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受到过不少人的帮助,但是也有不少人迫害过他,这是创业的必然。按照孔子的说法“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即便是不对恩人感激涕零,那也不能痛下杀手。但是刘邦这个人是个奇行种,他做事情向来是天马行空,无所顾忌。

在他手下就有两个这样的人,一个救过他的性命,反而被处死;另一个满世界追杀刘邦,害得他抛妻弃子,却得到了极大的赏赐。粗粗一看,刘邦的行为有点诡异,但是细想一下,又不得不佩服他。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刘邦在夺取汉中之后,逼迫项羽自杀,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在刘邦对群臣论功行赏之时,有一个叫作丁公的人来到刘邦面前邀功。

“陛下,您还记得彭城一战吗?是老夫放走了您。”

刘邦一听便清楚了来者何人,他自然不会忘记彭城之战。那一场大战,他率领的50万兵马被项羽打得七零八落,自己也落荒而逃。项羽派出一个人去追杀他,这个人正是站立在殿前之人——丁公。

丁公在截获了刘邦之后,却没有将他捉拿回去,而是私自放走了他。丁公在放走了刘邦之后,他是如何向项羽交差的,刘邦不清楚。但是他至今还记得丁公放走他之后,他和好友夏侯婴的遭遇,他们遭到了另一个人的追杀,这个人就是季布。

季布作为当时的大将,投靠的是项羽麾下,奉命前来拦截刘邦。那一天刘邦真的是狼狈极了,他和夏侯婴坐在马车上一路狂奔,而季布率人马在其后一路狂追,上演了一出真实的速度与激情。

当然,刘邦最后侥幸逃过一死,但是他始终不能忘却当日的耻辱。在他坐上皇位之后,马上下令缉拿季布,并且许诺举报者赐千金。当然,刘邦当时的威望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加上季布这个人比较仗义,所以一直没有人知道季布的行踪。

不过东躲西藏始终不是办法,收留季布的这户人家就想如何能够永久的刘邦对季布的通缉。于是他们找到夏侯婴,希望他能够放季布一马。

夏侯婴为人豪爽正直,颇有几分侠客的气度,彭城逃难之时,正是他救了刘邦的两个孩子。他对季布的为人非常敬重,“一诺千金”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季布。因此他一口就答应了帮季布说话。

但是他也明白,刘邦那边不好糊弄,要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才能保全季布的性命。夏侯婴在思量了几日之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转移话题。他巧妙地将过错转移到了丁公身上,季布反而成了不可杀之人,丁公却遭到了刘邦的厌恶而被处死。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夏侯婴是这么跟刘邦说的,“季布吃的是项羽的军饷,自然要为项羽卖命;而丁公作为项羽麾下的士兵,却出卖项羽放走了您。这两个人您觉得哪个更该死?”这句话一下子就把刘邦给噎住了,简直是毫无破绽。

在顺利转移了话题之后,夏侯婴又全方位地夸奖了季布,顺便提了一下刘邦的痛处。刘邦的痛处是什么呢?那就是匈奴。夏侯婴告诉刘邦,“季布这个人在民间的威望极高,如今他前来投靠您,是您对抗匈奴的利器啊,您要重用他。”

刘邦在听完夏侯婴的话后,思考了一下,马上就做出了决定,那就是处死丁公。而当年追着他不放的季布,反而被封为了自己的近侍,负责守卫皇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刘邦最大的聪明之处。

他看似天马行空的做法其实含有很深的智慧,杀了丁公就是为了告诉自己的手下:背叛的下场就是如此。而他释放季布并且给他官职,简直是为自己打了一个大广告:主公刘邦是多么宽宏大量,连季布这样当初如此追杀他的人都可以容忍。

刘邦这一招可谓是一石二鸟,既在群臣面前杀鸡儆猴,树立威信;又在群臣面前提高声誉,扩大影响。只不过是杀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重赏了一个人,却有这么大的好处,这笔买卖刘邦当然求之不得。

跟随了刘邦半辈子的夏侯婴早就对他了如指掌,他在朝堂之上的言论不过是糊弄一下群臣,他清楚地知道刘邦一定会答应这笔买卖。至于夏侯婴为什么要救下季布,这可能季布为人过于正直,夏侯婴这个曾经仗剑走天涯的少年不忍心看他身首异处吧?总而言之,这件看似荒唐的事件就真实地发生在刘邦身上,细思之下,刘邦能打败项羽还真的是有两把刷子。

而多年之后,季布也展现出了他的价值。

刘邦死后,匈奴冒顿单于写信向吕后求婚,这对于大汉王朝而言就是赤裸裸的羞辱。而吕后当时权势滔天,如何能够忍受这般侮辱?大臣们也都纷纷觐见称要给匈奴颜色瞧瞧,暴脾气的樊哙更是嚷嚷着可率领十万大军去攻打匈奴。

这个时候季布却站出来说道:

“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樊哙的言论真该斩了!当年高祖率军四十万出击匈奴都还被围困,如今樊哙竟然说只要十万就能横扫匈奴,这是欺骗!并且秦国就是因为将兵力多数用于匈奴,才给了陈胜起兵的机会,直到现在还未恢复,现在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吕后被季布的直言一语惊醒,确实如季布所言,倘若真的对匈奴出兵,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汉王朝,很容易再度乱起来。秦国就是前车之鉴。

说季布的这番话拯救了汉朝一点也不为过,不然何以延续大汉的400多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