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来乡长亲自带人出马,出于礼貌,企业老总招待他们用餐,起先说:“今天只喝酒,不谈工作。陶渊明在乡村的日子里,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喝酒、聊天。

原标题:酒杯中的陶渊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乡长想办一个乡镇企业,但是资金不够,甚至连电力也解决不了。于是他派人去找当地一家大企业,想直接把企业用电接过来。这个大企业属于省里管辖,他们对乡里的请求并不热心,双方谈了几次,都没有谈成。后来乡长亲自带人出马,出于礼貌,企业老总招待他们用餐,起先说:“今天只喝酒,不谈工作!”后来喝高兴了,话越说越多,不自由主又谈到了接电的事。企业老总这时酒兴已高,他对乡长说:“你再喝三杯白酒,我就同意了!”乡长一听,说:“好!一言为定!”毫不犹豫地再喝了三杯白酒。回到家里,乡长醉了,但是事情也办成了。

这个故事很真实,也很平常;走南闯北的生意人,这样的事也见得多了。不过人们只知道“一喝起酒来,办不成的事也就办成了”,却很少去想其中的道理。然而根据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说,除了理智上的考虑,人们更喜欢靠感情办事;对于可办可不办的事,做不做取决于他的感情态度。喝酒喝多了,知心话讲多了,心灵距离拉近了,陌生人就变成了好朋友,事情就自然做成了。谁不愿意为好朋友做事?很多人都觉得,一次畅快的饮酒,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酒桌上说的话,转眼就忘了,但一起喝酒的人,却给自己留下了亲切的印象。道理就这么简单。

既然道理很简单,我们还可以接着往下想:“如果经常跟别人保持一种良好的感情,是不是办事就顺利多了?”回答是肯定的。可是很多人却没法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损害了别人的感情。这其中的道理是:因为自己缺乏自觉的意识,不知道怎样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感情。而自觉的意识,需要文化的熏陶和培养。

前面所说的故事,发生在庐山脚下。庐山在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北面是奔流不息的长江,东面是烟波浩渺的鄱阳湖。这里风景优美,文化景观众多,旅游参观者络绎不绝。而去过庐山的人,在有意无意之间都会听到一个名字: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生活在庐山脚下,创作了很多田园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名句,如《桃花源记》等名篇,几乎是家喻户晓。对于中国人来说,陶渊明身上有着无穷的魅力,“粉丝”极多,例如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人都是他的崇拜者;他的诗歌引起了无数文人的模仿和唱和,他的诗句催生了数不清的书法、绘画、园林艺术,以及遍布全国各地的“桃花源”等。

对于陶渊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价可以有无数种。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他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与大自然的高度融合;他也是一个生性淳朴,与乡亲、朋友关系极好的人。这些都是他产生魅力的重要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例如他的《移居》诗: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又如他的《饮酒》诗: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陶渊明在乡村的日子里,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喝酒、聊天。酒不用很好,只要是和好朋友、老农民在一起喝就行;也不要什么高档酒店,甚至在松树下铺点草就是喝酒的场所;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拉家常,道古今,谈天说地,无话不谈。这是一种多么令人陶醉的生活!甚至有时陶渊明请人喝酒,自己先喝醉了,叫别人先回去——这种看起来不礼貌的行为,别人却一点不在乎,反而觉得他更可爱。

有人会觉得,陶渊明固然好,可是我们哪能学他?其实,我们不需要学习陶渊明的生活方式,更不需要把他想象成一个高不可攀的伟人。只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有了陶渊明的精神:关注真情,善于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真情,自觉地去培养真情。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在不喝酒的时候品尝到酒的韵味,在现代生活中感受到古朴而真诚的人情味。

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习惯于保护自己的隐私,以为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习惯于封闭自己,与身边的人“老死不相往来”。其实,换一个角度去想,一个人在生活中,工作中,总是会充满各种烦恼和痛苦,需要找到倾诉的对象;如果有人愿意听自己的倾诉,我们也乐意听别人的倾诉,彼此的心里便会舒坦不少。在古代,人们可以到大自然中,解除自己的烦恼,但都市中的我们,没有这样条件,解除烦恼的最好方式就是彼此的倾诉。我们喜欢保护自己的隐私,是因为总存在着防范心理,生怕别人用这些来攻击自己。为此,人们在冷静的时候,在清醒的时候,总喜欢板着脸,遮掩自己的一切;只有到了酒酣耳热之际,才可能袒露自己的胸怀,诉说自己烦恼,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别人的认可或者劝慰之中,清除掉心中长久积累的“垃圾”。能形成这样的人际关系,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就像那位乡长喝下了三杯白酒,也就让企业老总感到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交心的人;有了这样的感觉,为他办点事,也就不在话下了。

如果我们在闲暇的时候,花上几分钟,读一两首陶渊明的诗歌,感受一下其中的人情味;这是很容易做的。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对诗歌中的真情产生向往;向往多了,我们就喜欢到生活中寻找类似的真情;习惯于寻找真情的人,就喜欢培养真情;真情培养得多了,慢慢就会感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一天你会发现,身边的人目光变得温和了;跟人打交道时,那种过分的猜疑和防范没有了,睡觉也踏实了。心灵轻松和愉悦的感觉多了,于是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读别的书,感受更多的情感,懂得更多的道理,因而大大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让我们回到前面的故事吧。当乡长端起酒杯的时候,如果他想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人情人性,那么他就是喝醉了,也还是个明白人,也还是个受人欢迎的人;反之,他醉了就是真的醉了,比醒着的时候更痛苦。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来源:陶令酒业 作者:吴国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