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紧接着南京、北京、上海、杭州也相继宣布发放消费券。尝到甜头的杭州,在4月1日,又发放了一波5000万元的消费券。

如今“消费券”重出江湖,不少人疑虑:消费券能否真的能“劝”动消费者,刺激消费?


春暖花会开!

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好转,疫情之下沉寂的城市也正逐渐苏醒,复工复产也在稳步进行。

而受疫情打击严重的消费需求成为眼下亟需改善的问题,所以在复工复产的同时,更要“复吃复喝”、“复买复卖”。

为提振消费信心、刺激经济回暖,从中央到地方,都紧急出台了消费性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发放消费券。

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发券风”,令人眼花缭乱......

全国发消费券,澳门最早,杭州最壕

3月2日,济南突然宣布,向景区、旅行社、演艺场所、书店等文旅企业推出2000万元惠民消费券,拉动文旅消费。

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券”,真能“劝”动消费者?

图源:****


紧接着南京、北京、上海、杭州也相继宣布发放消费券。

3月14日,南京政府决定面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总额3.18亿元、共计七大类的消费券,包括餐饮消费券、体育消费券、图书消费券、乡村旅游消费券、信息消费券、困难群众消费券及工会会员消费券。

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券”,真能“劝”动消费者?

图源:新浪财经


南京一跃成为国内消费券发放规模最大的城市。

3月18日,北京地区启动“防疫保供网上行”活动,面向北京市市民发放1.2亿元家电消费券,全面让利消费者。

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券”,真能“劝”动消费者?

图源:***


上海也不甘其后,于3月26日,就零售、家电、家装行业发放5亿消费券,一线大牌还“买一送一”。

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券”,真能“劝”动消费者?

图源:***


本以为,上海5亿面额的消费券,应该是封顶了。

没想到,一天之后,杭州壕掷16.8亿,向全体在杭人员发放,包括外地户籍喔!


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券”,真能“劝”动消费者?

图源:杭州市人民政府

真是壕到家了!也不知道杭州那边的朋友拿到了多少!

其间,安徽、湖南、深圳、重庆、厦门...也都纷纷加入“发券大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40多地,总额超40亿元的不同形式的消费券在发放中。

各地发放消费券情况一览


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券”,真能“劝”动消费者?

图源:观察者网


但最早发放消费券的城市,是澳门。早在2月13日,澳门就官宣,向所有居民派发3000澳门元电子消费券。

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券”,真能“劝”动消费者?

图源:新浪财经

其实类似这种为了刺激消费、释放消费需求而发放消费券,并非“新鲜事物”。

消费券的“前世今生”

消费券这个概念,脱胎于“社会分红”,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米德在1938年提出来的。补充一句,米德是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学生。

消费券最早出现在德国,当时一战刚结束,为了刺激低迷的战后经济,德国政府每周向市民发放小额消费券,用于购买衣物、食品等生活必需品。

在大萧条时期,美国也发放过“食物券”,受益人数以千万计,覆盖了美国近一半的县(郡),总计耗资2.62亿美元,最高峰时同时资助400万人。

最经典的消费券,发生在美国的阿拉斯加。1982年,在当地发现新的油田之后,美国政府向当地40万的居民发放了每人1000美金的支票,用于刺激消费。

上世纪90年代,日本进入失落的30年,日本政府为应对泡沫经济和亚洲金融风暴,发放总额达6194亿日元(约420亿元)“地域振兴券”。

12年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多地也开始推出“消费券”,以提振消费。

我国台湾地区,于08年底宣布推出“振兴经济消费券”,向每位中国台湾居民发放新台币3600元的消费券,用来刺激消费。


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券”,真能“劝”动消费者?

图源:凤凰网

此外,中国香港、澳门都有过发放消费券的经历。

而在内地,广东东莞吃下了这“第一只螃蟹”,于08年中旬,宣布发放2亿元的现金红包。

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券”,真能“劝”动消费者?

图源:广东新闻网


如今“消费券”重出江湖,不少人疑虑:消费券能否真的能“劝”动消费者,刺激消费?

消费券效果显著,15倍杠杆,10个百分点

消费券是杠杆,目的是撬动经济。自发放消费券以来,消费市场确有回暖迹象。

据杭州市商务局披露的数据,截至3月31日22:00,杭州已兑付政府补贴4863万元,拉动消费7.53亿元。

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券”,真能“劝”动消费者?

图源:杭州市人民政府


仅仅过去四天,杭州的消费券政策就收到了显著效果;粗略计算,消费券撬动消费的杠杆超过15倍!

尝到甜头的杭州,在4月1日,又发放了一波5000万元的消费券。

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券”,真能“劝”动消费者?

图源:杭州市人民政府


这一波组合拳打得实在是漂亮,实打实地拉动消费呀!

看到杭州交出的亮眼成绩,我们不经要问,这批消费券具体能拉动多少消费呢?

或许我们可以参照与我们消费习惯接近的台湾地区。

据台湾地区数据显示,大约有60%-80%的消费券被用于原本就要购买的商品上,而有86%以上的消费者在使用消费券时会搭配现金,平均加码幅度约新台币3854元。


简单计算,可得额外拉动作用为(1-80%)×3854/3600≈21%,和实际拉动效用相符。

至于目前这批消费券能拉动多少?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消费券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杠杆效应大约在15倍左右,拉高幅度平均约10个百分点。

倘若照此发展,那消费券的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就十分明显了。


消费券虽好,只能短期“止痛”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消费券是由财政买单,而财政有限,不可能无限制地进行支付。

其次,消费券一方面促进消费,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打击消费;消费券的使用可能会挤掉原本就存在的必需消费,省出的金额或转成了储蓄。

不可否认,消费券是特殊时期的一种刺激消费增长的临时性政策手段。

在短期内,消费券固然可以带动消费增长,也可以提振消费信心,但不应对消费的刺激作用过分夸大,消费券的发放对象、期限、数额都决定了其不可能带来长期的效果。

长期来看,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仍是一场“持久战”,仅靠消费券显然不够,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没有人是座孤岛,能够自全,有买有卖,才叫“买卖”、才叫“消费”。


▎本文转自:高顿金融分析师原创,由高顿网校整理发布,如需引用或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相关文章