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停摆的全世界体坛都在热议“降薪”时,中国体坛还在沉默中酝酿着一个答案。一直站在收入的金字塔尖,同样也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中超联赛,它的一举一动更是被无数人注视着。在降与不降之间,任何一种选择都会引发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声音。但如果决策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如果想让联赛走向健康持续的轨道,降薪也许是个更理性的选择。

【深度】疫情下的降薪有助挤压泡沫 中超该回归健康轨道

或许是出于戏谑和自嘲,或许是对于影响力的真实信心,不少球迷将中超称之为“世界第六大联赛”。平心而论,中超的竞技水平距离世界第六,有一段无比漫长的距离,短期内根本没有可能追得上。但至少在一个层面,我们却有着能与五大联赛“叫板”的底气——薪资。

直到上赛季落幕前,天价年薪一直都是中超的一块招牌,也是吸引巨星们纷至沓来的最重要因素。最夸张的一段时期里,世界足坛十大高薪榜单里中超占据四席,特维斯、拉维奇、奥斯卡、胡尔克他们的薪水甚至可以追赶C罗梅西,而保利尼奥、维特塞尔、佩莱这些外援身价也普遍超过千万欧,放在五大联赛中也是顶级水准。

外援的薪资虽然有些高得离谱,但也并非完全不能理解:毕竟他们在各自球队中都扮演着最核心的角色,直接决定了球队的命运。不过,当我们看到不少年纪轻轻并没有什么过人成绩,却动辄领着2000万高薪的本土球员,这样的现象真的令人费解。诚然,无论怎样天价的薪资都是市场行为,是愿打愿挨,是你情我愿,但问题是,中国足球这块市场是健康的吗是良性的吗?稍有判断力的人心中都有雷同的答案:当然不是。一个严重泡沫化病态化的市场所滋生的问题,也许会是相当可怕的。它会改变你的职业观,甚至引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这些东西一旦变味了,再期盼他们在球场上突飞猛进就太难了。

【深度】疫情下的降薪有助挤压泡沫 中超该回归健康轨道

所以,限薪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了。限薪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还是希望球员能够从内心端正职业态度,对于付出和收获有更清晰的认知。新赛季将执行的限薪令,虽然不可能一步到位地解决薪资泡沫化问题,但却能一定程度上把薪资水准拉回正确的轨道。而疫情的突袭与其带来的降薪可能性,对于薪资泡沫化则是另一个维度的打击。

“双管齐下”,可以预料今年很多球员收入相比过去会有一个大滑坡。但站在俱乐部运营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个坏消息,至少它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受疫情冲击之下的投资者的压力,而对整个联赛长久和持续发展来看,泡沫化的现状被缓解,是把整个联赛拉回到一个健康的轨道中。

【深度】疫情下的降薪有助挤压泡沫 中超该回归健康轨道

不可否认,高额的薪资占比并不是中超才会有的问题,在欧洲顶级联赛和顶级豪门中,球员薪资同样占据着每年运营成本的大头,有的甚至超过80%。但不同的是,成熟的俱乐部有自身比较完善的造血系统,包括电视转播、门票收入、球衣收入等等(比如尤文,至今光C罗球衣销售就进账两亿欧,远超过尤文为其支付的转会费和年薪),所以他们能应对巨额的开销,维持在一个健康良性的运作模式中。而中超截然不同,自身几乎没有造血能力,全靠母公司养。养得了一时养不了一世,既然没有开源,那就只能想着节流。显然,如此高昂的薪资支出是不合理的。所以,限薪、降薪,是职业联赛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阵痛。

【深度】疫情下的降薪有助挤压泡沫 中超该回归健康轨道

表面看起来,在政策的左右之下,市场遇冷,今年冬窗标王洛佩斯的身价是近十年最低,各路豪门也不复大手笔引援。疫情给各行各业都带来很大的冲击,而对于中国足球而言,除了联赛被延期、收入被削减这些直接影响,它更应该引发多一层对于联赛发展理念的思考。市场的冷,相比虚假的热,更是我们所能接受的,因为中超需要冷静下来去反思很多东西。职业联赛的本质,应该是在健康的轨道下运行,而不是在浮躁的路上狂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