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起义之初气势如虹,不仅冲破清军的重重围困,攻占永安(今广西蒙山县),且以势不可挡之势挥军北上,出广西,入湖南,攻武昌、克南京。在战场上,太平军将士以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性的改良了一些战术应用于战场之上,曾一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甚至令太平军最强劲的对手,湘军统帅曾国藩感到钦佩,指导湘军对此进行借鉴和效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太平军屡克名城的制胜法宝:穴地攻城。

太平天国改良一战术屡克名城,竟使湘军曾国藩钦佩效仿

穴地攻城古已有之,早在战国时期,墨子就曾系统性的总结出攻城十二法,分别是: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车贲轀和轩车。其中“穴”指的就是穴地攻城。古代的穴地攻城是用挖掘地道的方式,绕过高大坚固的城墙直达城内,通过里应外合、内外夹击的方式进行攻城。我们都知道,在冷兵器时代,坚固厚实的城墙配合既宽且深的护城河构成了抵御外敌入侵的绝佳防御工事,而如何突破城墙及护城河便成为决定攻城胜负的关键节点。

太平天国改良一战术屡克名城,竟使湘军曾国藩钦佩效仿

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19世纪中期,正是冷热兵器互相效汇的一个特殊时代,当时火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太平军队伍中有一批贵县银矿工人,他们擅长土工作业和燃放火药实施爆破,因此巧妙地将这一技术结合穴地攻城,极富创造性地改良了这一战术。太平军在城外隐蔽之外开挖地道,直通城墙根下,然后挖一巨洞,在洞内埋置大量火药,趁敌方防守松懈而我方准备就绪时,点火炸塌城墙,随即攻城部队一拥而上,从城墙缺口冲入城内,打开关闭的城门,从而一举占领城池。

太平天国改良一战术屡克名城,竟使湘军曾国藩钦佩效仿

太平军这一经过改良的穴地攻城战术,第一次运用可以追溯至围攻桂林战役。自永安突围后,尾随而至的清军乌兰泰部在仙回岭大败太平军,被杀2千余人。随后太平军在“天父”“天兄”号召下誓死血战,在前山大败乌兰泰部,斩天津镇总兵长瑞、凉州镇总兵长寿、河北镇总兵董光甲、郧阳镇总兵邵鹤龄等官兵5千余人,并缴获大批军械辎重。军师杨秀清获斥侯来报,省城桂林兵力不足,防守空虚,于是率军北上,围攻桂林。猛将罗大纲先率数百人乔装成清军,企图混入城内,却被提前入城的清将向荣识破。太平军赚城不得,随即围城,并首次采用穴地攻城法。桂林地属喀斯特地貌,地下多为石灰岩,不仅地道难以开掘,而且地下水丰富,火药极易受潮。太平军围攻桂林33天无法破城,遂撤围北上,用穴地攻城占领全州。

太平军进入湖南,道州、郴州的数千煤矿工人加入太平军,由此设立土营。土营初期设指挥1人,将军一二正副4人,后增设指挥30余人,将军600余人,遍布于太平军每一支出征队伍,它类似于现代工兵营,主要负责土工作业,实施穴地攻城。太平军依靠这支“特种部队”,在攻占武昌、南京、庐州等地的战役中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不过,再厉害的战术也有弱点,太平军在围攻长沙期间,穴地攻城法便遇到了克星,从而功亏一溃。1852年8月,太平军驻扎郴州,西王萧朝贵探知长沙城防御薄弱,遂率部奇袭长沙。萧朝贵率林凤祥、李开芳及3千精锐抄便道赶赴长沙,占领城外妙高峰,用大炮猛轰城内,湖南巡抚骆秉璋固守待援,守城将士开炮还击,萧朝贵不幸中炮牺牲。

太平天国改良一战术屡克名城,竟使湘军曾国藩钦佩效仿

洪秀全率大军闻讯赶来,对长沙发动猛烈进攻的同时,指挥土营在魁星楼、金鸡桥一带挖掘地道,实施穴地攻城。时任巡抚幕僚的左宗棠献策,在城内城墙下开挖深坑,埋置水瓮,并征集盲人坐于瓮中,借助盲人超强的听力辨别地道开挖方向和进度,然后迎着地道开挖,挖通后灌入秽物和水,破坏地道并淹死太平军土营官兵。这一招甚是厉害,太平军开挖的地道大都遭到破坏,长沙迟迟未能攻破,最终太平军撤围向西,绕道北上。

左宗棠的破解办法虽有奇效,却因受限于当时落后的通信状况,并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太平军一路北上,在益阳、岳阳获得民船数千艘,建立水营,进而以水陆大军进逼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和守将双福据城死守,太平军水营在江面搭建浮桥,渡兵发起进攻,又在城外挖掘地道,城内清军缒城而下,破坏地道,守将双福却严申军令,禁止出城击敌。太平军得此“天助”,干脆在清军眼皮底下开工,1853年1月12日,地道挖通,直达文昌门下,随着一声巨响,城墙被轰塌20余丈。太平军蜂拥而上,从缺口处冲入城内,武昌宣告失陷。

太平天国改良一战术屡克名城,竟使湘军曾国藩钦佩效仿

此后,太平军更是将穴地攻城法运用的如火纯青。攻南京,轰塌仪凤门城墙,占庐州,轰塌大西门城墙。与此同时,太平军对穴地攻城法也进一步加以优化和改进,发明了一条地道,多路起爆的方法,以扩大缺口面积,使守城清军无法围堵。还发明了双层穴地法,即一条地道,开挖两层,先引爆第一层,待守军前来围堵缺口,再引爆第二层,庐州正是因此而被攻克。针对左宗棠提出的“埋瓮静听”破解法,太平军在开掘地道时安排人敲锣打鼓,干扰盲人听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太平军层出不穷的穴地攻城法,使得最强劲的敌手,湘军统帅曾国藩钦佩不已,到太平天国后期,湘军也纷纷借鉴效仿此法,在收复吉安、安庆、南京等城镇的战役中百试百灵。直到后来,李鸿章用西洋开花大炮轰垮城墙的新式战法得到推广后,穴地攻城法才退出历史舞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