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讯今年10月,文化盘龙“名师荟”推出了“我在盘龙修文物”系列活动,并在全省首推古建筑修复研学之旅。昨天(11月3日),“我在盘龙修文物”活动再次起程,通过盘龙MoreLife公共文体旅惠民服务平台报名参加的30位历史文化爱好者,与文物专家一起漫步盘龙,一同回到记忆中的老街,寻找藏在盘龙区大街小巷的旧时光。

本次“漫步盘龙”活动以文明街11号欧氏宅院为起点,徒步经过南太桥“铜犴”、尚义街小白楼,最后到达终点真庆观。活动还有幸邀请到了昆明市盘龙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李云欣先生,作为昆明市盘龙区荣誉文化志愿者,带领参加活动的市民参观了这四个文物并讲解相关历史知识。“我在盘龙修文物”系列活动旨在唤起更多市民对昆明古城的记忆,感受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从而更加喜爱、关注文化的传承及古建筑的保护。

昨天(11月3日),参加本次活动的30位市民齐聚文明街11号欧氏宅院,开启了本次漫步之旅。李云欣告诉大家,欧氏宅院建于1922年,原为滇军旅长欧阳永昌所建私宅,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现为昆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欧氏宅院是典型的三房一照壁式二层楼房,为毛石基础,土木结构,坐北朝南。整体建筑雕梁画栋,挂饰精美,做工非常考究,雕刻工艺精湛。

参观完欧氏宅院后,记者随队伍步行来到了盘龙江西岸南太桥旁的“铜犴”,也就是老昆明人俗称的“金牛”。铜犴铸于1864年,整个身体均由黄铜铸成,身长约2.3米,高1.5米,背有一圆孔,腹中空,双眼注视着盘龙江,似在监视着江水的变化。李云欣告诉大家:“铸牛于盘龙江旁的用意在于‘以镇水怪’。据传说,金牛身下有口井,井壁上有孔通着盘龙江,当江水涨到井孔时,空气便会从牛背孔排出,发出翁鸣声报警。这便是民谚说的‘金牛叫三声,水淹东大门’。”

讲完了铜犴的由来,李云欣问大家是否听说过昆明飞虎队纪念馆?“飞虎队”的故事在昆明虽然众人皆知,但说起纪念馆,很多市民却答不上来。李云欣带领大家来到了位于尚义街60号的尚义街小白楼,也就是昆明飞虎队纪念馆。在馆内,他和大家讲述了昆明与“飞虎队”深厚的历史渊源,飞虎战机第一次升空作战是在昆明,飞虎英雄第一次击落敌机也在昆明,“飞虎队”从这里诞生,在这里成长。飞虎队员们以鲜血和生命在昆明的上空筑起了一道空中屏障,在昆明的抗战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漫步盘龙”活动的终点站——真庆观,“盘龙文化体验官”陆忆岚告诉记者,这是她第四次参加文化盘龙“名师荟”的活动,每次活动后都会认真撰写研学日记,还会制作游学视频和朋友们分享,她对“我在盘龙修文物”系列活动非常感兴趣,所以报名参选了“盘龙文化体验官”,希望能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出一份力。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罗昆娅

责编:许馨予 一审:秦聪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