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通气困难,痰液也非常深,需要我们护士拍背、翻身、吸痰,还要做一项特殊的护肺护理,就是俯卧位通气,让病人用一种特殊的体位趴下,这是一项技术性工作。2月8日,按照医院新冠肺炎指挥部统一部署,我作为第二组领队,带领ICU的十余名医护人员接替朱主任接管了感染重症监护病房,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

南阳市卫生健康系统无数医务工作者

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迎难而上

不顾个人安危,以“最美逆行”奔赴战场

以实干担当勇挑重担

以无畏精神与病魔较量

构筑起坚固生命防线

为南阳战“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听!南阳一线医务工作者亲述抗疫故事

4月1日15时,在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的南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二十四场“一线声音”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了来自抗疫一线的6位医务工作者讲述他们的抗疫经历和感受。

赵建兰:勇敢逆行,无畏病毒

听!南阳一线医务工作者亲述抗疫故事

我是赵建兰,南阳医专一附院新冠肺炎隔离病房第一梯队护士长,负责隔离病房初期筹建、管理及患者救治工作。

万事开头难。疫情初期,防护物资紧缺,护士们为了少上厕所节约防护物资,坚持每班8小时工作制,至少10个小时左右不进食水,甚至用上成人尿裤。一个班下来,工作衣湿透了,面颊鼻梁耳根压红压疼了,白皙的双手泡白起皱了。她们中有从小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独生女,有爱漂亮、爱干净的90后,可以说出生以来很少受过这样的苦楚。然而,相对于铺天盖地的网络报道以及不断攀升的感染数字,甚至医护人员感染的案例造成的心理压力,这些身体上的痛苦都不算什么,大家能够咬牙克服。病毒的威胁时刻不在,对家人的担忧超过对自己的担忧。因为隔离病房内我们反复练习防护装备的穿脱,每天严格落实消毒隔离、规范处理医疗废物,而家人呢、孩子呢,不敢往家打电话,因为每次打电话都忍不住要流泪,因为面对担忧除了反复叮嘱外我们无能为力。非常感谢我的护理姐妹们,她们没有怨言、没有退缩,关键时刻用她们坚毅的品质圆满完成了我们第一梯队救治护理工作。

我的爱人在外地工作,家中有马上面临中考的女儿和不到三岁的儿子,还有身患肺癌的公公,平日了多亏年近七旬的婆婆替我分担家务。这次疫情突然,爱人还未放假回家,我又一次没商没量地把一切家务交给了婆婆,非常感谢她任劳任怨替我分担。进入隔离病房后,每天需要协调的事情实在太多,电话声此起彼伏,应接不暇。每次家人打来电话我都匆匆挂掉,夜深人静时才能够静下心来拨通家人电话,报个平安。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三,是我的生日,爱人和闺女给我送来鲜花和蛋糕,当晚上看到家人发给我的微信视频时,才知道他们还像我在家一样,做了丰盛的饭菜,唱了生日歌,吃了生日蛋糕,那一刻我泪流满面,心里默默祈祷:愿疫情早日过去,大家能够平安回家!

2月7日,我们圆满完成第一梯队护理工作。面对家人我心怀愧疚,但作为一名20年党龄的中共党员,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我的经验、责任和担当完成院党委交给我的任务,我很自豪,我相信也给我的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第一名疑似患者是在我们科收治的,虽然大家有培训有准备,但当疫情真的来临时还是很紧张、很担忧。作为护士长我要给我的护士们做表率,关键时刻我不上谁上,要让他们知道她们不是孤军奋战。其次,2009年H1N1和2013年H7N9流感救治经验让我知道,疫情来临后需要协调处理的事情很多很多,护士是我的护士、病人是我科的病人,没有选择的余地,我要做她们坚强的后盾。

担忧肯定的。第一担忧我的团队能不能安全撤离,病毒如此肆虐猖狂,作为护士长我怎样才能保证所有人员不被感染。第二个担忧是我面临中考的女儿,上网课能不能自律,别人家的孩子父母均陪伴身边帮助整理资料,而我呢,什么也帮不上,心里焦急愧疚。

朱国强:越是艰险越向前

听!南阳一线医务工作者亲述抗疫故事

我是来自南阳医专一附院重症医学科的朱国强。疫情发生后,我第一时间向医院请战。2月13日,我作为新冠肺炎隔离救治病区负责人,带领第二梯队投身一线工作。

进入隔离病区后,我带领团队人员及时调整心态,督促团队同事全面落实个人防护,熟悉各项流程及诊疗规范,第一时间深入病房,掌握了解患者病情和心理状态,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精准施治。

在诊疗过程中,一位患者因抗病毒药物副作用,导致恶心呕吐,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现病情后,我一直守在病人床旁,及时补液,应用升压药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直到患者血压稳定,精神状态好转,我才稍松一口气。担心患者病情反复,我丝毫不敢大意,始终坚守在一线,直到病情完全稳定。

还有一个患者张某,感染新冠肺炎后,肺部损伤重,出现呼吸衰竭,需要上呼吸机。面对病情变化,我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带领团队迅速调整好呼吸机参数,冒着患者气道打开后大量病毒喷出的风险,快速准确地给患者实施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为治愈赢得了时机。

在向省级医院转运患者过程中,每个患者转运前,我都亲自把关,评估风险,制定预案,备足物资,最大限度降低转运风险,确保了5例重症患者全部安全转运至省级医院,其中2例特殊病人,我亲自转运至省级医院。

通过参与这次抗疫工作,当我亲自把治愈患者送出隔离病区时,看到患者感激的笑容,我觉得,风险再大,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郑喜胜: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听!南阳一线医务工作者亲述抗疫故事

我叫郑喜胜,是南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2020年1月,作为南阳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中心医院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参加了防疫工作。特别是除夕晚上,在唐河、桐柏、油田总医院,为多位重症病人进行会诊。整个春节,都无暇顾及自己的家人,都是奔波在各家医院中,为患者进行会诊。

2月8日,按照医院新冠肺炎指挥部统一部署,我作为第二组领队,带领ICU的十余名医护人员接替朱主任接管了感染重症监护病房,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由于危重患者很多都是高龄,还合并有呼吸困难、休克、烦躁、腹泻、呕吐等多种并发症。再加上治疗时需要戴着朦胧的护目镜,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治疗难度很大。

面对这种情况,我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对普通病人加强筛查,排除可能出现加重的危险因素。对重症病人严防死守,防止病情恶化进展。特别是危重的患者要由专人负责,实行精细化管理,充分利用人工膜肺氧合、持续性血液滤过及康复期血浆输注等新技术进行救治。ECMO是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最核心的抢救措施,被称为重症肺炎的最后救命稻草。一个ECMO病人,需要调动大量的医生护士、专业的设备、专业的团队进行管理。对于新冠肺炎,还存在加重传染的风险,但最终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满意效果。

印象深刻的是,病房收治的98岁、当时全国年纪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因为合并血管性痴呆,不配合治疗,不吃药,不吃饭,治疗难度很大。于是我就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给老人讲故事、陪老人说话、哄老人开心,并加强护理,最终老人能非常配合地吃饭,吃药。同时老人因为高龄,合并心衰、胸腔积液,需要胸腔穿刺引流。但他长年卧床,不能采取正常治疗体位,无法配合手术,一旦出现并发症则会非常危险。最终我们团队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在保留自主呼吸、镇痛镇静的状态下,准备为老人做超声引导下引流手术。术中老人一度出现血压低,心率慢,因为准备充分,经过及时调整方案,手术非常顺利,术后老人顺利清醒,心功能得到改善,病情稳定,最终顺利治愈。

我们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治病,不管有多艰苦,不管有多危险,不管有多少风雨,都应该迎难而上,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才是作为医生的使命。我坚信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朱喜增:全力救治,精心治疗

听!南阳一线医务工作者亲述抗疫故事

我叫朱喜增,疫情发生后,作为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我义不容辞地带领着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投入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

2020年1月22日,一例武汉旅居史发热患者以疑似新冠肺炎入院。我立即组织值班人员采取专业防护,第一时间完成临床资料采集等工作。虽然我们前期都已经进行了多次防护演练,但为了打消大家恐惧,发挥表率作用,我亲自接诊患者并带领患者完善胸部CT检查。经过随后的相关检查,该患者诊断为南阳市首例新冠肺炎(重型)确诊病例。经过14天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该患者成为我市首例重症治愈出院患者,极大鼓舞了医患斗志。

2020年1月31日中午,一例新冠肺炎(重症)确诊患者转诊到中心医院。该患者高龄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转入后我带领科室医生积极救治,联合中医专家深入病区查房,予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患者病情仍不断加重。2020年2月1日21时,与当班医生反复交代患者的注意事项后,我回到宾馆休息。刚到宾馆,又接到当班医生电话,该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不稳定,我一边电话指导医生调整救治措施,一边迅速往医院赶。经过各种抢救,但由于患者肺部病变严重,病情仍无缓解,持续无创呼吸机已经不能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时间就是生命,此时唯一能延长患者生命的办法就是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我立即带领着当班医生开始了中心医院第一例危重症患者的气管插管,雾蒙蒙的护目镜使工作困难程度明显升级,最终顺利完成插管上机,患者病情逐步稳定,大家悬着的心才暂时放了下来,过程可谓十分惊险。

病毒无情人有情,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我院共收治51例确诊患者,全市11例危重症中8例及28例重症中的16例均是在我院治疗的,每一个患者的救治过程都充满着凶险和斗争,每一个患者我们都全力救治。

通过参加疫情防控,我体会到,作为感染科医生,我们始终保持高度责任心,要勇于面对新发传染病,对每个病人做到全力救治,精心治疗,让老百姓放心。因为从上班就从事感染科工作,参加过非典甲流禽流感救治,感觉祖国的强大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坚强后盾。

孙晓林:去一线,我责无旁贷!

听!南阳一线医务工作者亲述抗疫故事

我是南阳市中心医院的孙晓林。2月16日的时候,我到疫情一线的重症病房任护士长,去接替在前线坚守奋战了二十多天的护理姐妹。当时危重病人多,护理工作繁重。防控形势也非常严峻。作为有20多年护龄,做了10年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我,去一线责无旁贷。

当时的监护病房有几位患者是上着呼吸机的,其中有2名患者上着膜肺,也就是刚刚我们郑主任说的高精尖的ECOM,也做着血液透析。患者身上插着各种仪器的管子,连着各种的输液泵、肠内营养泵的管子,护理难度非常大。因为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通气困难,痰液也非常深,需要我们护士拍背、翻身、吸痰,还要做一项特殊的护肺护理,就是俯卧位通气,让病人用一种特殊的体位趴下,这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我们要上6名护士为患者翻身,还要有2名护士协助放体位垫。1名护士盯着各种仪器参数,和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大家的动作又要协调一致,防止身上各种救命管道的脱落,并且要一根根小心妥善安置固定。从准备到做好,一个回合下来,要半小时以上,大家防护服里的衣服,头发都全都湿透了。

但是其他的工作还没有结束,还有其他的病人需要高难度的护理。病人大小便失禁,拉的满床都是,还有喷出的痰液,这些基础性的护理工作也需要我们为患者清洗、更换、消毒处理。这都是和患者、和病毒零距离接触的工作。常常是下班的时候大家拖着疲乏的身躯出来,脱下防护口罩,带上外科口罩,深深呼吸着空气,因为防护服里实在是空气稀薄。有的小妹妹眼里还含着泪水,但是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喊怕的。有的该下线了,还要留下来,她们说,我留下来就可以少一个姐妹来接替我。她们就少一分危险。

我也常常带着深深的感动工作,有时候我看到她们就仿佛看到了护理工作的未来,也为我是身在其中的一员感到自豪。作为参与者,作为护士长,我知道这其中的辛苦。这些护士有的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有的还是父母的小宝贝,但进入医院,她们都是科室的骨干。每当我看到这些想到这些,我的心就揪成一团,我知道我的责任重大,我必须在努力参与配合救治患者的同时,想尽办法保护大家,把他们从疫情病房安全地带出来。

其实能参与到这次新冠肺炎的抗疫工作中,是作为一名护士的荣幸,我们履行了我们的职责,尽了我们的一份力,看到一个个患者痊愈出院,我们内心很满足。

杨明生:作为一名党员,疫情就是号令

听!南阳一线医务工作者亲述抗疫故事

我是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明生,在1月21日下午,我在门诊接诊了一个“发热,呼吸困难”的病人,看罢病人的肺部CT片子,职业的敏感性和高度的责任感,我高度怀疑是“新冠肺炎”,立即上报医院,组织专家会诊,疾控中心采集标本,很快得到确诊。随后,相关部门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立即将患者及密切接触者隔离,及时控制住传染源,切断了病毒传播途径,避免了病毒在医院乃至南阳市的传播蔓延。

作为一名党员,疫情就是号令。我作为首诊医生,毫不犹豫带领两名医生、六名护士组成“新冠肺炎救治先锋队”,立即进入隔离病区,开始了紧张的隔离区工作和生活。

我在隔离病区工作的十五天内,正是新春佳节,每天二十四小时坚守阵地,做好各项工作安排,加强团队管理,每天认真查房,给病人做各种检查,组织专家会诊,研究每个病人的治疗方案,共收治确诊病人十例,其中抢救危重症六例,疑似病例二十例。每天查房时,耐心给病人讲解病情,心理疏导,消除恐惧心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隔离病区,严格要求医护人员,科学防护,严格消毒,合理治疗与护理,在我们团队工作期间,没有出现一个医护人员感染,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这一段时间的经历,我的最大感想是,新冠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疫情期间,每一个医护人员,甚至是每个人,都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共同战胜病毒!

听!南阳一线医务工作者亲述抗疫故事

来源:南阳报业传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听!南阳一线医务工作者亲述抗疫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