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10公里珠水丝路步行径,带你从沙面逛到海心沙

去年,7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行径之一的珠水丝路石室教堂、沙面路段开始进入改造阶段,沿线的人行空间、配套骑行空间、主题标识系统等逐渐完善。而今年,改造行动将继续东延,直至海心沙区域。由此,一条长达10公里,覆盖面积320公顷的珠水丝路步行径将浮出水面。4月26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和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政论电视公开论坛节目《羊城论坛》“提升新时代广州文化软实力大家谈”上,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名城保护处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介绍了上述情况。

珠水丝路改造东延,今年将改造至海心沙

2015年,广州进行第五次文化遗产普查,彻底摸清了广州的文化家底。“1个历史城区,26片历史文化街区,19片历史风貌区,91条传承村落,60栋骑楼,38处骑楼类历史建筑。”该负责人介绍,广州文化遗产家底丰富,目前广州实行分类施策、全要素保护的原则,探索文化遗产与城市功能融合。

美!10公里珠水丝路步行径,带你从沙面逛到海心沙

近年来,规划部门策划了7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行径,未来广州街坊和外地游客可以沿着这些步行径“走读”广州,品美食、看风情、长知识。历史文化步行径规划、建设将与周边历史文化街区的提升、更新相结合,以“穿越上下两千年,追忆古今羊城事”为主线,策划一系列具有主题特色的历史文化步行径,串联一批最能反映广州历史底蕴、最能体现广州文化特色、最能展现广州传统风貌的建筑、街道、街区,形成一批“既能喝凉茶又能叹咖啡”的文化景点、景区和特色区,同时考虑开展沿线重点片区的城市设计和一系列主题性品质提升工程策划研究。

该负责人介绍,去年,7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行径之一的珠水丝路石室教堂、沙面路段开始进入步行径改造阶段,沿线的人行空间、配套骑行空间、主题标识系统等逐渐完善,恢复了街道生机。而今年,改造行动将继续东延,直至海心沙段。由此,一条长达10公里,覆盖面积320公顷的珠水丝路步行径将浮出水面。

珠江文化带西堤街区改造工程9月底将竣工

3月初,荔湾区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了《珠江文化带西堤街区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沙面岛整治提升工程和芳村大道南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的询价文件》,提出将对沙面、西堤以及芳村大道南一带进行整治提升。3月26日,广州市荔湾区旧城改造项目中心现对珠江文化带西堤街区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进行公开招标。

美!10公里珠水丝路步行径,带你从沙面逛到海心沙

根据招标公告显示,此次改造项目位于西堤街区人民南路、沿江西路、新基路范围,改造面积约60000平方米,道路长度约1500米。主要建设内容为街区场地改善、背街里巷改造、建筑立面更新、照明品质提升等,包括车行道、人行道、人民高架桥底的整饰改造和景观照明改造等。项目总投资为2.4亿元,根据工程合同,2019 年9月30日前各项工程将全面竣工。

今年的荔湾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美丽荔湾,高质量建设精品珠江西十公里,有序开展沿江西路、沙面等历史建筑风貌区景观设计。目前,荔湾区正在逐步进行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从永庆坊项目,到沙面环境整体提升,再到沿江路一线改造,越来越多的实践为区域产业活化不断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破旧厂房有望变身高端产业园

论坛上,多位嘉宾提出,广州工业遗产丰富,可通过工业厂房改造、活化等,提升工业园区的文化效能。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今年3月30日印发了《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提出挖掘存量工业用地资源,鼓励用地单位在符合城乡规划、消防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土地整理、开发建设地下空间等途径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这对历史工业园的改造将是利好。

美!10公里珠水丝路步行径,带你从沙面逛到海心沙

记者还了解到,4月24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出台《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对一定时期(5—10 年)内适宜保留用来发展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远期需结合城市功能进行调整用途的村级工业园区,在保障建筑、消防安全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允许通过综合整治的方式提升利用效率。对于村级工业园具有合法手续的用地,通过局部扩建、加建、改建等方式实施综合整治,优先解决电房、公厕、消防设施、垃圾站、污水处理站等市政基础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建、扩建增加的建筑面积原则上不超过原有合法建筑面积的 20%,且不突破《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穗府办规〔2019〕4 号)规定的工业用地容积率上限标准。其他用地在不增加用地面积及建筑体量的前提下,允许通过原状整饰、局部拆建的方式达到消防和安全整改要求。

【记者】柳时强

【图片】符超军 肖雄

【校对】蓝淑茹

【作者】 柳时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