斯

1988年布面油画 140cm×150cm

作品上半部几乎完全被海鸥所占据,下半部则是在海滩上散步的行人。画面右下角露出三只拿面包喂鸟的手,它们属于两名隐身画外的主角。内斯特洛娃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题材进行实验性的创作,她所营造的画面往往能够打破成见,为观众提供重新认识的可能性……

第二课

图案与装饰艺术

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一场艺术运动。它综合了不同的艺术源宗,譬如日本和服的花色、玛雅的编织样式、伊斯兰建筑装饰、墨西哥的瓦纹、摩洛哥的陶器和波斯的细密画都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通过对这种非西方传统形式的模仿或挪用创造出了复杂的、装饰的、具有抒情意味的绘画。图案与装饰艺术家要求艺术不仅仅向当代生活开放,而且也向传统开放,试图去展现一种反等级的、各种文化之间综合的、多元的创作态度。

复制品第70号

ReconstructionNo. 70

路卡斯•萨玛拉斯

LucasSamaras 1936— 希腊/美国

1979年 纺织物 233.6cm×190.5cm

作品采用拼贴的方式,将各种印刷材料与绣花图案的布头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装饰画。整齐的纺织物被一层层重叠地摆好,通过每个图案的排列和主次的强调达到一种立体感的效果。萨玛拉斯的这件作品停留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图案装饰”的传统风格上,富于色彩表现力和装饰性。

第三课

贫穷艺术

意大利批评家杰尔马诺•切兰特在1968年时创造的术语,用来指代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一些艺术家使用砂石、木头、报纸等粗陋材料所创作的艺术。该流派的艺术家往往具有较为激进的立场,力图挑战既有的政治与文化价值观。

玻璃大厅

La Salle duVerre

卡内拉•佩罗皮兹

PieroPizzi Cannella 1955— 意大利

1987年混合技法画布画 260cm×337cm

这件作品上方是暗棕色的宽度不等的水平条纹,下方是九只古希腊细颈陶瓶,沿水平线排开,节奏鲜明,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卡内拉以“贫穷艺术”的方式进行创作,作品不仅反映出与现存文化的联系,而且深深扎根于地中海国家的文化艺术沃土——古希腊陶瓶正是地中海地区已经消失的古老文明的象征……

今天的课,先学到这里。

当然,若您追求更震撼的效果、更详实的内容,还需到展厅中找寻~

从毕加索到基弗——路德维希的艺术课

From Pablo Picasso To Anselm Kiefer: Peter Ludwig's Art Lesson

南京博物院 特展馆3楼11展厅

2019/3/16 ~ 2019/6/9

票价 30/20元

现役军人、老人(60岁以上)、残疾人凭证20元/1.2米(含)以上学生凭证20元/ 1.2米以下儿童免票(必须至少一名成人购票陪同)

文字:董文歆 吉园园

编辑:董文歆 吉园园

责任编辑:张家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