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繼“南張北溥”書畫特展在陝西曆史博物館、山西省博物院、重慶三峽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等地展出後,澎湃新聞獲悉,“風流清逸 蕭疏奔放——吉林省博物院藏‘南張北溥’書畫特展”近日在吉林省博物院展出,並將持續至5月22日,展覽展出張大千和溥心畬的作品總計80幅,其中成扇作品18幅,手卷2幅,立軸60幅,充分展示了“南張北溥”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展。“南張北溥”指的是近代中國畫壇上兩位繪畫大師,張大千和溥心畲。

“南張北溥”指的是近代中國畫壇上兩位繪畫大師,張大千和溥心畲。張大千一生畫風多變,溥心畲則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

繼“南張北溥”書畫特展在陝西曆史博物館、山西省博物院、重慶三峽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等地展出後,澎湃新聞獲悉,“風流清逸 蕭疏奔放——吉林省博物院藏‘南張北溥’書畫特展”近日在吉林省博物院展出,並將持續至5月22日,展覽展出張大千和溥心畬的作品總計80幅,其中成扇作品18幅,手卷2幅,立軸60幅,充分展示了“南張北溥”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展。

展覽海報

在近代中國畫壇上,“南張北溥”享譽盛名。

張大千其作品之多、題材之廣、影響之遠,今人無人能及。張大千在50歲之前遍遊國內名山大川,常以長江、黃山、華山、青城、峨嵋、三峽爲題材,運用各種表現手法,描繪河山的壯麗;50歲之後又遍遊歐美各洲,眼界之開闊爲中國畫家之第一。張大千晚年創造出了中國畫史上前所未有的潑墨、潑彩藝術風格,在中國繪畫史具有開創性的貢獻,徐悲鴻因稱之爲“五百年來第一人”。溥心畲先生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他對古畫多所涉獵,因此他的書畫風格也含括山水、人物、花鳥等廣泛題材。溥心畲天資聰穎,學畫過程走的事自學之路,家藏書畫又多宋元名家真跡,10年後竟成名畫家。其繪畫追求的是一種文人趣味,詩文書畫的配合,以表現他心中的清逸閒雅之意境。

張大千

溥心畲

“南張北溥”之名主要基於兩人在山水畫方面造詣的異曲同工。他們一個主南宗,兼寫北宗;一個主北宗,偶寫南宗;一個寫山水亂頭粗服,一個則雍容富貴;一個是南方人,一個是北方人。基於此,1935年8月,北京琉璃廠集萃山房的經理周殿侯首先提出“南張北溥”之說。隨後,畫家於非闇寫下了一篇《南張北溥》的短文,發表在《北平晨報》之畫刊,文中寫道:“張八爺(指大千)是寫狀野逸的,溥二書(指心畲是圖華貴的。論入手,二節高於八節;論風流,八爺未必不如二節。南張北溥,在晚近的畫壇上,似乎比南陳(陳洪綬)北崔(崔子忠)、南湯(湯貽芬)北戴(戴熙)還要高一點兒……”將張大千、溥心畲與明清時期南北並駕齊驅的畫壇領軍人物相提並論,甚至說比他們“還要高一點兒,說明二人在當時的地位。另一署名“看雲樓主”的也在《網師園讀畫小記》中稱“海內以畫名者衆矣,求其天分高而功力深者,當推張大千、溥心畲二家……大抵心畲高超,而大千奇古;心畲蕭疏,而大千奔”。從此,“南張北溥”之名不脛而走。張大千以取法四僧上溯宋元晉唐,更吸收借鑑敦煌重彩,所作輝煌大氣,可稱“南人北相”;溥心畬則繞開董其昌“崇南抑北”的南北宗論,取法被文人畫家所貶斥的南宋院體,且將南宋院體山水的刻露一洗而變爲元人的蕭散,可稱“北人南相”。

據悉,此次展覽由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吉林省博物院主辦,展出的張大千和溥心畬書畫作品是吉林省博物院的重要收藏之一,是本世紀六十年代張伯駒先生擔任吉林省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期間,從各地徵集並親自審定而得。其中溥心畬部分帶有“嘉榞”上款的繪畫作品,是作者渡海前客居杭州時爲了報答時任浙贛鐵路局局長侯嘉榞的供養庇護而作的一批繪畫精品,由於特定的歷史背景,避免了世傳溥儒代筆之嫌;張大千作品則以其早中期爲主,涵蓋花鳥、山水、人物、工筆、寫意各個門類,爲研究張大千晚年以前繪畫風格的演變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軌跡。

華山圖  張大千

其中《華山圖》是張大千用清初四大畫僧之一的弘仁筆法描繪華山谷口到西峯的風景。弘仁的山水畫筆墨簡練,張大千信手拈來,頗得弘仁神韻,可見張大千傳統筆墨功夫之深。

古松棲鴉圖  張大千

《古松棲鴉圖》是張大千擬古的一件花鳥作品,畫中的山石古松水口,體現了明末陳洪綬的筆墨設色特點,尤其古松造型高古,深得陳洪綬筆意。而白頭鴉和山石上的雜草則來源於明代早期宮廷畫家邊景昭,體現了張大千對古法的深入瞭解和把握,落款中雅通鴉,因爲古文字中沒有鴉字,所以用雅通假。

秋荷鶺鴒圖  溥儒

《秋荷鶺鴒圖》是比較少見的溥儒的花鳥畫作品,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而深得秋天下雨之後的荷塘,荒寒寂寥的那種文人心境,一隻鶺鴒鳥立在枯荷之上,同樣是鶺鴒荷花,張大千的筆墨清新之外別有一種盛夏花開悠遊自然的味道,而溥儒的鶺鴒荷花體現的卻是一種秋雨後那種寂寞無人知的沒落王孫的心境,更接近於元代繪畫的那種蕭散。

松隱圖  溥儒

《松隱圖》按題記可知,此圖是溥儒爲丁嘉榞(一說爲侯嘉榞)所作,取法南宋馬遠山水風格,深得院體三昧,但又通過自己的學養將南宋院體山水的刻露一變爲南宗山水的溫潤清雅,表現的是一種文人雅士的情懷。該圖用筆中側鋒並用,濃墨爲主,落筆肯定,行筆略快,同時內含沉着,提按恰到好處,轉折處以方筆爲主。

相關推薦
  • 千年古都洛陽年內博物館將超100座
  • 從渡渡鳥到達爾文的螃蟹標本,歡迎來到“紙上博物館”
  • 瀋陽故宮館藏精品走進“線上博物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