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据一方,无所谓好坏,无关乎优劣。仅仅有一疑问,为什么我们常说“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呢?历来说法众多,下面就给大家简单说说常见的解释。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朱熹在路上看到他的好朋友盛温如提着一个篮子,他就问盛温如:“你上哪去?”盛温如说“去买东西”,朱熹又问:“买东西?怎么不是买南北?”盛温如说:“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类、火类我这个篮子可装不了;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木类、金类我这个篮子还装得下。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这是从周易和五行方面来解释的。

其次,随着古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唐朝的长安出现了两个市场,“东市”和“西市”。“东市”靠近皇宫大内,市场上多卖的是上等奢侈品;西市离皇宫大内较远,周围多是平民百姓的住宅,市场上卖的多是日常生活用品。由于唐朝规定买卖东西只能在市场里进行,在市场外的地方都是违法的,所以那时候买东西“非东即西”,渐渐流传下“买东西”一词。

上面两个是历来大家比较认同的说法,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常说“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了吧?

买,会意。小篆字形,从网贝。“网”是收进,“贝”是财货。合起来表示把财货购进来。

买,市也。――《说文》

请买其方百金。――《庄子·逍遥游》

买粥易也。――《墨子·经说》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礼记·曲礼》

冠归农,剑买牛。――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买办。

《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都管领钧旨,自去关支银两,买办什物,打点完备。”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四字》:“有一妪善烹调,一仆善买办。”

购买。

宋 苏轼《论高丽进奉状》:“使者所至,图画山川,购买书籍。” 清 赵翼 《人参》诗:“当年计直钱,购买不繁费。”

置办。

《水浒传》第二十回:“﹝ 宋江 ﹞讨了一所楼房,置办些家伙什物,安顿了 阎婆惜 娘儿两个在那里居住。”

购置。

清 唐才常《上父书》之七:“况 川中 书籍,多 湖南 所无,装订亦甚精致,不趁此时购置,更待何时?”

采购。

徐珂 《清稗类钞·讥讽·百人有五十袴》:“时后路粮台委员为某同知,年家子也,贪甚,采购棉衣报销一万件,其实十之四五而已。”

交易。

《史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足,各得其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