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为人父母必经的人生课题。

可以说,每一个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家庭教育的影子。对于生活的态度,对于世界的理解,共情能力、审美能力,无不与从小父母所给予的一切息息相关。尤其是当今社会,很多家长更加注重对孩子艺术修养层面的审美培养。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写“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在不经意间耳濡目染,培养起艺术审美。

即将在5月1日上演,首场开票就抢售一空的儿童动画音乐舞台剧《鹿精灵之寻找彩虹桥》就是这样一个在故事中培养孩子艺术审美能力的经典之作。

这部儿童音乐舞台剧将儿童剧与音乐剧巧妙融合,以中国原创动画新经典《鹿精灵》为灵感来源传扬东方之美。《鹿精灵》这一由梦东方电影有限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在2017年播出后刷新了多项国产动画记录,第二季《鹿精灵之寻找兵马俑》还荣获2018年国家广电总局推优。

讲一百个人生道理,不如看一部儿童剧

△《鹿精灵》第三季海报

这一次跨界儿童剧,《鹿精灵之寻找彩虹桥》则选取了动画中的核心人物,保留其性格特色,在此基础上创作全新的情节和扎实的内容。故事讲述了小鹿迪尔为了证明自己是“九色神鹿”的后代而踏上寻找彩虹桥的旅途,在追寻过程中得到过鼓励,也遭遇过质疑;遇到过善意,也遭受过背叛。与往常的儿童剧只注重故事表达不同,这部剧从创意的初始、到最终的作品,每个环节都体现出一种高级的艺术审美。

初心之美:一部好剧的受众是跨越年龄层的

在孩子观看剧目的选择中,把控权常常在家长手中,孩子只能在兴趣喜好上有所表达。这就会产生“亲子冲突”,孩子爱看但家长觉得“低龄幼稚”,家长认为好的在孩子眼中又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对此在儿童剧行业里一呆就是十几年的导演骁恪深有感触,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便是剧场演出的90分钟令父母尴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也喜欢做年龄定位,但这次不一样,改变思维“要做一个父母和孩子都有所收获的戏”。

什么样的儿童剧是父母和孩子都有所收获的剧?——成熟的内心,童真的形式,靠近国际高水平的制作。

讲一百个人生道理,不如看一部儿童剧

△《鹿精灵之彩虹桥》舞台效果

给孩子的东西应该是最敏感最用心的。无论是原创作品还是现有IP改编,剧作人都应以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目标,坚决抵制空洞形式化的剧作内容,拒绝将儿童剧商品化。

就这样,《鹿精灵之寻找彩虹桥》将“与人友善”与“追寻梦想”注入新的解读,并用艺术手法相辅相成,将哲学与艺术融合再造,开启一场“新经典”艺术之旅。

视觉之美:给孩子上一堂”最有趣的东方之美”辅导课

作为国产动漫新经典,《鹿精灵》的创作中充满着东方美学的气质,它传承九色鹿经典,并赋予新的时代解读。以往儿童剧的东方元素只能靠对白与舞台背景去呈现,略显生硬的同时舞台与观众席的距离也势必会削弱线性装饰带来的冲击感。

《鹿精灵之寻找彩虹桥》不同,它的舞美设计大胆地尝试了“二维呈现三维”的手法,巧用灯光的配合打造“立体绘面”,通过面与面的几何演变,舞台背景与灯光的巧妙搭配,营造出界面的空间感。就像变魔术一样,由点演变成一个个梦幻灵动的空间,霎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用西方技术呈现东方气韵,用匠心精神挑战不可能,这是多次荣获话剧金狮奖优秀舞台美术设计奖等国家奖项的冯磊先生的匠人精神,更是《鹿精灵》的创作艺术标准。

听觉之美:儿童摇滚和中国风的结合,向孩子传达来自心灵的力量之声。


《鹿精灵之寻找彩虹桥》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还有音乐,此次剧作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的张小柯先生把控。张小柯在音乐的选取上突破了此前诸多儿童剧沿袭的缓慢温暖风格,拒绝“流水线”般的重复,转而走向轻摇滚风,基调运用交响乐,但用吉他代替钢琴,增加节奏感,配合剧情发展的起承转合,将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化。

《鹿精灵之寻找彩虹桥》的音乐里涌动着力量和热血,传递着青春与时尚。这来自于本故事的基调——勇敢、向上、不懈追寻。用音乐传递思想,鼓励孩子斗志昂扬,直面挫折,这也是整部剧的力量所在。

创新之美:自由创作环境催生艺术新形式

服装在传递中国美学写意特征上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手拉手儿童剧团的高子扬先生作为本次剧作的制作人,他把这一次的服装设计比喻为“一次冒险”,服装的设计灵感源于原版动画人物形象,但并非完全沿袭原有的形制,摒弃常见夸张可爱的设计风格,以国际化的视角选取意象化的中国元素融入服装,同时符合年轻人及孩子的审美品位。采用色彩斑斓的演员服装,搭配相对素雅的舞台背景,还原国画中色彩点缀山水的呈现手法,用留白表达东方美学。


讲一百个人生道理,不如看一部儿童剧


△《鹿精灵之彩虹桥》演员排练

不仅是服装,在表演方面,《鹿精灵之寻找彩虹桥》的演员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仅能够“一人分饰多角”,在排练当中,导演骁恪也从不限制演员的再次创造,于是有了小猪嘟嘟的演员在表演中加入擅长的B-BOX和说唱,预言家的扮演者将家乡方言融入人物塑造……

讲一百个人生道理,不如看一部儿童剧

△《鹿精灵之彩虹桥》演员排练

谈及创作的过程,主创团队使用最多的形容词是自由和宽松,梦东方电影有限公司给这一次的改编给予了最高的自由度。高子扬认为艺术作品的张力正来源于此。“我们既来自于动画片,又要独立超越它。”

国际化水准的8首原创歌曲,精心设计的立体化灯光,沉浸式的现场互动,在饱含东方意韵的美学中寻求国际化的沟通方式,让观众感知东方美学的高级表达,作品的气质反映着主创团队的心。自十八世纪五十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席勒提出了“美育”的概念,美育实践和美育意识在中国也古已有之,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滋养而丰富着中华文化体系。那些看起来虚无缥缈的审美教育,才是人经历困苦时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如果说故事中的小鹿迪尔在长久的跋涉中完成了对自我的寻找,那么相信每一个看完《鹿精灵之寻找彩虹桥》的孩子,都将从中获得成长,找到属于自己的“彩虹桥”。

讲一百个人生道理,不如看一部儿童剧

演出时间:2019年5月1日 10:30/15:00

演出地点:中国木偶剧院


剧场夜幕中的一束光

更多精彩视频及文章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光束戏剧

文章及视频转载 请标注:光束戏剧及原创作者

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

购票详情请戳“了解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