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登场的川博文物(四川博物院供图)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3日讯(记者 李慧颖)《国家宝藏》第二季启动后,公众对预测国宝的热情持续高涨。12月3日,第二季9大博物馆的27件国宝集体亮相。四川博物院的清代格萨尔唐卡(11幅);蜀石经6块,包括五代周易蜀石经、五代蜀“禹贡”石经、五代后蜀石经、五代后蜀残易经石经、五代后蜀残石经、五代残蜀石经;东汉制盐画像砖1块,将齐亮相讲述属于它们的四川故事。

川博入选“国宝”的三宗“最”

最神秘的“国宝”——

这三件/套“国宝”对公众来说是最神秘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在展厅向公众长期展出过。伴着的这三件/套“国宝”的亮相,很多公众发出疑问,它们是怎么入选的?入到导演组的“法眼”,需要哪些特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清格萨尔画传之(六)——世界雄狮大王唐卡

通幅尺寸:长153厘米,宽74厘米;画心尺寸:长83.5厘米,宽59厘米。

布本设色,中央主尊为世界雄狮大王格萨尔,他赛马夺魁后成为岭国国王,岭国僧众献上哈达庆贺。称王后的格萨尔为武士形象,头戴战盔,身穿蓝色铠甲,右手执饰旗帜的竖矛,左手放于耳边作吟唱状,腰系箭囊,骑在一棕色马上。上方三尊依次为绿度母、密智空行母、白度母。画面四周绘《格萨尔王传》中格萨尔称王前的准备、赛马称王、魔岭大战等故事情节。

后蜀残石经(川博供图)

五代后蜀残石经

双面刻《诗经》。一面是《周颂》10行,包括《酌一章九句之末句》、《桓一章九句》、《责一章九句》之题名。有经文大字51,注文小字144。另一面《鲁颂》10行,包括《驹之什首章至三章》,共有经文大字59,注文小字110。此石在残石中最大,字亦最多。

制盐画像砖(川博供图)

东汉制盐画像砖

近正方形,模制。图为制盐场景,在起伏的山峦间,左边是一高大井架,四人在吸卤,有槽将盐卤引入右下角的灶锅内,有三人在灶旁操作,山间另有五人在背柴和狩猎。

这三件/套入选文物都不是频频露脸的“网红”文物,但它们都不简单。简而言之,每件文物都是历史的叙述者,故事的经历者和社会变迁的见证者,在它们的背后承载着极具四川特色的深厚文化底蕴。

最会说话的“国宝”——

在“国宝大预测”中,其中一件文物的关键词是“声”,很多公众猜测是川博馆藏的唐代古琴、战国铜编钟等。当答案公布后,有的观众调侃这个关键词真的是很贴切。

在手抄本和木刻本出现之前,《格萨尔》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主要依靠民间艺人的说唱而得到广泛的流传。为了加强说唱时的效果,加深对听众的艺术感染力,也为了招徕和吸引更多的听众,一些聪明的民间艺人就以格萨尔为题材。

四川博物院收藏的一套格萨尔唐卡,是迄今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仲唐中的精品。首先,它是一套完整的系列绘画,共有11幅,稀世罕见,弥足珍贵。其次,这11幅唐卡内容丰富,描绘了藏族史诗英雄格萨尔波澜壮阔的一生,从他在天界到降生人间,从诞生后七天的功业到十三岁赛马称王,从征服魔地、霍尔等地到地狱救妻、返回天界,数百个故事场景被巧妙地安排在这一套唐卡中。

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幅画面都有详细的题记,对画面进行解说,对正确辨识画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川博物院珍藏的这套唐卡绘制精美,构图巧妙,色彩细腻,堪称精品之作。因此,无论是绘画内容还是绘画技法,这11幅格萨尔唐卡均属上乘之作,在国内和国际上,均十分罕见,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国宝”守护人最多——

记者从央视导演组获悉,四川博物院参与拍摄的三件国宝,打破了一件文物一位或两位国宝守护人的常态,川博其中有一件国宝级的文物由三位国宝守护人共同守护,所以川博的3件“国宝”守护人就达5位之多,达到了守护人人数之最。至于是哪一件国宝,开播后才能揭晓答案。

据悉,今日起,四川博物院将在不同展厅把入选“国宝”呈现给公众。12月9日起每周日19:30,《国家宝藏》第二季将在央视综艺频道开启国宝之旅。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