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果子哥

前几天,在急诊血常规检验中,审核报告时,发现一44岁男性患者血小板竟然只有6*10^9/L(详见图一)。

44岁?男性,腹泻患者,血小板6?立刻引起了我的警觉,抽血不够顺利,凝了?还是血液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冷凝集抗体?脂血?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仪器故障?

查询患者其它检查结果:大便常规正常,生化结果K 3.87mmol/L,Na 141 mmol/L,CL 104.0 mmol/L,ALT 75.2U/L,AST 37.7 U/L,UREA 10.41 mmol/L,CREA 85umol/L,GLU 13.47 mmol/L 。生化血糖偏高,其它未见明显异常。

询问患者有无血液病史,及有无家族史,均告知无。皮肤外观未见明显出血点。

检查质控,排除仪器故障。仪器Sysmex XN-550报警显示PLT Abn Dst、Thrombo-(详见图二)。根据血常规检查复检规则,推片复检,发现血涂片体尾交界处血小板较少,甚至未见血小板,但是尾部发现大片血小板聚集(见图三,图四)。

考虑患者有可能存在假性血小板减少,根据以往经验,抽血后血液还保持一定温度,应该跟冷凝集关系不大。

为妥善处理检验结果,与患者沟通,重新采集血液,用枸橼酸钠抗凝管。再次上机检测,血小板结果是199*10^9/L。再次对第二次用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的血液推片观察(见图五,图六),体尾交界处血小板散在分布,尾部也未见凝集现象。

用枸橼酸钠抗凝管测得完全正常,证实此病例系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见表一),采信第二次结果。

图一, EDTA-K2抗凝血检测的数据

图二,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的数据

图三,EDTA-K2抗凝血涂片,体尾交界处血小板少见

图四,EDTA-K2抗凝血涂片,尾部易见血小板大量聚集

图五,枸橼酸抗凝血涂片,体尾交界处血小板分布正常

图六,枸橼酸抗凝血涂片,体尾交界处未见血小板聚集

表一,不同抗凝血结果比较

对本例患者结果回顾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 加深了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病例的认识。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可能跟EDTA可以活化血小板,使其表面抗原与自身抗体反应,最终出现血小板聚集。

2. 报告审核时,要注意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尽可能详细的询问病史,结合临床做出判断,避免盲目依靠机器数据,发出错误报告。

3. 要根据血常规复检规则,及时推片复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 充分考虑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可能因素,排除各种可能性。

5. 与患者充分沟通,避免患者不理解而产生抵触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6. 一张小小血常规数据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要增强责任意识,发出合格报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