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习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总书记发表了讲话,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对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期望——“六个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今天,小编仅就“情怀要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情怀”?

情怀的本意就是以心灵的满足而不是功利的得失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的一种品质。一件没什么用的事,还是要去做,也许只因为喜欢,也许只因为它看起来很美;一件看起来今生都很难实现的目标,还是要做,因为它就是我向往的目标。情怀不外乎浪漫主义、牺牲精神、理想、信念、情调、情趣、执念这些词。说到底,情怀就是人们对自己向往的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情怀就是我们所说的“诗与远方”,有情怀就是有精神追求。

按照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是在物质特别丰富之后,才产生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但小编理解,如今在人们口头上经常会使用的“情怀”二字,恰恰是强调,在如今物质还远没有达到很富裕的情况下,人更应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以牺牲小我的坚定执着信念,去追求远大的理想——实现自我的心灵完满、灵魂充盈、人格完美、道德高尚,最终带领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也就是说,在物质尚未达到很富足的阶段,更需要提升精神动力,激励人们去战胜艰难困苦,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民主革命时期,在温饱不济的情况下,却要改天换地,建立新中国,凭的就是这种革命的情怀。

二、“情怀要深”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如今,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老师怎样才能做到“情怀要深”呢?

第一,关注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关注时代发生的改变。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以来,中华民族逐渐走向复兴和强大的时代。我国已经走过了“站起来”、“富起来”的阶段,正在迈向“强起来”这个宏伟目标。今年适逢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70周年之际,我们要满怀激情地把伟大祖国创造的辉煌历史展示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的心灵。

第二,关注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三观”的历史重任,因此,教师本人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科学的理论来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生活。教师既学理论,又要关注社会,把目光投向现实社会,关注现实的中国的重大热点事件,重大新闻,关注国际局势,要善于从各种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上获取准确、合法而又新颖的信息,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分析,教给学生分析现实的一把“金钥匙”。

第三,汲取养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的职责比较特殊,既要传授科学的理论知识,又要加强育人思想,通俗地说,就是要向学生输送精神能量的。教师要输送正能量给学生,那么,教师本人必须要加强学习,继续充足的养分,让自己充满正能量。所以,教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要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教师还要密切结合实际,从社会实践中学习新颖的改革成果,汲取朴素的思想感情,丰富的社会经验,涵养自身精神品格,从而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第四,丰富思想。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价值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多种多样信息和思想观的碰撞和冲击,面对社会和时代的这种新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是要在关注时代、社会和吸收养分的基础上,自身的思想内涵要丰富,要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道德品格,理想信念,并用自己的思想体系来有效约束自己,形成有魅力的人格,来感染青少年学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