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外,琼山区还制定了《琼山区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挑选城区优质9所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一对一帮扶结对,发挥城区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后进镇村学校教学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协同发展。在琼山区教育局的支持和鼓励下,琼山区多校主动向国内优质学校伸出橄榄枝,派遣教师外出学习、邀请专家到校指点,学习京沪学校科学的教学模式,借鉴发达地区的教育理念,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的教学发展。

琼山区是海口市历史文化积淀的聚集区,即使城市变迁的步履匆匆,街道面貌日新月异地变化,但在历史长河中,琼山的文化却如陈年佳酿,历久弥新,韵味正浓。正是这样深沉的文化积淀,埋下了深厚的根基,为琼山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启动自贸区建设以来,琼山区的发展既追溯历史的根源,也追寻时代的脚步。琼山区教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结合教育实际,在强化政府职责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标任务按期实现,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师德师风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攀升。

增改扩并举

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近年来,随着海口城区经济不断发展,人口逐年增多,府城地区新增了滨江帝景、江畔人家等大型住宅小区,周围住户对于学位的需求日益增长。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府城地区,随迁的适龄儿童不断增多,也进一步加大了府城地区学位的压力。

琼山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推进区内“一校两园”的建设。自2018年以来,琼山区教育局主动对接财政、国土、规划、住建、城管、街道等单位,完成铁桥幼儿园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凤翔学校、椰博小学等项目建设。

椰博小学效果图

除了规划建设好新学校,琼山区还采取变堵为疏、调整结构、增加学位等措施,均衡府城地区教育资源,让城乡的孩子实现好上学、上好学。

据了解,琼山区每年财政预算安排100万元,邀请市属25名骨干教师、区属46名优秀教师对农村71名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上给予具体指导,农村镇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教育的均衡发展让乡镇学校出现了明显的学生回流现象,如三门坡镇谭田小学在移交地方前学生人数仅为29名,学生回流后人数增加到150名,学生人数翻翻;旧州镇中心小学通过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后,驻地官兵子女15人从城区回流就近上学。

铁桥中心小学、五岳小学、红星小学、那央小学……这是位于琼山区城乡结合部的偏远学校,由于地理位置不佳、生源不稳定、软硬条件跟不上,这些学校在几年前曾面临着许多办学困难。

为了解决该难题,琼山区委、区政府决定将铁桥中心小学、五岳小学、红星小学及那央小学由府城学区下属的完全小学升格为琼山区属小学,分别升格并更名为琼山九小、琼山十小、琼山十一小、琼山十二小。这标志着学校办学水平将有大提升,对琼山区学位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

2015—2017年,全区投入近1亿元,完成琼山七小、琼山文庄一小、琼山五小、琼山九小、琼山十一小等学校综合楼新建或改扩建工作,增加学位5000多个。2018年,启动府城中学、琼山十二小教学综合楼改扩建项目,预计可增加学位2000多个。此外,椰博小学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9月份开学,可增加学位1800个。

打好教研组合拳

为教学提升安上加速器

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近年来,琼山教育工作者对标全市优质学校,通过设立“教学教研质量年”,向课堂要效率,向教学要质量,把教研的效率转化为教学的成绩。

“质量年”的开设,不仅对教师们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对各级各校一把手干部也有了更明确的职责分配。“推门听课”在琼山区已是常态,把听课要求落实到行动上,由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年级级长等领导干部带头,基层教师可以随时推门听老教师、有经验教师的课。教师在随机被听课的情况下,便自觉提紧课堂教学效率准绳,促进高效课堂在校园的“生根”。

琼山区各校还积极打破校际壁垒、学科壁垒,开放校园、开放课堂、开放研究,琼山区各校在相互学习交流中自加压力、自生动力。在琼山区教育局的支持和鼓励下,琼山区多校主动向国内优质学校伸出橄榄枝,派遣教师外出学习、邀请专家到校指点,学习京沪学校科学的教学模式,借鉴发达地区的教育理念,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的教学发展。

琼山二小与上海创高教育管理发展中心签约合作办学,东门一小与首都师范附属朝阳实验小学签订了为期三年的联手帮扶协议,促进合作共赢。东门一小、琼山二小率先迈出与名校、名机构“联姻”第一步的学校,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的教育教学发展。

此外,琼山区还制定了《琼山区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挑选城区优质9所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一对一帮扶结对,发挥城区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后进镇村学校教学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协同发展。

2015年至2018年,小学学业质量监测全区整体成绩显著提高,中考成绩也稳步提升。在2018年小学学业质量监测中,旧州镇中心小学、红旗镇中心小学总平均分、总合格率和总优秀率均位居全市乡镇前十名,琼山三小、琼山六小和琼山七小的总平均分位居全市公办学校前十名。

设立质量年、向教育发达地区“取经”、一对一结对帮扶……琼山区打好多套教研教学组合拳,为教学质量提升安上加速器。“我们正用‘奋进之笔’为琼山教育‘扬帆破浪’,驶向教育现代化的‘彼岸’。”琼山区教育局局长陈育胜将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视为琼山“教育提质战”的初心和目标。

学校“优质+特色”

教育百花齐放

近年来,琼山区教育局积极打造“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积极引导各中小学挖掘办学优势,充分发挥学校主观能动作用,全力打造琼山区教育新形象和新亮点,进一步丰富了琼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尊手握钢枪的独立队战士铜像,总高10.4米,其中铜像高4.6米,座高5.8米,基座正面刻有徐向前元帅在1989年5月的亲笔题词‘琼崖抗日先锋’几个大字……接下来要参观的是‘琼崖抗日战争历史馆’……”不久前,身着红装的云龙镇中心小学红志小导游冼诗梦在琼崖红军改编旧址,指引家长和同学们参观琼崖抗日战争历史馆。

“红志小导游”志愿服务活动是云龙镇中心小学结合办学特色,利用云龙特有的红色教育素材,培养红色志愿义务小导游,为学校隔壁的琼崖红军改编旧址提供志愿讲解服务,培养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期“文化自信”背景的指引下,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中心小学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着眼云龙中心小学的“红志教育”办学特色,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以“红色信仰”为中心,大力开展红色信仰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除了云龙镇中心小学的红色特色教育,“优质+特色”的办学路径也在琼山区的各城乡学习兴起。

文庄一小设立国际象棋特色课,深受孩子们喜爱;东门一小与农科院合作,开设实验课程;琼山二小创建书香校园,学生“处处有书看,时时有书读”;琼山三小体艺特色办学,百年老校育新苗;琼山四小利用名师资源优势,与琼台师范大学合作设立美术工作室;琼山五小开设了管弦、独轮车等兴趣班,举办精彩的大课间活动;攀丹小学聘请外教开展新活力英语教学,有效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琼山二中开展凸显维护自然生命、丰富精神生命和提升社会生命的“三色教育”活动……

琼山区各校“优质+特色”教育的开展,既传承历史的光荣传统又弘扬科技的创新精神,各校用科学和智慧谱写出成绩,为海口各校特色学风建设树立旗舰标杆,全面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采编:刘晓惠

微信号:海口日报教育周刊

欢迎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