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九曲十八湾,老君峰奇山成胜境。被当地人称为“倒发一千年”的蔡氏老屋就坐落在金沙江畔的会东县铁柳镇人民村境内。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走进这座百年老屋,就仿佛行走在一段缱绻的历史的烟尘中。

题记

蔡氏老屋是一座建于清朝末年的土木架结构四合院。从远处眺望,蔡氏老屋背靠青山,面临江水,左右山川虎踞龙盘。时值深秋,四处青松叠翠,芳草茵茵。

走进这座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屋,但见筒瓦的屋面,飞檐翘角;木质的椽柱,雕梁画栋,整座院子散发出了浓郁的时光韵味。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由双木构成的老屋房梁由双木构成,且尖对尖朝里,根部朝外;堂屋门前的两根木质柱子,树根朝上,树尖朝下。这种用料方式在中外建筑史上,鲜有例子。

建筑也是有生命的,蔡氏老屋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百余年时代变迁、世事沉浮。通过走访蔡氏家族人、翻阅地方史料,一段有关蔡氏老屋“厚德载物、积善成福”的往事凸现出来。

大约两百多年前的清朝时期,蔡氏祖先蔡永贵从湖南老家举家迁到了现在的会东县铁柳镇人民村。他到这里山青水秀,便以做坛罐为生在此安顿下来。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家业渐大,成了地方的旺族。

话说到了蔡颜成这一代,蔡氏族人已是财源滚滚,人丁兴旺。这样一来,已有的房屋就显得拥挤。于是,一家人便商议分家。因蔡颜成是这辈中的老大,又娶了妻,自然就得带头分门立户。

这蔡颜成在蔡氏的当代儿孙中属最机灵、最勤劳且烧制坛罐手艺最精湛的一位。分门立户后,他和妻子汪氏选择在马家屋基(即现在的蔡氏老屋)新修房子。蔡氏家族在当地是大富人家,蔡颜成也小有积蓄,于是请来土匠、木匠,大兴土木,开工修房屋。

挖基脚、砌墙、盖瓦……竖柱、推板、刨檐……开工那天,蔡家杀猪杀鸡杀鸭;工匠们各司其职,干得热火朝天。很快到了午饭时间,饭桌上有鸡汤、鸭汤,还有猪肉、菜汤。大家坐到饭桌前,心中暗说:毕竟是大富人家,真舍得。可等到大家动筷时,发现精肉特别少。

一个木匠忍不住说:“咦,肉怎么这么少,尽是骨头、筋、肚杂之类的?”另一位说:“慌什么?好肉等一下主人家会添来的。”于是,大家放慢吃饭速度。可是,左等右等,也不见主人汪氏来添肉,最后只好连肉汤也全部喝光。

“哎,这顿饭吃的,那叫一个不爽!”木匠们一边干活一边开始埋怨。一个土匠说:“等着吃晚饭吧,晚饭可有你好吃的!”

到了吃晚饭时,工匠们一看,饭菜和中午一样,还多了两个剩菜。工匠们一直满怀希望,等待汪氏来添肉。心想,我们忙了一天了,晚饭也该多上点肉了吧!哪知等到最后吃完饭,也不见汪氏来给他们添肉。

晚饭后,累了一天的工匠们在上床睡觉时你一言我一语嘀咕:“这家人明明是大富人家,怎么这么吝啬?鸡肝鸭肝、鸡腿鸭腿,都不见。猪肉也只有那么一丁点,好肉都舍不得给我们吃。”

一连几天都这样。很快,十多天过去了。

这一天,工匠们看见主人蔡颜成拉着一只山羊回来,磨刀霍霍。工匠们喜出望外:还是男主人大方,舍得杀羊给我们吃!又到了吃饭时间,十几个工匠围着两大盆羊肉,吃着吃着,感觉又不对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说:“你的面前怎么那么大一堆骨头?”另一个也不示弱:“你的面前骨头还少吗?”大家互相看了一下,个个面前都堆了一大堆骨头。最小的那个木匠说,:“我拈的全是带骨头的。”老木匠接口说:“我专啃骨头!”“我们也专啃骨头啊!肉呢?”大家左看看右看看,摇摇头,都一下全明白了:精肉让女主人汪氏给藏起来了,不给我们工匠吃!

有一位小木匠趁着收碗筷的时机,小木匠偷偷到厨房里看了一下,发现有一口小水缸被一个小簸箕盖着,以为是一缸水,掀开一看,哪里装的全是精瘦肉。

一连几天,大家没有吃上那个腌在水缸里的羊肉。小木匠心里很气愤,把汪氏用缸子腌肉的事告诉了大家。工匠们一听气坏了:“这个汪氏,太过分了,修房盖屋是好事,我们每天那么辛苦,那么尽心尽力!那么累!居然这样对待我们!”

“坚持几天吧!过几天马上就要上房梁了,房梁一安好,檐子钉上去,把瓦盖好,这房子就算是修好了。”一位老工匠也说。

小木匠因为亲眼看到了汪氏腌的肉,心里那个气就别提了:“谁偷懒了?我们都勤快着呢,利落着呢!我们累死累活给主人家干活,可女主人倒好,把好肉藏起来,让我们每天嚼筋啃骨头。我们也学她偷工减料,让她知道我们的厉害”

土匠们一听摆摆手:“不行,怎么偷工减料?把墙少砌一块砖?把屋少盖一片瓦?这些都做不到!”

老工匠也说:“把柱子锯短?把檐子削薄?我们做木匠的更做不到!”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绞尽脑汁出主意。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老木匠一拍大腿,神秘地说:“办法有一个!”大家齐声问:“什么办法?”老木匠放下手里的工具,招呼大家靠近他,小声说:“我们鲁班祖师爷修房,不是传下来一个规矩吗?给房子竖柱子时,必须大头朝下,小头朝上,顺着大树的长势来竖,以示主人家的运势向上长,大顺大发;安房梁时,必须是大头后面接小头,小头还不能削尖,就像一棵大树横着放一样,小头对大头,以示这家人的运势会横着发。这竖柱子和安屋梁就是取‘横竖都发’之意。如果我们在竖柱子和安屋梁时把它反着来,柱子倒着竖,安屋梁时尖对尖。那这家人以后不就是‘不顺不发,横竖都要倒霉’吗?”

大家一听:“对!这个主意好,就这样办!”

从这以后,每逢吃饭时,工匠们便会心照不宣的会心一笑。他们怀揣着这个秘密,再也不抱怨主人家不多给肉吃这件事了。

经过几个月的忙碌,蔡颜成家的新房竣工。看到倒着的两根廊柱和尖对尖的房梁,工匠们觉得出了一口恶气,都准备讨了工钱后各自回家。

哪知在付清工钱后,女主人汪氏不让工匠们马上离开,说有重要的事要向大家交代。

一会儿,工匠们便看见汪氏带着邻居们抬着两大筐肉进来,放在屋子中央。只听见汪氏说:“你们在我家这里干活,好歹能吃饱,可是我知道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家,一年难得吃几次肉。这些精瘦肉是我替你们省下来的,拿回去让媳妇娃娃老人们尝尝。”

工匠们一听这话,顿时愣住了。“哎呀,原来是这样,我们错怪这家人了!”口直心快的小木匠哽咽着对老木匠说,“我们得想想办法,不能坑好心的主人家。”

老木匠捋了捋胡子,低声对小木匠吩咐了几句什么。于是,师徒俩摆上香案,点上香,拜祭了鲁班祖师爷。接着,只见老木匠把斧头别在腰间,顺着廊柱子倒爬上去,绕梁三周,用斧头在柱子上敲了三下,大声问小木匠:“下面有人吗?”小木匠带着工匠们大声回答:“有!”接着老木匠又领着众工匠说:“汪氏心善,蔡颜成家倒发一千年。”工匠们齐声呼应:“发!发!发!”

自此,蔡颜成家所承袭的坛罐制作技艺越发精湛,家支财源滚滚,人丁兴旺。蔡氏族人也把“仁义做人,厚道做人”作为蔡氏家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女子可以影响三代人、一个有德行的女人可以长久的兴旺一个家族”的说法。汪氏老夫人就是以她的善举潜移默化影响着一代代蔡氏后人,直到今天,蔡氏族人还用那倒立的柱子和那尖对尖的屋梁教育后人:勤俭持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记者 赵海华 编辑 罗永泽)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