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法问 王茜

广东断供潮传闻近日引发市场热议,但同时被质疑炒作成分居多。

有律师对新浪法问匿名表示,其所在律所目前在惠州代理了8、9例有关断供的民事诉讼。该律师指出,此类案件的被告可能不仅是房贷不能偿清,还背负其他债务无力偿还;又或者是卷入商业纠纷被法院查封了房产,无法通过转卖房产来偿还贷款。

有地产分析师对新浪法问表示,断供潮不可能是真的,个案没有参考意义,“房价全面跌20%-30%以上,才会出现真正的断供,现在最大的市场调整也没20%。断供是市场入冬的标志,代表投资客被套牢,所以很多人都想验证这个。”

广东惠州现断供案:开发商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起诉业主追偿

惠州案例:开发商承起诉业主追偿

一位广东律所的律师对新浪法问匿名表示,其所在律所目前在惠州代理了8、9例有关断供的民事诉讼。案件具体情况是业主无法偿还房贷,开发商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并向银行偿还欠款后,起诉业主追偿。该律师未进一步提供当事双方的具体信息。

谈及断供原因,该律师表示,“此类被告可能是欠债较多,不仅房贷这笔债务不能偿清,还背负其他债务无力偿还;又或者是卷入其他商业纠纷被法院查封了所购房产,而无法通过转卖房产来偿还银行贷款。”

据了解,业主办理商品房预售按揭贷款时,开发商往往会在借款合同中承担阶段性连带保证责任担保。业主断供后,银行要求开发商履行连带保证担保责任,替业主偿还拖欠的借款本金、利息和罚息。开发商履行连带保证担保责任后,获得对业主的追偿权。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新浪法问指出,此类断供其实是个人或个体行为,很大程度上与购房者财务预算不到位有关,也不排除有部分购房者是卷入了各类生意纠纷,导致资金吃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新浪法问表示,部分城市所谓“断供”个案不排除存在首付贷的因素,这与房屋市场价值缩水引发的断供需要区分。

兴业证券近期发布的按揭贷款违约报告指出,通过分析不良按揭样本数据,发现违约客户有三大特征:1、小金额;2、低收入;3、三四线。

其中,发放金额在 50 万以下的贷款笔数占比 84.2%;借款人年收入在 10 万元以下的贷款笔数占比 74.4%;三四线贷款笔数占比 58.1%(按照产品发行说明书中的划分,未将边缘二线城市列入三四线城市。)

该报告样本为某国有大行发行的不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基础资产总计92 亿元,该银行2017 年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 127.89 亿元。报告称,该行对全国商行按揭都有很好代表性。

分析:断供潮未至 市场存下行顾虑

最早有关广东“断供潮”的消息出现在今年11月上旬,有自媒体以“断供潮!深圳大量房子被7折拍卖!”为标题撰文,并曝出了一份深圳的法拍房名单。

自媒体引述中介人士说法称,近期深圳法拍房数量较多,普遍是目前市场价的7折,相关业主因为断了月供或经营企业资不抵债,被银行或债权人起诉,不得不卖房子清算债务。

但随后《南方都市报》报道指出,深圳法拍房数量并非近期才出现、增加,而是近两年一直处于上升期,主要原因是当地法院在大力推动司法网拍工作,所以不能简单以司法网拍房源增加来衡量房地产市场。

近日又有自媒体曝出广东省法院下达的一纸通知,称广东省部分地区出现楼市“断供潮”,根据省委要求,需收集全省法院审理的商品房买卖中涉金融借贷案件情况。但是广州、深圳两地的法院人士均对媒体否认收到该通知。

回顾传闻始末,张大伟对新浪法问表示,断供潮不可能是真的,个案没有参考意义,“房价全面跌20%-30%以上,才会出现真正的断供,现在最大的市场调整也没20%。

断供是市场入冬的标志,代表投资客被套牢,所以很多人都想验证这个。但现在一直在喊入冬,结果开发商销售破纪录,购房者也没有折本的个案。的确,这一轮市场谈不上入冬,才刚刚入秋。”

严跃进对新浪法问指出,断供潮传闻引发的舆论事件,反映了大众对房价下跌的关注。

“总体上说,大家对于未来市场是否会继续下行有很多顾虑。而且断供本身说明部分市场参与者扛不住了,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呼吁政策有所调整。”他说。

欢迎关注《法问》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阅读更多精彩文章。专业律师团为您解读财经大事件。读者爆料、法律咨询、律所投稿和意见反馈欢迎发送至[email protected],期待与您交流。

新浪法问网页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fawen/

新浪法问微博地址:https://weibo.com/xinlangfawen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